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春
江油市彰明镇卫生院 四川 江油 621700
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某些疾病进行临床治疗时,很多医生会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手段对患者进行有效治疗,使得二者的治疗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不过中医和西医对疾病的认识、诊断和治疗还存在一定差异,比如中医以辨证论治为主,西医以诊病治疗为主,所以在对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时,就需要相关医生能够对两种方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能够把握住中西医的理论特点,避免出现治疗误区。说到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误区,你又了解多少呢?本次科普以实际案例为主,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两大误区进行简单陈述,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误区一:以病定位,对号入座
在对这一结合治疗误区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先看这样一个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
钱某,男,66岁,2020年12月12日初诊。据患者陈述,其已出现咳嗽、咯痰、喘息症状十余载,并且这些症状反复发作。最近受到风寒,又出现了寒热症状,并已经持续3d。
经测量,患者的体温达38.0℃,患者的脉搏为86次/min;经听诊,患者的两肺可以听到痰鸣音,以及细湿罗音;经实验室检查发现,患者的白细胞计数8.9×109/L,中性0.78;经胸透检查发现,患者的两肺纹理增多,而且比较粗乱,两肺的透亮度变强,有狭长的心影,在患者的右中、下肺能够看到片状的模糊阴影,同时发现患者肺部两侧横隔下降,肋角变钝。
通过上述诊断,西医给出的结论是慢性支气管炎伴肺部感染、肺气肿。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这段期间,主要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静脉滴注,同时为了缓解和治疗患者的肺部感染问题,有结合了中药清热肃肺剂。经一段治疗后,患者的咳喘症状虽有减缓,但是整体效果不佳,再次诊断发现患者证属风邪袭表,寒饮内停,并且改变最初用药,改用温化解表剂,在此期间根据治疗效果对中药成分进行了调整。经过一周治疗后,在各项检查下发现患者的整体症状有所好转。
据上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案例可见,最初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并不是很好,主要是因为没有对“肺系感染”这一症状进行中医辨证就用清肺“消炎”,进而导致冰伏其邪,贻误病机。由此可知,在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中医的辨证论治的理论和方法,只是从西医诊断疾病角度采用中药辅以治疗,不仅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甚至可能耽误治疗的最佳时机。
基于此,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时,一定要分清两种医学对疾病不同的认识,切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
治疗误区二:舍证从病,中药西用
在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如果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除了需要注意上述问题外,还需要注意舍证从病,中药西用这一结合治疗误区。也就是在中医诊治西医诊断的疾病时,在进行选药组方的过程中要避免“中药西用”,一定要对理、法、方、药的要求进行准确判断,对现代药理研究成果进行科学吸取,并要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用药,随证选用才能够真正的提升中西结合治疗效果。
例如某男性患者,54岁,2020年4月28日初诊。经诊断,患者存在肝炎病史,HBsAg阳性2年余。在2020年初,因为过度劳累导致肝部出现问题,在实验室检测后发现,ALT 126u/L,HBsAg(+),抗-HBc(+)。之前也曾进行过治疗,主要是以疏肝理气、清热解毒法进行的治疗,在所开具的处方中,含有很多所谓“抗病毒”的中药,但是服用这些药物并没有起到显著效果。经过再次诊断发现,患者的症状与中医脾虚湿阻的病机相符。所以在治疗中应该选用健脾芳香化湿的方式,以此达到运脾化湿、振奋脾阳的治疗目的。经过一段时间的结合治疗后发现,患者整体症状明显减轻,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经分析发现,上述患者的肝病存在时间较长,所以一定会影响到脾,这时脾运失健,湿邪难化,易伤脾阳。同时,之前所服用中药不对,苦寒败胃伤中,也就导致脾虚失运。后续改变用药,通过健脾、补脾来治疗肝病,实现了滋养肝木,遂其疏泄条达之性的目的,进而推动了肝病恢复的速度。
小结:
中医和西医的发展历史条件不同,也就导致二者有着不同的医学理论体系和方法论。但是,二者在临床治疗中都存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同样也有着难以消除的缺点。经过大量实践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某些疾病,在临床治疗中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因此也就需要相关医生能够熟练掌握二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并能够对二者的优势和缺点进行充分掌握,以此力求二者取长补短,更好地治疗疾病。同时也需要相关医生能够在临床治疗中注意上述结合治疗误区,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治疗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