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耿雯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耿雯
[导读] 新课程改革后,部分教师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学生的所有学习需求,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型学习,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外动力化为学生的内动力,实现高效率的课堂学习。

山东省德州市开发区崇德中学  耿雯    253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后,部分教师意识到传统的教学方式很难满足学生的所有学习需求,为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型学习,教师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外动力化为学生的内动力,实现高效率的课堂学习。因此,本文将探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改变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以及塑造历史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历史问题意识,促进学生在未来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历史;问题意识;培养方法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教师需要让其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学会解决问题,这些问题意识不仅仅影响学生的历史学习,还对学生的其它学科的学习与认识有着巨大的作用。问题意识是学生学习时所必需的思维意识,当学生拥有了问题意识,便可以自主探究历史知识,利用多种方式解答自己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完成对历史学科的高效率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在课堂上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与训练,引导学生形成优秀的问题意识。
        1.培养历史思维,学会发现问题
        学生在学习历史时,教师需要着重培养学生历史思维,令其在阅读教材内容或其他历史资料时脑海中能够构思出历史事件的画面、能够从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整体、本质上获得完整的认识、并从某些已成定论的历史事实与观点的相反面中进行探索。因此,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在日常的教学里通过示例与提问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以七年级上册的《动荡的春秋时代》为例,教师需要为学生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原因,使其能够意识到生产力发展才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丰富的图片与音乐为学生构思出清晰的历史画面,再使用提问的方式促使学生从各个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思考。在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需要向学生提问;春秋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同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是什么?提问过后,教师便要求学生在教材中寻找答案,由此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在阅读课文后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以问题的难度来决定是否由学生自主探究答案。
        通过引导学生探究问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教师可以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对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也会得到提高。而教师通过不断地提问与设置课堂阅读要求还可以逐渐打磨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自主发现问题的能力。
        2.结合网络资源,激发探究兴趣
        中国的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受制于历史教材的篇幅,只能编入部分历史大事件来简要介绍。为了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对教材内容有完整的认识,教师需要在教学中结合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上与历史相关的知识内容,借助他人制作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以及音乐资料,在课堂上为学生创造科学合理的历史学习课堂。同时,教师结合形式多样的网络资源还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由此可见生动多彩的课堂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以八年级上册的《洋务运动》为例,学生需要认识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并了解洋务运动的作用。教材上虽然介绍了洋务运动兴起时洋务派所举办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但却没有针对当时情景对举办的工业进行详细的介绍,因此,教师需要在互联网上搜寻与之相关的影视资料,纪录片等,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的图片资源,将其与ppt相结合制作成问答形式的小游戏,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借此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并通过游戏的形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以期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历史,解决历史问题上发挥出所有热情。
        在历史教学中引入网络资源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教学压力,还可以使教师的教学充满灵活性。教师利用网络资源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并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设置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上,教师也可以用丰富的资料来刺激学生的大脑,由此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划分学习小组,拓展问题思路
        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还需要拓宽学生的问题思路,古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划分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之间针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由此促进学生之间思想碰撞出新火花,最终拓宽各自的问题思路。同时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需要注意小组的成员结构,应当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进行划分,由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带动较弱的学生。在较弱的学生得到成长后,教师要及时地变换小组内部成员,使学生在各个小组中流动,由此了解到更多同学的思考方式,进而更有效地拓宽自身问题思路。
        以九年级上册的《法兰克王国》为例,作为外国史,学生需要在这一课的内容中了解基督教的兴起、法兰克王国的建立与发展及分裂。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师可以设立课堂思考时间,布置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问题,交由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进行讨论。另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具有什么作用?
学生在学习小组中,通过翻阅课本资料,纷纷得出法兰克王国的国王皈依了基督教,并承认了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其他学生再通过补充又可以发现法兰克王国的国王保留了原罗马大地主的土地,并将原属于罗马国所有的土地以及无主土地赐予了自己的亲兵与官吏。学生在学习小组中,与其他学生讨论、分析,便可以逐渐完善问题的答案,在整个解答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在其他同学的解答中查缺补漏,发现自己思维的漏洞,并融合他人回答进行补正。
        学习小组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交流,在解答问题的同时拓展问题思路,由此实现问题意识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一点,针对较为腼腆、害羞的学生,教师需要及时地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想法。
        结束语:简而言之,在初中历史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其在后续的历史学习中能够更高效地了解历史。同时,学生如果能够在历史学习中培养出良好的问题意识,便可以将这问题意识运用到其他学科,辅助其他学科知识能力的增长,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沈卓筠.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安徽教育科研,2020(22):56-57.
[2]邵静雯.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读写算,2020(30):98.
[3]吴利祥.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探究[J].读写算,2020(19):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