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张芹
[导读] 素质教育时代的幼儿园教育有义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弘扬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教育者的责任,加强幼儿在文化方面的传承意识,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打好文化的基础,而教师更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幼儿教育需求。本文以幼儿园区域活动为主题,研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

安徽省合肥市林旭幼育南湖春城幼儿园 张芹   230000

摘要:素质教育时代的幼儿园教育有义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弘扬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教育者的责任,加强幼儿在文化方面的传承意识,使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打好文化的基础,而教师更要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以适应新时代的幼儿教育需求。本文以幼儿园区域活动为主题,研究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应用。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幼儿教育;区域活动
        引言:区域活动是现代幼儿园主要的教育活动形式之一,重点在于培养孩子的综合实践能力。多数情况下,教师要按照幼儿的整体发展需求来设计区域活动的目标,并依照做好的教学计划来开展具体的区域活动。幼儿园区域活动分为美工活动、语言活动及角色表演活动等形式,教师可以通过不同的活动类型来选择传统文化的内容,使之更加充实和丰富,在区域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让孩子从活动中了解到更多的文化知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提升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科学设计区域活动内容
        幼儿教师是区域活动的组织者,也是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者,将中华文化精粹的部分融入到区域活动中,需要教育者自身具有较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保证二者的融合效果。教师要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学习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将之应用于实践活动中,为幼儿创造可以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或者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探索更多的文化知识,将其应用于活动内容的设计中,可以扩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资源。如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开展关于传统文化的艺术活动,引入外部的资源,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应用,可以带领幼儿园的儿童参加当地的文化基地或艺术馆,领略我国传统文化的风采,如剪纸、编织、地方戏曲、博物馆等,都可以作为艺术宣传的主要阵地,或者是结合当地的特点,在幼儿园内部举行艺术活动。教师可以组织美工区的孩子学习剪窗花,设计一些简单的窗花图案,先为幼儿展示一些当地的窗花剪纸作品,吸引幼儿的兴趣,再带领幼儿学习剪窗花,可以融入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如幼儿喜欢的小动物图案等等,与外部资源融合,给幼儿园区域活动带来文化指引[1]。



        二、增强幼儿教师文化认知,强化传统文化应用效果
        多数的幼儿教师对传统文化都能表示认可,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可能会出现认知不全的问题,或是区域活动的设计不够完善,所以幼儿教师应当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反思,优化区域活动的设计方案,以保证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效果。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的设计和组织幼儿园区域活动。具体来说,就是要在组织区域活动之前,先制定完善的活动计划,确定好活动目标,再对传统文化资源加以筛选,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文化部分,而不是对传统文化资源全部应用,从中辨别出符合幼儿成长需求的文化内容,则可以增强传统文化的应用效果。如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将本地的戏曲、儿歌或者童谣融入音乐活动中,组织幼儿学习,发挥自身的教育引导职责。我国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戏曲,比如安徽的黄梅戏,在《安少版》教材中就引用了好几首,教师为保证所选择的艺术内容符合幼儿的认知,就要注重内容的性质是否积极、是否适合幼儿学习,可以挑选一些曲调欢快或者歌颂自然的音乐,让幼儿学习,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幼儿通过学习传统曲目来感受传统文化艺术的内涵,可以丰富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有助于当地本土文化艺术元素的传承。
        三、有序开展区域文化活动,营造良好文化艺术环境
        传统文化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早已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幼儿教师不仅要提前设计好区域活动的内容,也要明确设计方案的流程和环节,加强对区域活动的管理确认幼儿园区域活动得到规范。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安排,幼儿教师可以结合传统节日,引导幼儿在特殊的情景中学习传统文化,能够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文化艺术氛围。如在端午节时,幼儿教师为孩子们讲述了端午节的来历并以此作为区域活动的背景,发给幼儿一些粽子叶及其他材料工具,让幼儿创作一些粘贴画。在幼儿的画作中,有粽子叶、彩带等具有节日气息的元素,而粘贴画的形式多样,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的粘贴画作,教师将幼儿创作完成的作品粘贴在教室的周围,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息。在手工活动中,教师为幼儿准备了动手包粽子的区域活动,可以让孩子亲身感受包粽子的过程,虽然幼儿包成的粽子并不规范,但是经过动手实践以后,幼儿吃到香甜可口的粽子,内心非常喜悦,这些区域活动的方式也增加了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从活动中逐渐接受教师的引导,向传统文化的内涵探索[2]。
        结束语:在现代幼儿教育中,幼儿教师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从幼儿教育中抓起,将传统文化融入到幼儿教育之中,使幼儿能够树立良好的文化意识,在未来的学习和成长中,能够自觉的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并长期保持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民族自信和精神力量。
参考文献:
[1]王莲莲.解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83):38+40.
[2]吴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应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