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在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世界复合医学》2021年1期   作者: 1王军,2胡晓丽(通讯作者),2张宇,2张昌秋
[导读]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
        1王军,2胡晓丽(通讯作者),2张宇,2张昌秋
        1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2黑龙江省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治疗,对比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68.4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皮疹,1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对照组出现1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非常多见,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其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1],该病是由于过度劳累、暴饮暴食等多种因素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状态的疾病,严重时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危及患者生命。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变化快,应及时采取抢救措施,来减少梗死面积,减少并发症发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均为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0月~2019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38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经临床影像学等检查明确诊断,患者资料完整,知情同意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协议通知书。排除药物过敏患者、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患者、恶性肿瘤患者、近期使用抗凝药物患者、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11例,女8例;年龄43~73岁,平均(60.5±5.2)岁;其中下壁梗死有13例、广泛前壁梗死患者有3例、前间壁梗死患者有2例、高侧壁梗死患者有1例;对照组男12例,女7例;年龄42~75岁,平均(60.8±5.1)岁;其中下壁梗死有12例、广泛前壁梗死患者有4例、前间壁梗死患者有2例、高侧壁梗死患者有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对病情进行评估,酌情给予患者他汀类药物、尿激酶、抗感染药物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治疗,口服阿司匹林,产地为佑华制药(乐山)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51020837;首次用药剂量为300mg,每日1次;治疗3d后,剂量改为每次100mg,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

观察组给予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阿司匹林产地、用法用量和对照组相同,同时加用氯吡格雷,产地为武汉武药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为H20123155,每次300mg,每日1次;3d后更改剂量,每次75mg,每日1次,连续治疗4周。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根据患者症状、心电图的变化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治疗后患者心前区压榨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ST-T段移到等位线;有效:治疗后患者心前区压榨痛等症状有所转好,疼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缩短,心电图ST-T段降低在0.05~0.2mV。无效:患者心前区压榨痛无明显变化,心电图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2.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取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表示,行卡方检验,当P<0.05时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68.42%;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皮疹,1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对照组出现1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为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该病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血流不畅、心脏缺血、缺氧导致疾病发生,患者多表现为心前区压榨性疼痛,严重时可导致休克、心力衰竭等,危及患者生命安全。急性心力衰竭发病急、变化快,可在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多采取溶栓治疗,将闭塞的冠状动脉血管疏通,从而使心脏血流灌注恢复,改善患者症状。阿司匹林为常见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该药物可减少血栓素的合成,组织血栓形成[2],降低心肌梗死再次发生。但在临床应用中发现,部分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同时出现胃肠道反应较多,效果不够理想。氯吡格雷同样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该药物可选择性的对二磷酸腺苷进行抑制,改变血小板形态,减缓血小板聚集[3]。同时氯吡格雷还可刺激腺苷酸环化酶,促进环磷酸腺苷合成增加,提高浓度,使抗血栓效果增强。两种药物合用后,可从多方面对血小板聚集进行抑制,达到更好的抗血栓效果,降低心肌梗死的再次发生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68.42%,P<0.05。观察组出现2例不良反应,其中1例皮疹,1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对照组出现1例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P<0.05。体现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周伟伟,谷惠敏,吕晓蕾,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分析[J].河北医药,2018,(14).2186-2188,2192.
[2] 金洪珍,张盼.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7,(21).2629-2631.
[3] 赵亚男,王晨,蔚有权,等.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8).595-5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