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方式探究——以非遗进校园、进课堂为例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王英杰
[导读] 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文明历史的展现,是提升我国民族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融合,我国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我国民族文化还需要重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王英杰  110011

摘要:在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文化发挥着重要基础作用,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我国文明历史的展现,是提升我国民族文化自信以及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与融合,我国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为了更好地传承和保护我国民族文化还需要重视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本文主要探讨非遗文化进校园的意义,并对校园以及课堂对非遗文化的保护方式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校园
        一、引言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结晶,是经过历史沉淀下的文化精粹,对人们的精神思想产生着重要积极影响,也是我国深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具有较高的价值。在当前社会发展潮流中,做好非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当前社会的趋势以及发展要求。而校园则是非遗进行传播的重要途径,是培养非遗文化传承人的关键途径。但对当前非遗进校园课堂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相应地问题,有必要探讨研究非遗通过进校园、进课堂对其的保护方式。
        二、非遗进校园、进课堂的意义分析
        就非遗进校园、进课堂而言,其价值和意义表现在多方面。从学生角度分析,非遗与学生校园以及课堂教学的融合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有利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校园环境[1]。并且非遗与学生校园和生活进行融合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和认识,对激发学生对知识以及非遗文化等相关内容的学习兴趣极为有利,并且学生长期在文化的熏陶下能够培养学生形成深厚的文化素质和底蕴,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非遗保护角度来看,进入校园和课堂能够扩大非遗文化自身的影响力,主要是学校教育本质上属于集中的教育模式,在校园和课堂集体中渗透非遗文化,能够让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接近非遗文化。同时通过非遗文化在校园课堂中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感悟非遗文化,并发挥个人对文化传承和保护的责任,进而实现非遗文化的继承和传扬,形成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自豪感。
        三、非遗进校园、进课堂的方式研究
        (一)加强宣传,提高对非遗的重视
        利用校园和课堂发展并传承非遗文化,还需要学校领导或教育部门能够重视非遗的意义以及重要性,发挥自身榜样和引导作用,促使教师以及学生等对非遗文化提高重视并产生兴趣。


这就需要学校领导以及相关教育部门做好宣传工作,如在校园内进行宣讲,并制定与非遗相关的视频介绍或非遗文化活动团队等,以此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并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渗透,促使学生深入到非遗活动中深入了解文化,并对文化产生兴趣,在活动中交流文化。
        (二)加强非遗文化与校园课堂课程体系的融合与完善
        利用校园和课堂保护并发展非遗文化,建立课堂课程体系并编写与非遗文化相关的教材是其重要基础。但就实际情况而言并非所有非遗中包含的内容以及文化与当前教育、社会发展方向相符,因此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与当地文化特色相结合,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同时还需要对非遗进行创新,并深入挖掘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内容,进而与课堂教育相融合,在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非遗进行传承和保护。
        (三)为非遗进课堂、校园提供重要资源保障
        强化校园以及课堂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效果,还需要注重为其与校园课堂的融合提供重要保障。结合实际情况来看,通过校园以及课堂对非遗进行保护的主要对象为学生,而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和教育者,因此通过学生对非遗进行保护还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强化引导效果[2]。首先要求校园教师自身具备较高的素质和能力,即教师下在校园和课堂中能够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将非遗相关内容与教育相联系,对学生进行渗透,同时教师自身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对非遗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从而发挥表率作用,提高学生的信服力。其次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还应积极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对传统仅关注学生学习成绩的观念进行摒弃,引导学生认识非遗对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合理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丰富非遗渗透的方式,提高学生非遗文化学习的趣味性。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及文化素质,能够利用多种资源强化非遗在课堂中的渗透和影响。同时学校还应为非遗课堂教学的展开提供教学资源和设备,为非遗在校园中的传播建立基础,培养非遗传承人,以此发挥校园课堂对非遗的保护传承作用。
        总结:总而言之,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不仅是当前时代发展的主题,更是当前校园课堂教育的重要责任,并且非遗与校园课堂的融合是当前学校发展的重要趋势。但在发挥校园和课堂对非遗进行传承和保护时学校领导以及教师等应能注重非遗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并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提高非遗与校园结合的重视,尤其是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从而对学生进行引导,促使学生对非遗产生强烈的兴趣并参与到非遗的保护工作中。
参考文献:
[1]王美尘.昌黎县十里铺中心小学非遗进课堂实践调研[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2]彭春艳.浅谈“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途径[A].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第十期“教育问题时习会”论文集[C].成都市陶行知研究会,2019: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