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积极心理学探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周莉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周莉
[导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高中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有效的教学知识渗透,还要善于把握学生在高中时期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其构建更加积极正面的学习生活态度,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有效实现。

安徽省太和中学    周莉  236600

摘要: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开展高中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从课本内容出发,进行有效的教学知识渗透,还要善于把握学生在高中时期面临的一些心理问题,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启发。这样更加有助于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能够帮助其构建更加积极正面的学习生活态度,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有效实现。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积极心理学探究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引言
 随着各级各类学校相继复学,长期蜗居家里的学生终于可以重返校园。这本该是皆大欢喜的事情,然而各地相继发生的学校极端事件,在让我们感到无比痛心的同时,不得不深刻认识到后疫情时代的一个残酷现实:长期以来,因为社会的负面影响、家庭的不良氛围、独自留守的情感孤独以及学习的压力等多方面的原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潜滋暗长,疫情催生了问题的暴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成为校园安全的新隐患、新风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后疫情时代学校迫在眉睫的工作重点。在后疫情时代,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积极调整心态,尽快恢复心理复原力呢?积极心理学的理念和方法可以引导帮助学生找到自身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增强心理复原力。
        一、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内涵
        积极心理学理念是指通过积极心理的学习,促使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情,使人们的心理朝着健康愉悦的方向发展。积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合作的氛围,体现在团体层次方面,旨在通过积极心理学,加强家庭、社会、学校之间的沟通和联系,促进人们礼貌谦让、团结合作以及社会责任感等优良品质的形成;二是通过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培养人们形成观察力、审美能力、勇敢的态度、爱的能力、生活的能力等方面的积极特质;三是让人们能拥有希望和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幸福。总而言之,积极心理学通过挖掘积极因素,鼓励人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幸福,使人们在生活中更具朝气。
        二、基于积极心理学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提高高中心理学老师的综合素质
        心理学课程在高中开展过程中,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为塑造学生积极学习心态提供保障,要提高心理学老师综合素质。要真正了解到心理学教育的重要性,就要将心理学的教学成果提供给学生。这些都对教育者的意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营造完善、和谐的沟通场所是提高心理学教学成果的基础。


如老师在开展心理教学活动之前,要根据实际的生活环境,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没有顾忌地沟通和交流,将课堂与生活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在生活中对学习到的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沟通能力。教育人员要积极为学生提供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座谈会、网络通信等手段,构建学生沟通的渠道,这有利于老师对学生的思维、个性特点等充分掌握。学生如果有无法解决的心理问题,学校可以邀请专业的心理学专家,结合高中心理学知识,给予学生思想指导。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最为主要的任务就是学好各门课程,丰富自身的知识积累。学生在高中时期整体上会面临十分繁重的课业负担,并且会面临一些大大小小的考试。这不仅会带给学生较大的学习压力,也会让有的学生产生一些负面情绪,严重时还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教师要认识到这类问题的存在,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并且以此为依托给学生传递积极正面的价值观。同时,教师在处理学生实际存在的各种问题时也要掌握合适的方法,让问题的化解更加人性化,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成长与学习环境,这更加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能够让素质教育有更好的落实程度。
        (三)挖掘学生失败体验的积极成分
        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失败体验,碰到各式各样的困难,处理好自己的消极情绪,积极面对自己的失败体验,是每一位高中学生进步的标志和成长的必修功课。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应引导学生挖掘自己在失败经验中的积极成分,从中积累积极资源和经验,帮助学生以积极的情绪面对失败和困难。例如,面对频繁的考试,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容易出现波动,在学生成绩不理想、考试失利,情绪悲观消极时,教师可采用帮助学生分析试卷,总结考试失利的原因,还可以从中发掘学生的微小进步,鼓励学生积极面对。通过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乐观、积极地面对失败,让学生在今后成长中,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让失败成为自己的宝贵经验,而不是阻挡自己进步的“绊脚石”。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心理成长为目标,立足积极心理学,以情入心,以境育人,通过创设特定的活动情境,去发现学生的优势、天赋和情绪能力,激发学生的内在兴趣、快乐感受和成功体验,调动学生的内在资源,建构学生的乐观态度、生活目标和积极自我概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挑战性和战胜挫折的心理弹性,发掘促进其自身发展的积极力量,促进学生的发展与适应,为学生的可持续成功与恒久幸福人生奠基。
参考文献
[1]葛芬芬.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探究[J].新智慧,2019(36):107.
[2]许凌燕.关于积极心理学取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8):59-60.
[3]刘晓琴.积极心理学导向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分析[J].心理月刊,2019,14(15):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