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潘双燕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7月   作者:潘双燕
[导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为学生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以及大学阶段的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四小学      潘双燕

【摘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增强学生文化底蕴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为学生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以及大学阶段的阅读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本文对提升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阅读习惯
        语文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它是围绕语言文字展开的课程体系,有关小学生来说,语文学习是小学阶段的入门教学,具有肯定的工具性,有关其他学科来说也有着肯定的帮助。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部分,它可以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传统的学生观念中,语文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然而在新时期下,特别是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下的一些弊端,真正的从学生出发,通过对教材内容以及课堂教学的规划,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一、加强阅读指导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教给学生阅读技能,培养其阅读能力,因此指导学生开展多样化阅读学习是我们需要着重开展的教学工作。通过这些年的教学交流与自我总结,笔者深刻感觉到语文阅读教学应当要求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紧密结合精读泛读,在扩大学生阅读范围的同时,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教会学生正确选择书籍,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熟读到一定程度时,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阅读得当,可以深切感知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领会其思想感情;阅读得法,就可以受到完善的语言教育,因为课本里的成文语言都是近乎规范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倡多样化阅读,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读书方法,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提高自己对词句的理解、对文章主旨的领悟以及对文章艺术性的欣赏。在学生打开阅读的兴趣大门后,我们还要交给他们一个法宝——学会摘抄。对理解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在读书笔记上当然最好,以备日后使用。阅读一篇文章,首先要清楚了解文章的梗概,抓住其精神和情感,读完之后再回顾一下,看自己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没有解决。对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本子记下来,以便今后解决。读到书中精妙之处、关键的地方圈点勾画出来,加上批注写出心得。只有让学生养成勤做笔记、博采广撷的好习惯,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
        二、小组合作和竞争策略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形:遇到难题,自己无法解答,这时学生要么会知难而退要么就是等教师来解答。所谓合作式学习就是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法。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当学生遇到阅读问题时,可以和小组内的同学进行讨论,讨论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主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提高。在小组学习中,学生可以展示自己的个性以及自己的优势。可以借鉴其他同学的长处,弥补自己学习方法方面的短处。在阅读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的方法,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在探究式阅读内容方面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与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师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阅读和竞争性阅读比赛。每个组的任务不需要教师再强调,他们自己就能在合作中有效的贯彻执行,学生们由最初的参差不齐朗读变得郎朗顺口地齐读。


整个课堂教师做的事很少,主要是俯身指点,各环节的衔接引导,简要的点评和纠错,最后的鼓励性总结,把各个教训目标串联起来。当小学语文课采用这些新的阅读教学法时,能很好的促进学生们动起来学习,以活跃的朗读气氛来激发学生参与语文学习,使得学生能力和情感,师生关系等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设必要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语文阅读再现了现实生活,并使读者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想象,这种课堂上的链接行为要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想象来完成。情境教学探索的成功会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并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能使学生投入情境,引发主体感受,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真实的情境,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进行仔细观察,尤其是中低年级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利用实物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如,教材中《植物妈妈有办法》,教师要将蒲公英、苍耳的种子或标本带到课堂来,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探索出阅读内容的真实和有趣。
        其次,教师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些虚拟情境真实情境的创设有许多不利因素,但是教师可以根据阅读内容的需要,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获得形、声、色的直观感受。也可以通过师生互动,进行小品表演来再现阅读教材中的情境,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的情境模拟能够动静结合、变抽象为具体、寓教于乐地提高教学效果。如,讲授《“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阅读理解,可以将学生分组,由组长或教师确定主要演员,然后排练出课本剧,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其他同学也能够从学生的表演中体会到父爱和母爱的不同与伟大。
        四、善于运用多种阅读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新的阅读教学法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提供多种多样的有趣的阅读素材,通过变换阅读环境,加强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比如:带领学生在操场空旷的地方进行阅读,发展学生克服畏惧的能力。另外在楼道或者教室中进行阅读时,要注重引导学生保持阅读时注意力集中度。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状态适当调整。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接触的阅读性材料很多,教师需要筛选适宜学生们阅读的材料。另外当前课改对探究活动等的要求变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却没有被完全重视,教师及时添加和补充阅读材料,根据学生兴趣进行阅读教学,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很重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方面,其不但关系到学生的文章理解与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基于此,就需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现在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人文性缺乏,教师往往将重点集中在内容分析上,这不但增强了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采取的阅读方式也比较单一,难以提升学生的教学效率;教授方式单一课堂枯燥乏味;缺乏有效地课外拓展延伸,致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不到及时、有效地锻炼。
参考文献
[1]沈小虹.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10):184+242.
[2]高福琴.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才智,2019(27):11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