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瑜
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探究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模式在结核内科患者中的护理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结核内科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45例/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主要是采取医护一体化+查房护理模式。结果:观察组依从性与对照组对比,明显提升;观察组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更好(p<0.05)。结论: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模式在结核内科患者中的应用,可提高患者对自身疾病掌握程度,使其愿意配合医生治疗,促进依从性有效提高,值得推荐。
【关键词】医护一体化;查房;结核内科
近几年来,环境严重污染促使结核病发病概率逐渐提高。多数患者发病期间出现慢性过程,例如有乏力、低热以及咳嗽等,少数患者发病急促,由于本疾病会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需加强治疗以及护理[1]。本研究探索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模式在结核内科患者中的护理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患者自愿加入,纳入时间:2018年1月-2019年2月;分组形式:平均分租;组名称:对照组以及观察组(n=45)。对照组患者年龄26岁~74岁,平均(45.62±4.69)岁;观察组年龄27~75岁,平均(46.95±3.24)岁;将观察组以及对照组常规资料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参与比较。纳入标准:选择的患者均已经经过医院明确诊断;患者已经与医院签订同意书,愿意参与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以及认可。排除标准:意识模糊患者;精神障碍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有临床生命体征观察、用药指导等。
观察组: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模式
(1)成立查房小组
依据科室护理情况成立小组,小组成员有责任护士、组长、护理学员以及辅助护士,以床位数目以及疾病类型将其划分组成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小组。医生以及护理人员共同排班,对护理情况进行监督。
(2)基础护理
在晨会交班之前,将自身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做好。创建干净且整洁的病房环境,保持室内通风。床头交接班完成之后,由医生以及责任护士共同查房。查房期间,需对患者病情全方位掌握,还需了解其心理状况以及治疗情况,并沟通制定下一步计划,包括健康指导、基础护理等。
(2)病房护理
在病房护理期间,需加强与患者之间交流以及沟通,将存在心理问题的患者作为特别关注对象,实施必要的心理疏导,使其保持健康状态,树立治疗的信心。很多患者出现心理问题是对疾病了解太少,需实施健康指导,告知治疗过程、护理流程、护理重要性、护理细节等,提升其基本认识水平,同时也可减轻其负面情绪,与患者形成和谐护患关系。并积极引导患者主动参与临床护理,明确自护重点内容,提醒其若自护中出现异常需及时与医护人员联系。
1.3 观察指标
(1)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
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主要是以本次对结核内科患者健康知识调查量表为主,总分100分。评分越高,对健康知识掌握更透彻。
(2)依从性
依从性分为完全依从(80-100分)、部分依从(60-80分)以及不依从(60分以下)、依从性是完全依从以及部分依从占比之和。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计数资料行t检验、检验对比。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对健康知识掌握评分(86.92±8.52)分,对照组对健康知识掌握评分(55.39±8.91)分,观察组对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t=17.157 p=0.001)。
2.2两组依从性
观察组完全依从32例、部分依从12例、不依从1例,依从性44/45(97.78%);
对照组完全依从21例、部分依从12例、不依从12例,依从性33/45(73.33%)。可见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x2=10.879 p=0.001)。
3 讨论
结核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疾病,其中八成出现在肺部。结核疾病传染多是通过呼吸道。医生在治疗患者疾病同时,需配合对应护理,促进治疗效果增强[2]。本研究主要采取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模式。研究可知:观察组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以及依从性明显改善(p<0.05)。主要是由于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过程中,医护人员可及时了解患者病情变化。将存在的不良反应等原因总结,制定改善计划,在计划落实以及查房期间,判断病情进展,掌握护理效果,并创建了良好护患关系,提升治疗依从性,促进整体治疗安全性提升[3]。而定期开展相关知识讲座、培训,增强患者对疾病理解能力,为护理质量提升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孟水云, 刘淑英. 医护一体化查房对内科医疗工作效率与质量的影响[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7(5):48-49.
[2]陈兰珍. 医护一体化联合查房在呼吸内科病房护理中的实施价值[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9, 26(22):143-144.
[3]李慧敏, 王艳霞, 覃春健,等.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出院肺结核患者随访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内科, 2019, 12(6):842-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