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临床对比分析实践探究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1年2期   作者:谭丽
[导读] 目的:本次研究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辅助检查差别
        谭丽
        贵阳市公共卫生救治中心   贵州 贵阳550000
        【摘要】目的:本次研究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辅助检查差别。方法:选取本科2019年2月10日至2020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5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5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前者为甲组,后者为乙组),对两组患者病例进行跟踪研究。比较两种肝硬化症的疾病发展、辅助检查和诊断区别。结果:AST/ALT和γ-GT两项指标对区分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有重要价值,影像学诊断可帮助临床医师明确是否发展为肝硬化。结论:肝脏疾病的诊断中,初期要重点分析患者病情病史以及家族史,关注血清酶学检查结果,最终诊断要结合影像学检查下达。
【关键字】肝硬化;临床对比;消化内科

        肝硬化(Hepatic Cirrhosis)是一种因不同病因作用于肝脏,导致肝功能出现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脏病理改变。所谓“硬化”,主要指的是肝细胞大量坏死,导致肝脏组织出现弥漫性纤维化改变,最后出现假小叶,破坏肝脏正常生理结构,在超声检查或MRI检查中出现“硬化斑块”。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是临床上较两种常见的肝硬化类型,本次研究主要关注两种不同肝硬化的诊断和干预方法区分,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2019年2月10日至2020年3月10日期间,本院收治50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和5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将前者全部纳入甲组,患者平均年龄(60.35±10.45)岁。将后者全部纳入乙组,患者平均年龄(60.31±10.12)岁。经统计学检验拒绝两组一般资料有差异假设,有可比性。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酒精性肝硬化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指征;可进行全时期病例跟踪者。
        排除标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者;药物或毒物致肝硬化者;其他本科认为不适合纳入研究者。
1.3方法
        本科接收患者后,首先询问病情、病史等信息,如怀疑为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者。行血尿粪三大项检查、血清酶学检查和肝硬度检测。其中肝脏硬度检测使用肝脏B超检测技术。如仍不能判断疾病类型或不能判断病情发展程度,考虑取肝脏组织活检。
1.4观察指标
        流行病学:考察两组患者的年龄、疾病类型与肝硬化进展之间的关系。
        血清酶学检查:主要考察两组患者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凝血酶原时间(PT),两种转移酶比值(AST/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
        影像学检查,采用量化肝硬度值(kPa)来诊断两组患者肝纤维化等级。其中kPa < 7.3代表无或I级纤维化,7.4 < kPa ≤ 12.4代表II级(轻度)肝纤维化,kPa > 12.4代表III级以上(显著)肝纤维化。
1.5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分析处理,计数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流行病学
        本次研究发现,酒精性因素致肝硬化的发生率约为15 %~25 %,且进程很快,约为1周~2月。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硬化发生率约为40 %,进程约10~15年。合并有高血压、肥胖症的患者更容易发展为肝硬化,且肝硬化进展速度更快。
        两种肝硬化的全因死亡率分别为1.5 %和2.5%,主要死亡原因是肝功能失代偿期相关并发症和并发原发性肝癌(HCC)。
2.2诊断
2.2.1两组患者血清酶学检查对比
        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HVPG和PT对区分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没有价值,AST/ALT和γ-GT两项则有重要价值。酒精性肝硬化患者AST/ALT和γ-GT两项指标指数更高,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差异显著。
        
表1 两组患者血清酶学检查对比量表[x±s]
 

讨论
        本次研究发现,在血清酶学检查中,AST/ALT和γ-GT两项升高提示患者有高度酒精性肝硬化可能,影像学检查中,初次检查时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量化肝硬度值一般在II级(如不干预一般也不会发展为III级),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一般为III级以上。
        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起病隐匿且肝脏病变进展缓慢,而且死亡率会随着肝硬化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因此早期诊断和干预非常重要。本次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硬化和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需要有影像学或组织学证据。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患者可能会出现偶发性ALT和GGT增高,因此应当重点关注影像学检查结论,再根据患者病史,以及AST/ALT和γ-GT两项指标分析疾病类型。
        目前,预测肝脏不良结局的肝脏病理学改变仅能依靠影像学证据。我科主要通过B超检查技术对患者肝脏进行检测,重点关注述肝纤维化的部位、数量,以及有无肝实质的重建和假小叶,一般能取得较好效果。当无创方法检测结果高度疑似存在进展期肝纤维化时,必要时本科酌情考虑取肝活组织检查验证。
参考文献
[1]杨嘉力,李鹏,张艳婷,孙昊,王振,杨少奇.酒精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临床特征对比分析[J].宁夏医学杂志,2020,42(06):523-525.
[2]班莹莹,梁彦风,燕向楠.彩超检查诊断酒精性肝硬化、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效果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2):15-16.
[3]张宇,唐世孝.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9,35(11):2466-2471.
[4]董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超声诊断的对比研究[J].当代医学,2019,25(29):105-107.
[5]杨宁,丁扬,李妍,蔡硕,王大刚,洪炜,朱剑功,王晗.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骨髓象特点分析[J].中国病毒病杂志,2018,8(02):146-15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