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从朗读培养小学生的语感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钟翠芬
[导读] 感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下,语感教学越来越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教无定法,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方法多种多样,小学教师可以从范读引导、诵读、品读和多种形式结合朗读来培养小学生语感,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得到提高。

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河台镇中心小学  钟翠芬   526127

【内容摘要】语感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下,语感教学越来越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教无定法,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方法多种多样,小学教师可以从范读引导、诵读、品读和多种形式结合朗读来培养小学生语感,使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高,教学效果也得到提高。
【关键词】语感  范读  诵读  品读  多种形式
        【正文】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语感,是比较直接、迅速地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语感对于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形成起到促进的作用;对于语言文字训练的质量有直接关系;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习惯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其它学科的理解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有利于各学科质量的提高,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广阔的空间。新课程改革下,语感教学越来越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小学阶段是培养小学生的语感的重要阶段。叶圣陶曾经说过:“吟诵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小学生只有通过对文章的熟读精思,才能领略文章丰富的内涵,所以有效的朗读对于培养小学生的语感十分重要。怎样才能做到有效朗读培养小学生语感,我提几点建议。
        一、从范读引导中培养语感
        小学生可通过听老师或录音范读,感受语言材料。教师的范读可以起到传染语感的作用。教师在传授语文知识时借助作者的感情,对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在课堂上,教师要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例如:我教学古诗首先做好范读的准备,认真推敲琢磨,反复吟诵,以便在课堂上做个好“样板”。其次,结合诗的内容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如:哪里需要停顿;哪里读重音;哪句语速怎样;哪句语调怎样,各方面进行朗读的引导。让学生读出节奏,读出韵律,读出情感。再次,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在课堂上朗读,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指正,也可让学生互评,共同提高。
这样不但会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还会使学生对朗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这就是培养学生语感的前提与“催化剂”。
        二、从诵读中培养语感
        诵读不仅要清晰响亮地把文章读出来,把诉诸视觉的静止的文字符号转化为诉诸听觉的动态的有声语言,而且要美读,情读,读出文章中固有的语气和语调,呈现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教师要把学生引入课文情境中,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有深刻的理解,文章固有的形象呈现在心中。诵读时要眼看、口读、耳听、脑想,努力再现课文所表达的情境,把文章作者的思想感情流露出来,读出来。正如叶圣陶说:“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
        例如:我教《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介绍圆明园惜日的辉煌那部分,我先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金碧辉煌的建筑和各种奇珍异宝,把学生带入创设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把最感兴趣的景观想象具体,感受圆明园建筑的美、奇、多等特点。让学生产生赞叹、自豪、热爱之情,然后带着这几种情感反复把这部分文段朗读出来,读出赞叹与自豪感,眼前再现圆明园的辉煌景象。而教圆明园的毁灭那部分,我就播放英法联军侵略者烧毁圆明园的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侵略者的野蛮与残暴,进一步加深理解,升华情感,从而产生对侵略者的痛恨,同时对圆明园的毁灭感到无比惋惜。学生读那部分文段就自然流露出痛惜、愤怒之情。
        学生能够把静止的文字转化为有声有色的动态诵读出来,也就是语感产生的过程。
        三、从品读中培养语感
        品读就是把读书和品味语言结合起来,把语感实践与语感分析结合起来的一种读法。一般做法是边读边品,边品边读,读中品,品中读,读品结合。在品读时,通常采用比较揣摩法。比较揣摩法就是针对文本中的语言品味点,把它作一点变动,作为参照物与原文作比较,通过读和品,揣摩语言运用的妙处,感悟语言的魅力。
        品读,可分为三大类做法。
        1.比较品读
        比较品读法,是指文中一些精妙的语句作适当的调整,一般通过对语言文字进行“补”、“删”、“换”、“改”等方式,使学生感受语言的精炼、细腻、形象,学会准确地运用语言来表情达意。
        补,就是让学生根据范文的语言发散思维,进行补充,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普罗米修斯》一文,作者写了普罗米修斯盗天火带到人间后,就没有写人们得火后的情感反映,而直接写宙斯惩罚普罗米修斯。作者留出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对空白处进行语言补充,使学生对人物性格特点更加了解,对文章语言理解更透彻,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语感得到训练。
        删,就是在原文上删减标点、字词、句子或语段,再与原文作比较,通过语感分析并结合诵读,体会语言运用的精妙。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最后一段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性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我把“凡是”、“统统”、“任意”去掉,让学生品读,再和原句作比较,学生会发现删掉“凡是”、“统统”、“任意”之后,就不能更加突出英法联军侵略者贪婪野蛮的丑恶嘴脸。这正是语言文字用词准确精妙之处,给人情味感,语感得到训练。
        换,就是在原文上置换标点、字词、句子及段落,再来与原文比较,通过语感分析并结合诵读,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例如:《“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我教学品读“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时,让学生把“冲”换成“跑”;“跑”换成“走”;“扑”换成“趴”来比较品读。学生发现换了这些动词后,巴迪伤心难过的程度就没有原句那么深了。这正是用词准确性的一种体现,也是语感训练的一种方式。
        改,就是采用比“换”动作更大的对原文语言做改动的办法,拿来与原文作比较,通过语感分析并结合诵读,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例如:教学《狼和小羊》我把“我怎么会把您喝的水弄脏呢?您站在上游,水是从您那儿流到我这儿来的,不是从我这儿流到您那儿去的。”改为“我是不会把您喝的水弄脏的。您站在上游,水是不会倒流的。”虽然它们表达的意思一样,但通过品读比较学生会逐渐悟出它们表达的感情不一样。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很容易揣摩出课文中语言文字运用的精当,从而训练语感。
        2.从关键语句品读中培养语感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关键语句,引导学生品评分析,帮助学生把握语言的感觉。例如:在《匆匆》一课的朗读教学中,我抓住排比句和问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引导学生注意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我让学生细细品读谈感受:作者用燕子、杨柳、桃花来与日子作比较,春天那些美好的事物可以失而复得,而日子却“一去不复返”,体会到时间的宝贵,以此唤起人们对日子的惋惜之情,启发人们要珍惜时间。学生在浓浓的文学气息熏陶下,体味出作者对日子匆匆而过的惆怅感。学生反复朗读,读出情感,展开思考,启迪人生,积淀语感。
        3.从联系相关内容品读中培养语感
        联系相关内容品读就是在原文上,把相关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联系起来,通过语感分析并结合诵读,体会语言运用的妙处。如《慈母情深》学生读文章开头“我一直想买一本长篇小说——《青年近卫军》。”时,就可以联系结尾“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开头是写“我”想拥有一本长篇小说,结尾写“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前后照应,前面写“想有”,后面写“拥有”,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整体,读起来完整无缺,语感得到提升。
        四、多种朗读形式结合培养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成诵是一种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至今仍适用。因为通过多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语感,有了语感学生的听、说、读、写就有了一定的基础。
读的形式还有很多种:配乐朗读,默读,分角色朗读,自由朗读,开火车读等等。万物都是相互相成的,不能孤立存在。一篇文章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如《将相和》我先让学生听录音朗读,再让学生配乐朗读,同时也采用了分角色朗读,学生的兴趣很浓,读得入情入境,还把文章演成了课本剧。学生和文本融为一体,情感得到提升,语感也得到了升华。
        朗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体裁、内容采取适合的朗读方式进行朗读教学。运用朗读法,让学生在朗读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从而培养自身的语感,提高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洪镇涛 . 洪镇涛和青年教师谈语感教学[M]. 武汉: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2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M]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
[3]王洪艳 . 浅读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朗读训练「J」. 学周刊,20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