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活动在小儿康复护理质量提升中的价值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期   作者:陈红,吴敏,吴丽柯
[导读] 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小儿康复护理质量提升的价值
        陈红,吴敏,吴丽柯
        武汉市儿童福利院  湖北 武汉  430006   
        【摘要】:目的:研究品管圈活动对小儿康复护理质量提升的价值。 方法:时间跨度为2018年8月~2019年9月的区段内,从我院收治的儿科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进行品管圈活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对比。 结果:护理质量从住院环境、护理态度、医患沟通和护理技能四个方面进行评估,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四个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小儿康复护理质量,对医患关系的改善也大有益处,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小儿康复护理质量
 前言: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品管圈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开始在临床上被广大医患所接受。品管圈是一个集体,又称为“质量控制圈”,是由许多个工作性质相同的不同个体组成的,能够利用个人和团体的力量改善各种问题,提高护理的质量[1]。基于此,本文旨在研究品管圈活动对小儿康复护理质量提升的价值,故作如下研究。
         
正文
1 资料和方法
1.1基线资料:时间跨度为2018年8月~2019年9月的区段内,从我院收治的儿科患者中随机选择2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
对照组——男性患儿有46例(46.00%),女性患儿有54例(54.00%),年龄在1~9岁,平均年龄为5.2±1.5岁。
观察组——男性患儿有47例(47.00%),女性患儿有53例(53.00%),年龄在1~10岁,平均年龄为5.5±1.6岁。
        1.2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严密观察患儿的病情和其它情况,一旦发生异常,上报给主治医生;观察组:品管圈护理——①挑选品管圈小组成员,一般由护士长担任组长,9名经验丰富的护士作为成员;②对现有的儿科护理模式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进行探讨,并且制定改进计划,提高护理的工作质量和效率;③从住院环境、护理态度、医患沟通和护理技能四个方面寻找现阶段护理工作的不足,针对性加以改进,制定计划,提出多方面的改善措施;④依照已经制定的计划,严格实施,具体如下:1、积极主动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为患儿家属讲解疾病、治疗及护理的相关知识,尽量消除患儿家属的负面心理情绪[2];2、改善患儿的住院环境(具体措施:在病房的墙上、床头等地方贴上可爱的卡通人物或者柔和的风景贴纸、将病房的温度、湿度等条件控制在一个适宜的程度、控制病房内的噪音尽量保持安静、对病房定期消毒杀菌开窗通风、对患儿的床单被套等勤换洗),尽量消除患儿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而出现的恐惧、不安的心理状态,防止患儿因哭泣、打闹而不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治疗和护理;3、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考核,并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以此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知识;4、对护理人员制定相应的奖励制度,定期对患儿家属进行满意度调查,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3]。
        1.3 观察指标:护理质量评估:通过住院环境、护理态度、医患沟通和护理技能三个方面评价,通过问卷调查,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护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处理:实验中得到的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统计学软件19.0版本进行分析计算,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达;计数资料以以率(%)表示,最后,使用t值检验,最终结果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发现,观察组患儿的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两组患儿护理质量情况对比
 

3 讨论:
         儿科患者是一种特殊的患者群体,因为年龄偏小,所以患儿对于自我的感知较弱,且不具备完善的自理能力。患儿在疾病治疗后,病房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环境,患儿会出现恐惧、不安和哭闹等反应,这大大阻碍了护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一个完善的、良好的儿科护理模式,是极为重要的[4]。
         品管圈模式最早是由一个日本博士提出,指的是由若干个工作性质相同的人组成的小团队,人数一般在6~10人。团队成员相互协作、齐心协力、集思广益,解决存在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所以,将品管圈应用于小儿护理模式中有许多优点。
         在本次研究中,将20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进行研究,前者进行常规护理,后者进行品管圈护理,通过研究发现: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环境、护理态度、医患沟通和护理技能等方面评分要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可知,品管圈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小儿康复护理质量,能够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对医患关系的改善也大有益处,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邵梅,王继梅,吕晓霞.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湿包发生率中的应用及效果[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20,41(1):106-108.
[2]马晴.基于品管圈活动的手术室护理对颅脑损伤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0,29(1):168-170.
[3]王文娟.品管圈活动在肝癌介入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8):196.
[4]范承海.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儿科病房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4):19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