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学生核心素养教育 何志章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何志章
[导读] 近些年来,在教育工作中,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中学阶段,经过小学的初步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核心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语文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也需要从核心素养这个方面来进行课程改革和提升,本文就从这个角度提出一些基本构建策略。

重庆市中山外国语学校   何志章    404500

摘 要:近些年来,在教育工作中,越来越重视对于学生各个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特别是中学阶段,经过小学的初步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各个学科的基本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提高核心素养是十分有必要的。语文作为中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也需要从核心素养这个方面来进行课程改革和提升,本文就从这个角度提出一些基本构建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语文;情境教学
        当前社会,我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那些死记硬背,在考试能拿高分的学生,更注重学生的核心素养,而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体现,所以必须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充分予以重视。而在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不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当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首先,在当前大多语文校的语文课堂中,都不重视从问题意识的角度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树立学习兴趣。不论是学习和工作,兴趣都是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而初中阶段,学习任务日益紧张,许多教师忽视兴趣的培养,采用填鸭式教学,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独立思考,提出问题,就减少了学习参与感和兴趣,那么后续的语文学习就缺少强大的支撑,所以在教学效果上,也往往不够理想。
        其次,当前的语文课堂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生活化意识,没有在语文和生活之间建立联系,这是当前教育过程中非常遗憾的缺失。根据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要求,我们也需要在语文和日常生活之间搭建一座有效联系的桥梁,实现两者的结合和碰撞,让学生明白语文来源于生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最后,学生学习语文时,缺少创新能力,创新是当前各个行业和领域的一个共同的热门词汇。任何学科的学习,开始阶段必定是模仿,但最终一定要走向创新。语文教学和学习也不例外,让学生学习课本知识,模仿实验操作,这只是初始阶段的学习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去创新,但当前我国初中语文教学中,大多只是停留在帮助学生掌握和巩固基础知识上,对于创新思维的培养则有所忽视。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一)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来开展教学[1]。为此,教师可以根据课本每个单元的主题确定一个每周的语文班级学习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开展多种语文学习活动,最为常见的就是阅读活动,比如在“感恩”、“励志”、“科幻”这些主题下,列出一本或者多本书推荐学生阅读,也可以让学生推荐自己读过的与主题相关的书。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比如让学生通过画画生动形象地表达书的故事,举办班级内或者是小组内的读书交流会,或者鼓励学生根据书的内容编写小故事等。让每个孩子表达出自己对书本独特的感受、理解和收获,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对当学生拥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教师还要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读书的时候要专心致志,同时“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读书过程中的感受和想法积极记录下来,或者是圈点勾画出一些自己认为比较较好的句子、段落[2]。


为了鼓励学生长期坚持阅读,教师可以利用微信等平台,建立一个每日读书打卡群,每天坚持阅读一段时间,长久下来就为成为受用终身的良好习惯。可以利用周末在家中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学生家长配合学生在家中对阅读过程进行视频录制,然后将视频发送至班级微信群。
       (二)加强语文生活化教学
        从语文教学的几个方面内容而言,在语文教学时也应该注重和生活发生关联。但就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都过分强调培养学生的技能,比如主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答题思路,从而可以在考试中获得良好的成绩,但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对生活的感知和体验,很多时候语文教学都过于悬浮,不贴合生活实际,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学生的学习也往往浮于表面。
        语文这门学科只有在和生活进行紧密结合后,才能够焕发持久而强大的生命力。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提出了“语文即为生活”、“生活化语文教学”这种新的理论,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注重生活化场景的构建[3]。在学习课文的时候,多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更深入的思考,比如在《送东阳马生序》的教学中,为了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跨越时空的界限,感受作者的求学之艰,教师可以在课堂一开始,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大家在日常学习中,对于老师布置的预习任务,你们都是怎么完成的?学生回答了多种多样的学习途径,比如网上查阅资料、图书馆阅读相关书籍或者是和同学探讨,在这个预设下,学生再来阅读宋濂年少时因为条件艰辛,为了学习不得不抄书、百里求学,这种对比会让学生产生更为深切的体会。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而言,创新思维的培养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问题,不局限于某个特定的思维模式中,打破思维定势,基于此,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
        比如,在进行《皇帝的新装》这节课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尝试续写故事,思考当小男孩戳破这个美好的假象后,故事又会怎样继续发展下去呢?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在这个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帮助学生跳出传统观念上对于这个故事的理解,通过一种新的故事发展模式来更加全面地看待这个故事所要表达的主旨。另外教师也可以此采用小组合作探讨的方式,比如在讲解某篇课文时,遇到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一方面,深化了对于问题的认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另一方面,也帮助学生在不同思维中更为全面的看待问题,不同的思考角度会给学生许多启发,学生会注意到,原来对这个问题,这种思路也是非常可取的,那么在以后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可能就会或多或少地尝试多种角度看待问题。这种思维模式的培养,就是语文核心素养中的关键一环,即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每一位学生都需要重视提升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从教学角度而言,主要是教师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语文生活化素养、创新意识和能力。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核心素养展开,从情境创设角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和策略,更好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朱慧.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学生(教与学),2019,(10):20.
[2]黄瑾.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教学探索[J].文理导航(中旬),2019,(10):79.
[3]许绍洪.浅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在初中课堂教学中的培养[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8,(06):1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