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过程中优化护理流程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期   作者:蔡茹
[导读] 目的 研究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过程中应用优化护理流程后产生的正面影响。
        蔡茹
        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人民医院,青海 共和  813000
        摘要:目的 研究在抢救急危重症患者过程中应用优化护理流程后产生的正面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106例急危重症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A组共53人,采取常规抢救护理流程;B组共53人,采取优化后的抢救护理流程。对比两组患者的最终各项指标。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接诊、分诊、检查、治疗时长,发现B组患者用时均少于A组。B组家属对护理服务评价和满意度均好于A组,P小于0.05。结论 采用优化后的抢救护理流程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护理的质量有大幅提高。
关键词:急诊抢救;优化护理;效果分析
引言
         急诊医学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现代急诊医学科已集急诊、急救和重症监护功能于一体,可对危急重症患者实行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急诊科综合性强,患者多,任务繁重,因此对护理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近年来医患矛盾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人们服务意识和维权意识与日俱增,而现存常规抢救护理流程仍存在一些不必要流程,可以重组和优化,以降低因抢救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导致意外情况出现概率,提高抢救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1 一般资料
        择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我院急诊科接诊的106例急危重症患者。选取标准为病历资料完整,患者和家属自愿,患者精神状态正常。随机将106位患者分为A组(53人)和B组(53人),A组男性29人,女性24人,年龄在19-72岁,平均年龄为45.7±3.6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2.6±2.3,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值为16-23分,平均分为20.3±1.7分,其中脑血管病、机械性损伤和心肌梗死分别为14例、21例、9例;B组患者中,男性26人,女性27人,年龄在46.9-71岁,平均年龄46.8±1.4岁,身体质量指数为22.4±2.1,入院时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值为17-26分,脑血管病、机械性损伤和心肌梗死分别为11例、19例、13例。对比两组患者普通资料,ρ>0.05。
2 优化护理方法
        B组患者采取优化后抢救护理方法,步骤如下:
        ①成立抢救首诊小组,成员包括专职医生、责任护士、护士长和检验科医师等。小组成员定期交流学习,总结接诊经验,以便提高临床应变能力。制定完善流程图。护理人员在听到急救车鸣笛后应立马准备相关设备,将医用平车推至急救中心门口,患者下车后快速交接推入抢救室,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坚持先抢救再收费、先诊疗再挂号原则,避免因程序性事务耽误救治。分诊护理人员时刻准备应对意外情况,全面落实优先检查、优先用药、优先手术、优先住院的“四优服务”,贯彻一站式服务宗旨,减少患者各抢救环节等待时长。
        ②避免患者频繁移动体位,保持绝对卧床休息,选择舒适体位,不随意搬动,患者入院后2分钟内及时给予吸氧,3分钟内完成患者血压和血氧检查,5分钟内在患者体表或中心静脉等处建立静脉通路,有利于抢救药物及血液、血浆等生命必需物质快速进入患者体内。建立静脉通道时,做到争分夺秒,稳准狠,一般选择患者体表静脉或锁骨上静脉及内踝上大隐静脉等处。建立静脉通道后,先挂一瓶盐水或糖水维持静脉通道,便于随机应变调整用药,10分钟内完成患者血液标本采集工作。同时保证患者呼吸道内无异物,保持顺畅呼吸,避免发生误吸或舌后坠。配合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情况后,根据先急后缓、先轻后重、定时定位定人原则对患者抢救。
        ③意识状态不清楚患者,以手拍打其双肩并呼唤,轻抚其颈动脉,判断有无脉搏。若患者突发呼吸心跳骤停,则立马去掉床挡,解开患者衣扣腰带,以仰面抬颌法、仰面抬颈法或托颌法开放气道,有义齿者取下,对患者实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深度保持在胸骨下陷4-5cm,按压频率为1分钟100次。人工呼吸和心脏按压可同时进行,比例为2:30。准备好吸引器和除颤仪,配合心肺复苏。
        ④密切关注患者有无咳嗽、咳痰、气喘、憋气、胸闷气短、持续性低血氧症和口唇发绀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一旦有以上情况则立马检测血氧饱和度和动脉血氧分压,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⑤患者血液采集样本尽快送检,在检验单上注明为绿色通道患者样本,持续对检测结果追踪。对于意识清醒患者,安抚其紧张情绪,尽量让其保持镇定,配合医护人员操作。
3 观察方法和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接诊、分诊、检查、治疗等时长(表1)。向患者家属发放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对抢救环境、护理业务水平、护理工作效率、护理质量、护理人员服务态度等评分指标,满分为10分。患者家属对此问卷评分达到8分以上即为满意,否则为不满意。利用SPSS26.0软件处理收集到的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方式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用x2检验,ρ<0.05则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流程用时对比(单位:min)

        A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总质量的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为45例、8例,B组患者家属对护理服务总质量的满意、不满意人数分别为52例、1例。A组患者和B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分别为85%和98%,二者相比ρ<0,05。
4 讨论
         危急重症患者抢救时,要先确定其身体状况,等待分诊和检查便会耗去大量时间。时间就是生命,少一秒等待便可多些治愈可能。有时护理人员在操作中未明确护理标准,会被动等待医生嘱咐,工作积极性不高,主动节约就诊时间意识较差,可能会加剧医患矛盾。优化抢救护理流程是在作业流程简化重组理论基础上,对现有医院常规抢救护理步骤综合、删除、整合和重构,建立起严密科学护理流程:一是建立首诊小组,可针对性提高小组成员的配合度及专业急救知识应用;二是优化急诊资源,缩短患者等待时长,避免加重患者及家属紧张不安情绪;三是建立绿色通道,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四是合理安排抢救工作中护理人员工作范围和量,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优化抢救过程护理流程是在现代护理科学基础上规范流程操作,围绕挽救生命的目的展开工作。全面系统且有效管理可使护理人员充分预估下一步所采取的抢救措施,避免盲目被动式遵照医嘱。人员各司其职,分工明确,明显增强护理功能条理性和严谨性,对挽救患者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吕宏荣.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分析[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20(2).
[2]陆佳玲.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科学养生,2020(9).

作者简介:蔡茹(1987-),女,山东曹县,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护理工作。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