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之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黄成思
[导读]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张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同时,丰富农村文化内涵。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县域范围内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福建省政和县图书馆   黄成思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张在全面建设现代化农村的同时,丰富农村文化内涵。县级公共图书馆是县域范围内政府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方面能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县级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作为研究对象,客观阐述乡村振兴战略的概念,并在分析县级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作用基础上,提出县级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希望借此推动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乡村文化振兴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县级公共图书馆;乡村文化振兴;策略
        乡村是具有自然、社会、经济特征的地域综合体,兼具生产、生活、生态、文化等多重功能,与城镇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共同构成人类活动的主要空间。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支撑。县级公共图书馆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也是乡村振兴的“文化基石”。为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应立足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使命新要求,建设书香农村,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一、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概念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主张以县政府牵头,构建县、乡(镇)、村(核心村)三级统一规划、建设、管理,统一服务农村居民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立足于推广先进科学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保护农耕文化,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广播电视、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和体育卫生等部门提供系统化、规范化、常态化的公共文化服务,陶冶农民情操,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勤俭节约,诚实守信、自信自强的精神风貌,激发农村居民建设富足美丽、文明健康新农村的活力。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为我国农村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乡村文化振兴战略的实施,不单单有助于持续推进农村的文化建设,提高农民的思想修养,助力乡村振兴;更有利于巩固和增强农村居民文化自信,开创现代农村农业建设新局面。
        二、县级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作用
        县级公共图书馆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的知识信息传播、科学普及、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保障法》在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方面,赋予县级公共图书馆基础性的职能地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规定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当实行总分馆建设,在构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中承担着不可推卸的法律责任。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必须以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特点为基础,主动参与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加快总分馆制的有效落实,使公共文化服务范围扩展与延伸到乡村,为广大农村居民提供均等、普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首先,应当发挥馆藏文献资源优势,了解所在县区的历史文化,深入农村开展广泛调查研究,摸清辖区内各个乡镇、核心村场的自然资源、人文历史、文化资源、文化特色、人口状况等,撰写研究报告,为县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乡村振兴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把乡村文化振兴纳入全县乡村振兴总体规划蓝图之中,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同步建设。其次,根据所在地农村社会经济现状、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主动参与、积极配合文体旅主管部门制定本县域乡村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同时,加大公共图书馆服务宣传,依法依规争取县财政的支持,并制定工作推进时间表。第三是借助现代科技支撑,通过不断改进、创新服务方式、服务手段、不断完善、提升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农村的能力和服务功能,满足农村居民,特别是新时代回乡创业农民文化需求,拓展其发展空间。
        三、县级公共图书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发展,广大农村则步入无人化、老年化、空心化的弱化历程。我国已步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时代,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重点难点依然在“三农”,在农村,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农耕文化,广大农村则是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的天然载体。面对多元文化形成的强烈冲击,乡村文化振兴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主要职能就是保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适应乡村振兴新的发展要求,改进完善自身的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创新服务方式,不断提升自身服务能力,依法履行县级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保障和服务农民的文化生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一)打造县级公共图书馆总覆盖乡村的总分馆制服务体系。
        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以县级公共图书馆为总馆,以乡镇、村(社区)图书馆为分馆,在县域范围内构建起一个县域为单位的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这是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服务平台,为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应结合辖区内的实际状况,建立适应当地实际,广大农村接受认可,有实效的总分馆制服务模式体系。在总分馆模式的构建当中,作为总馆的县级公共图书馆要凸显其核心作用,切实担负起总分馆模式构建的重任,努力搞好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在实施总分馆建设中,组织架构和制度建设,首先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充分利用图书馆读者面广,多方征求意见建议,制定结合当地实际的农村图书馆服务规划。其次,应当把握农村图书馆服务体系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原则,制定切切实实的可行性实施方案。在组织架构方面,本着统一管理、统一标识、统一规范、同质服务的理念。由县馆馆长任总馆馆长,各镇(街道)综合文化站站长任镇(街道)分馆馆长,各村(社区)文体协管员任村级服务点干事,形成总馆馆长→分馆馆长→服务点管理员三级架构体系;制度建设方面,根据地方实际按照总分馆制建设要求,制订完善管理制度、总分馆例会、资金使用、队伍建设、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等制度,确保总分馆制正常、有效运行。


通过建立县级公共图书馆总,各乡镇、中心村为分馆,覆盖辖区内广大农村的总分馆制服务体系,为农村居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为乡村文化振兴构筑体制机制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不仅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便捷的图书借阅、资料查询、农技学习等服务,还能为广大农民群众组织开展各种节日文化娱乐活动,给乡村文化带来活力,进而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二)优化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
        县级公共图书馆应以农村群众向往新时代建设富足、美丽、文明宜居的新农村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以现代先进技术为依托,加强数字化技术、移动阅读技术、网络信息技术和智能服务平台建设为抓手,促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城乡的网络服务体系。与此同时,建设和和当地实际类型多样,服务高效的图书馆服方式,如24小时自助图书馆和城乡一体化图书馆服务联盟等,不断改进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服务方式的创新发展,以“一卡通”服务模式为农村读者提供便捷、高效的书刊借阅、日常生产生活咨询、学习提高、就业培训等服务消除读者在借阅时的地域限制,有力促进乡村文化振兴。
        (三)积极保护和挖掘县域乡村农耕文化、特色文化
        县级公共图书馆的一项主要职责是收藏、保护所在区域的历史文化文献资料,传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先进文化,从事科学知识普及,为服务区内居民学习提供文献借阅、参考咨询服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孕育、发展、完善、成型于千百年的农耕文化,广大乡村是农耕文化传承发展天然载体。而乡村文化则是乡规民约、民间习俗、家风族规、风俗习惯、民间信仰等非文献方式世代留传。因此,县级图书馆应当根据振兴乡村文化工作需要,改变传统工作方式方法,拓展服务视野,深入农村去发现、保存、挖掘农村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依照新时代农村居民接受文化信息的特点,运用现代科技与传播手段,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开展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营造合乎新时代的文明乡风,构建书香农村的新气象,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华传统优秀文化。
        (1)古村落、古民居是一个家庭、某一个家族所有成员成长、生活和发展历程的历史见证。古村落、古民居不仅在建筑技术、美学保存当时的风格,更重要的是古村落、古民居保存传统农耕文化居民生产、生活的气息韵律,给外出创业还乡人员留下缕缕乡愁。图书馆通过借阅书刊、文化讲堂、播放视频资料等服务手段引导、发动居民整体性、系统性保护好传统古村落、古民居,把建设生态美丽宜居新农村与保护古村落、古民居有机统一起来。
       (2)家谱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瑰宝,是记录一个家族发展兴衰的历史,告诉每个家族成员“我从哪里来”。编修家谱一般是以儒家文化为统领,以家训族规方式劝诫宗族成员如何修身齐家、为人处世;家谱是和宗睦族、凝聚宗情的重要纽带,更是一个姓氏家族优秀文化之集成,它以家族文化传承方式推行、普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乡村文化重要载体。而遍布于广大乡村各姓氏的宗祠是千百年来乡村居民祭祀先祖,追思先辈的公共活动场所,是传承“忠、孝、节、义”历史文化的平台。因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当主动深入农村搜集、整理、复制和修复珍藏于老百姓家中的族谱,指导帮助村民更加科学有效地保存被视为传家之瑰宝的族谱;同时利用馆藏丰富的历史文献,帮助村民梳理、追溯其家族源流世系。在尊重宗族居民意愿基础上,采取“宗祠+图书+展览”等方式,宣传和展现乡村名盛家族的族规家风、家规家训以及该家族历史名人、事迹等。
        (3)民间习俗、婚丧礼节规范着每个村民遵循“忠、孝、礼、智、信”的行为内涵。图书馆工作者可通过搜集、研究,揭示特定乡村民间习俗、婚丧礼节当中蕴含伦理道德、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4)深入农村发现、收集千百年来一直流传于村民家中一道道美食,挖掘可能蕴藏在美食背后动人的故事,和村民探讨研究许美食可能潜藏发家致富的商机;或许一个民间偏方,可以发展成一个富民惠民的大产业等。在发现挖掘农村优质文化资源,服务振兴农村方面,县级图书馆是可以凭借着丰厚的馆藏文献、信息优势,引导村民发现和开发利用农民朋友身边的文化宝藏,创新发展发家致富,是大于可为的。
        (5)在服务对象方面,县级图书馆应当开拓思路,努力适应农村文化振兴工作需要,根据服务新时期爱农业、懂技术、善于经营的新型农民需求。在文献资源的提供利用方面,应根据乡村振兴的整体规划要求和各个乡村产业、资源特点的实际需要,依照乡村振兴项目所及的:法律、交通、饮水、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保、文化旅游、优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等内容,组织乡村振兴专题文献服务包,投送到图书馆乡村服务点。在服务方式、服务时间上要根据农村居民生活节律,让农民朋友能便捷、简单地获取学习资料。同时应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服务农村居民的方式方法,在保护传承农村传统优秀文化基础上创新发展,营造有利于新时代乡村文明进步的新气象、新风范,进一步丰富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深化县级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
        要更好地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必须以当地乡村经济与文化发展现状为基础,深化县级公共图书馆供给侧改革。为此,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引导作用,确保图书采购的类型、数量等符合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促进乡土文化图书比例的提升。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县级公共图书馆应加强“线上”服务,实行电子资源的有效供给,让广大农民群众通过手机就能享受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查询到所需的农业科技知识以及满足文化休闲的需要,从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
参考文献:
[1]苏露芳. 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策略研究──以河源市源城区图书馆为例[j]. 惠州学院学报,2020(4).
[2]梁彦群.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的建议[j].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0,(07).
[3]聂方红.让农家书屋成为乡村振兴的“文化粮仓”[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8,(12).
[4]《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j].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2018年2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