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格格日勒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文化研究》2021年2月下   作者:格格日勒
[导读] 在地理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素养的维度之一。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高阶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天山第二中学 格格日勒 025500

摘要:在地理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思维是智力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核心素养的维度之一。在地理课堂中培养学生的地理高阶思维能力,不仅可以实现地理课堂教学的优化、丰富地理课堂教学内容,还可以使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关键词:高中 地理教学 高阶思维能力 培养对策
        引言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于人才的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数字化、智能化设备的大量出现,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愈发快捷,而对整合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决策执行等方面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思维活动都需要以人才的高阶思维为核心,但当前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很多学生都不具备高阶思维意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教师的依赖心理过强,学生自身并不具备深度思考、积极探究的意识,这就要求高中地理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态度,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对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开展针对性培养。
        一、当前高中生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的问题探究意识不强
        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都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学生不仅要能够读懂题干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综合自己已经学习的知识,选择恰当的解决方法。但很多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不善于构建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而是简单将题目的一些信息整合就试图解决问题,这就导致学生在信息转换、因果建立、逻辑归纳等方面发展不够完善。
        (二)不具备基本的批判思维能力
        在地理解题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要知道答案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思考为什么。对于一些问题,学生还要考虑有没有其他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完善思路。但当前很多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对于答案的权威性不敢质疑,对于教师提出的解决方案,学生也不能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还有时候,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学生大多只听一两个人的观点,对于其他学生的思路并不关注,学生自身也不能有意识的去提出一些创新性思维。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对策
        (一)夯实学科基础,促进学生高阶思维有序发展
        在高中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要想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首先学生需要对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充分理解,这样才能够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奠定有效基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要对课本上的一些实物图片、模型等直观资料充分理解,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这样让学生在进行表达和输出时学生才能够更好的找到着力点。


同时,在面对一些新问题时,学生可以积极与课本上呈现的知识有机联系在一起。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意识,并借助一些形象的数据、模型等,让学生尝试进行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等的讲解,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完善认知,为学生高阶思维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应用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压力非常大,在面对一些较难的问题时学生会产生思维惰性,这是学习的常态,而面对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教师更要通过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启发和引导,促进学生更好的举一反三来理解地理知识。以“城市和城市化问题”为例,在学习这节课的过程中,学生会学到一个名词“热岛效应”。笔者以“热岛效应”为中心开展了开放性的地理教学活动,并在此活动开展过程中应用了问题探究教学模式。在组织活动前,笔者先要求学生连续一周收集本地城市和农村早上八点和下午两点的气温信息,并制作表格,进行对比分析。在进行课堂教学时,笔者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城市与郊区之间会形成热岛效应呢?”在提出问题后,笔者鼓励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信息,并在小组中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具体的数据发现,城市的植被覆盖率低于农村地区,而且城市的人口和机动车数量多,人和机动车排出的二氧化碳具有保温作用。立足学生的发现,笔者继续指导他们迁移所学的地理知识,用大气运动和三圈环流这些内容演示热岛效应的形成过程。如此教学,不仅使学生在地理课堂上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还使学生切身参与了比较、探索等活动,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发展了比较思维、逻辑思维等,从而促进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反思整合与内化
        思维导图是地理学习的一项常用工具,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主动绘制思维导图,将一些符号、图画、因素等综合融入进去,使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脉络可以更加清晰。参照思维导图还可以引导学生纵向、横向联系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认知问题。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及时进行观点的交流,以更好的弥补学生的思维漏洞,促进学生全面思考。在《工业地域的形成》这部分学内容学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们以工业联系、工业集聚、工业分散、工业地域四种地理现象为中心,充分思考他们的优势、劣势、发展程度、有效分类、特点、表现等,从而使学生的地理思维发展可以更加缜密。
        结束语
        在组织地理教学时,教师要探究多样化的策略,以培养学生的地理高阶思维能力。教师既要确定教学目标,夯实培养基础,又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驱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还要以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散思维,从而有效提高培养行为的针对性,切实地锻炼、提升学生的地理高阶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伟聪.高中地理教学中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2]杨红红.促进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高中地理教学问题设计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0.
[3]王金荣.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探究[J].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2019(08):47-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