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永健
吉林市人民医院 吉林 132000
摘要:目的:对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方法: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确诊的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其中男117例,女64例;男女比例为1.828∶1。30~40岁年龄段隐性梅毒皮疹感染率最高,为30.39%,其次为20~30岁,为20.44%,20岁以下年龄较小的人群隐性梅毒皮疹感染率最低,为3.31%。非婚性接触为梅毒皮疹感染的主要途径。49.7%患者存在非婚异性性接触史。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感染率最高(33.1%),初中及以下者占大部分。已婚人群梅毒皮疹感染率高于未婚、离异者。相当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性病。结论:隐性梅毒皮疹是重要传染源,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控制梅毒皮疹感染意义重大。
【关键词】隐性梅毒皮疹;临床特征;统计分析
梅毒皮疹是一种性传播疾病,常与其他性传播疾病协同传播,临床表现复杂而隐蔽,危害性大。近年来,我国梅毒皮疹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由于血清学诊断技术的进步和筛检的规范,检出隐性梅毒皮疹的病例不断增加。本文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临床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1年3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门诊及住院部确诊的隐性梅毒皮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从中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抽取181例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来自于广东省各个市县区。年龄最小者为18岁,最大者为85岁。
1.2诊断标准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学试验(TRUST)和梅毒皮疹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检查均阳性,无临床表现或临床表现已消失,从未诊断过梅毒皮疹且未进行过正规治疗,排除血清学反应假阳性。满足以上5项者诊断为潜伏梅毒皮疹。
1.3方法
使用本院编制的性病个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固定性伴侣阳性情况、手术史、注射毒品史、输血/献血史、非婚异性性接触史、男男性行为史等项目,由首诊医师对每位确诊为潜伏梅毒皮疹患者开展面对面问卷调查,医师根据调查结果逐项填写。1.4统计学分析使用Excel统计基本数据及SPSS17.0软件,计数资料执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性别与年龄情况分析
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其中男117例,女64例;男女比例为1.828∶1,男性感染率远高于女性(χ2=31.0387,P=0.0000)。平均年龄41.65岁;大于(含)60岁的为27例,占14.92%;50~59岁的为27例,占14.92%;40~49岁的为29例,占16.02%;30~39岁55例,占30.39%;20~29岁37例,占20.44%;小于20岁的6例,占3.31%。其中,30~39岁这个年龄段梅毒皮疹感染率最高,为30.39%,其次为20~29岁,为20.44%,20岁以下年龄较小的人群梅毒皮疹感染率最低,为3.31%。
2.2感染途径分析
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中,49.7%是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梅毒皮疹的,远高于其他途径,差异显著(P<0.01)。
2.3文化程度分析
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中,大专及以上的为28例,占15.5%;高中或中专的为43例,占23.8%;初中60例,占33.1%;小学43例,占23.8%;文盲7例,占3.9%。可见,181例患者中,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感染率最高(33.1%),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共占60.7%。
2.4婚姻状况比较
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中,未婚为37例,占20.4%;已婚为
136例,占75.1%;离异为7例,占3.9%;有1例(0.6%)患者婚姻状况不详。可见,该组资料中以已婚人群梅毒皮疹感染率最高。
2.5梅毒皮疹血清学特征
TRUST和TPPA检查均阳性。TRUST原液阳性者53例(29.3%),1∶2者54例(29.8%),1∶4者30例(16.6%),1∶8者24例(13.3%),1∶16者12例(6.6%),1∶32者5例(2.8%),1∶64者2例(1.1%),1∶128者1例(0.6%)。2.6181例梅毒皮疹患者合并其他性病或传染病情况分析181例患者中未合并其他性病或传染性疾病的为136例(75.1%),余下45例(24.9%)患者合并其它性病或传染性疾病。其中29例合并HIV感染(16.0%),尖锐湿疣4例,生殖器疱疹3例,淋病2例;其余传染病为乙肝、丙肝、肺结核。
3讨论
隐性梅毒皮疹是梅毒皮疹全病程中的一个时期或一个阶段,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和体征,这可能与患者免疫力较强或患者接受驱梅治疗不彻底、梅毒皮疹螺旋体被暂时抑制或绝大部分被杀死有关。结合本组资料,我们可以看出本地区隐性梅毒皮疹有如下特征:
(1)男女比例1.828∶1,男性隐性梅毒皮疹感染率远高于女性,这和近期的一些文献报道不完全一致。研究中隐性梅毒皮疹患者中男性和女性比例接近1∶1.46,研究中男女梅毒皮疹患者比例则接近1∶1。
这说明本组资料中男性人群为感染隐性梅毒皮疹的高发人群,结合本组年龄数据可以看出,20~39岁这个年龄段为性活跃段,发病人数较多(50.83%),而该部分人群中以男性为主,这也解释了为何本组资料和其他文献报道不完全一致,男性感染人群远高于女性。
(2)30~39岁这个年龄段梅毒皮疹感染率最高,为30.39%;其次20~29岁,为20.44%;20岁以下年龄较小的人群梅毒皮疹感染率最低,为3.31%。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接近。
20~39岁这个年龄段通常为性活跃期,对性的需求比较旺盛,如果正常生理需求不能及时得到满足,该部分青壮年会试图通过其他途径解决性需求,这也增加该部分人群感染梅毒皮疹的风险。提示20~39岁这一年龄段的人群为梅毒皮疹感染高危人群,需要加强有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及对该部分人群的关注,并建议大力推广安全套便捷措施,以将梅毒皮疹传播风险控制到较低的范围。
(3)非婚性接触为梅毒皮疹感染的主要途径。本组181例隐性梅毒皮疹患者中,49.7%是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途径感染梅毒皮疹的,远高于其他途径(P<0.01),这和其他文献报道结果相接近。这提示性乱交及性滥交是感染梅毒皮疹的主要途径,因此需要大力加强相关方面的教育及避孕套推广,并提倡性卫生,以尽快控制梅毒皮疹感染并降低感染率。同时社会和个人对性病的重视也很重要。
(4)文化程度较低者更易感染梅毒皮疹。本组181例患者中,初中文化程度的患者感染率最高(33.1%),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占大部分(60.7%)。提示提高全民素质对控制性疾病的传播意义重大。
(5)婚姻状况方面,已婚人群梅毒皮疹感染率更高。这提示已婚人群存在一定的性乱交。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近年来婚外情发生率明显上升,这也为性疾病的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因此宣传婚外情对社会对家庭的危害很有必要。
(6)大部分患者非梅毒皮疹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TRUST)在1∶4及以下(75.7%),滴度相对较低,这是隐性梅毒皮疹缺乏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但依然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提示临床上筛查很重要。
(7)相当部分患者合并其他性病,提示性传播疾病的宣传和控制任务仍然任重道远。本组资料显示合并HIV感染达16.0%,提示较之其它性病HIV感染与梅毒皮疹关系更为密切,梅毒皮疹患者有必要常规排查HIV。
结语
综上,对梅毒皮疹等性传播疾病的宣传和控制仍然需要加大力度。隐性梅毒皮疹是重要传染源,因此对其进行早期检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控制梅毒皮疹感染意义重大。易感染性病的高危人群有必要加强体检。
参考文献
[1]卢万清,黄华,叶远青,等.孕产妇梅毒皮疹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及意义.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0,44(1):17.
[2]杜金刚,邓明玉.梅毒皮疹238例临床资料分析.中国民康医学,2013,25(1):71-72.
[3]王红枫,翁孟武,干慧慧,等.上海金山区62例孕妇常见性传播疾病资料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0,24(1):52-54.
[4]朱海军,吉向丽,魏金华,等.赤峰市医院2004-2010年梅毒皮疹及HIV感染检出情况分析.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1,25(11):871-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