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干预在80例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期   作者:冉茂霜
[导读]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冉茂霜
        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干预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这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数字盲选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40例,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为40例,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并将两组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康复知识,对冠心病知识的知晓率和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1]。结论:住院期间对冠心病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改善疾病的认知能力,并促进负面的心理改善,改善生活方式并促进康复。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冠心病、常规护理、认知行为干预、效果分析
        现阶段,冠心病已经是相对常见的一种心脏病。如果疾病患者在首次患病期间一直未能及时有效获得医疗帮助的话,会对疾病患者的生命和健康安全构成重大经济威胁。在进行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期间,改正疾病患者对治疗冠心病的错误认识和正确校准医疗患者的一些不良习惯,这些都是医疗患者在疾病治疗整个过程所集中的工作重点。进行有效的心理认知学和行为心理干预以及护理,这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对于自己健康状况有更好的正确认知,还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有效调整自己生活工作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有效的帮助控制导致患者身体发病时的因素并有效降低由于因患者不良好的生活工作方式习惯引起的对自己以及身体的各方面健康造成的不良伤害。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有效地提高临床治疗工作效率和康复效果。我们选择了多个相关临床病例,综合讨论了基于各种常规行为护理方法治疗的心理干预以及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重要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信息:从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我院选择了80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作为我们进行研究的成员。用数字盲选法来进行分组,其中40名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40名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干预,作为研究组。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为40-75岁,平均(55.2±3.2)岁,状况:Ⅱ级以下22例,Ⅲ级18例;研究组:40例:男23例,女性17例,年龄为42-76岁,平均(55.6±3.1)岁,状况:Ⅱ级以下21例,Ⅲ级19例;两组数据之间无差异(P> 0.05)。在研究之前,必须告知患者并征得其同意,并由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才可以进行研究。
        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依从性差,严重脑血管疾病,凝血障碍。纳入标准:被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表现出良好的依从性,无颅神经压迫障碍和良好的自我认知情况[2]。
        1.2方法: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患者住院后要根据医生的处方用药,指导患者的日常生活和饮食,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状况的变化。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认知行为干预措施。(1)情绪疗法:护患之间要积极地进行沟通,通过合理的诊断分析患者的病因和错误理念,并将不合理的认知导致的危害介绍给病人。鼓励患者理性思考,从而为患者提供帮助。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为患者提供更多支持,了解冠心病的原因。引导患者意识到自己的不良行为和情绪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因素,让患者有一个好的心态,这样才会对患者的身体带来好处,提高疾病的控制。(2)放松训练:让护理人员口头指示帮助患者,指导他们完成训练。让患者保持舒适的姿势,闭上眼睛,并逐渐从腿到头脸部整个身体的肌肉放松。让患者用鼻呼吸,感知自己的气息。指导患者估计时间,并在5分钟后,让患者对时间进行核对。根据每位患者的实际情况还可制定各种放松型的训练方法。让每个患者的家人负责提供协助和进行监督,为每个患者提供精神支持和心理帮助。患者康复住院后我们进行了一对一的技术交流。每三天需要进行一次心理认知学和行为心理干预,每次15-30分钟。
        1.3观察指标
通过调查问卷,评估两组患者的冠心病知识和康复知识知晓率。对比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统计两组对于患者不良生活方式改善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该检测实验软件中的所有检验数据通过微软spss21.0软件处理,计数器的数据以精度百分比形式表示,并与spx2检验数据进行了精度比较。如果两组p<0.05,则可以证明两组之间的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两组比较,研究组冠心病知识和康复知识知晓率和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图1。
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n(%)]
 
        2.2比较患者个人整体精神心理素质状态,健康状况和正常时间睡眠以及生活条件质量。护理健康评分表在干预后的两组平均护理健康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明显低于两组平均评分。在干预前,健康护理状态的测量在两组护理健康评分、干预患者平均睡眠量和生活质量护理评分均升高,研究组的护理评分变化高于对照组(p<0.05)。图2。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前后各项目的比较
 
3.结论
        冠心病是老年患者中一种常见的疾病,因为大多数患者对这种疾病的了解和认识是比较局限的。随着高年龄和病痛的折磨,很容易引起患者的一些负面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认知行为干预是以护士与患者之间积极沟通为前提的。要深入了解患者病理学知识,预防和治疗策略,提高患者识别自身疾病的能力,并了解日常生活中的不当行为或观念对疾病康复和治疗的影响[3]。与医务人员保持协调,并积极改善和纠正不良的生活方式,间接改善协调和依从性。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状态和依从行为,自觉采取有利于疾病治疗的行为,促进康复,改善生活质量,并缩短住院时间。
        两组患者的预后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预前,健康状态量表护理评分和长期睡眠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明显升高。研究组的变化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与对照组相比,冠心病知识和康复知识知晓率、不良生活习惯改善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这将提供以下经验:住院期间对冠心病患者的认知行为干预可以帮助改善认知能力,并促进康复。
参考文献:
[1]李蕊,袁冰,伍芳芳,等.认知行为团体心理咨询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焦虑抑郁的干预效果[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9,27(2):228-232.
[2]肖向敏,马鸿琦,桑文凤.冠心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与感知控制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7,23(32):4178-4181.
[3]张丽娜.认知行为干预在住院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8,5(35):147,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