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成娟
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急诊科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方法及救治、预后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而实验组给予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然后对其救治及预后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2h内sT段下降超过50%、12h血管再通率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胸痛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患者梗死复发率低于对照组,而生活质量等评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为其提供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既可以达到预期的救治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优化急诊护理流程;救治效果;预后效果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上发病率比较高的一类冠心病,其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心律失常与心率衰竭,且具有病情发作迅速和发病急的特点,死亡率比较高。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过程中,就诊是关键,其既能够挽救患者生命,而且还可以提高其生存质量。而在急诊中,结合实际情况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还可以提高患者的救治效果和预后效果,下面对其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选择了我院在2019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0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在40-69岁,平均(54.8±1.3)岁;实验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在39-70岁,平均(54.4±1.4)岁。两组患者在临床方面的数据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但具备一定的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主要是按照医嘱和患者病情来开展急救护理,并对患者病情变化给予密切监测,为其创建静脉通路,以确保后续检查和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实验组给予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内容如下:(1)优化院前抢救。在收到呼救信息后,急诊室最好在5分钟内出诊,通过与患者家属、现场医生进行沟通来开展院前急救,如:卧床休息和安抚心理等,以此来缓解患者的心脏负荷。救护车到达现场后,要给予患者输液和面罩吸氧,以确保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有效缓解;(2)首诊接诊方法。在接诊患者时,为其通过首诊负责体系,最好在10分钟内安置好患者,并为其创建左下肢静脉通路,同时进行吸氧和收集血常规标本,做好患者心电监护工作,耐心询问患者病史。护理人员在2分钟内对患者开展吸氧处理和病情评估,4分钟内创建静脉通路,5分钟内给予心电图识别,尽可能在30分钟内获取检验结果;(3)急诊交接。当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时,要及时告知各医务室,告知相应医生、护士,以确保后续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告知患者相关内容,为其进行健康教育,在急诊交接时,要细化和完善转运细节,如保持患者卧床休息,做好心电图监护工作,加强保暖处理。
1.3临床评定标准
(1)对两组患者的2h内sT段下降超过50%、12h血管再通率、胸痛缓解时间等救治效果指标进行记录和对比;(2)对两组患者梗死复发率、生活质量等预后效果进行记录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选择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计数资料选择百分数(%)进行表示,组间研究资料采用t检验,如果P<0.05,则说明研究所得资料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指标对比
通过相关护理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的2h内sT段下降超过50%、12h血管再通率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而胸痛缓解时间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间的数据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表1两组患者救治效果指标对比
3.讨论
在临床上,急性心肌梗死具有发病急、病情变化快、病死率高等特点,严重危及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对其进行治疗时,最好在发病2小时内纠正缺血组织,且尽快开展心肌灌注,以此来使患者濒死心肌得到改善。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急救时,还需要对现有的急诊护理流程进行优化,通过院前抢救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患者的病情,以确保后续抢救工作的顺利开展。首诊接诊方法能够缩短患者抢救时间,改善其过度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而急诊交接可以使相应医生、护士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患者基本情况,以确保后续治疗及护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总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能够确保患者临床治疗及护理过程的顺利进行,以期提高其救治效果和预后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春枝.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5(13):85-86.
[2]夏锋.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效果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饮食保健,2020,11(28):131-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