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生活化”的小学数学教学及改进策略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7月   作者:倪晓哲
[导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实施,对小学数学课程生活化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少教师都在努力尝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整合。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镇第二小学      倪晓哲

摘要: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实施,对小学数学课程生活化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少教师都在努力尝试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整合。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相关教育理论的缺失和经验的匮乏,导致“伪生活化”现象的出现,影响了教学的正常进行。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改进策略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伪生活化”的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教学。一些教师因为并没有真正的理解生活化的内涵,在将生活化教学方式引入到实际教学课堂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目前“伪生活化”问题出现在了不少小学数学的教学课堂上,更为严重的是,这一现象有逐渐蔓延的趋势。这一问题的存在不仅会让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出现问题,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的的认知、思维模式,甚至还会使学生对数学课堂的认识产生较大的偏差,所以教师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好“伪生活化”的问题,在结合生活化教学方式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伪生活化”的关键所在,从根本上解决好这个问题。
        一、“伪生活化”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1.生活场景的运用方式不恰当
        生活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积极引入生活因素到课堂教学中,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营造良好的生活情境来进行教学,因为良好的生活情境可以有效的拉近学生和知识的距离,让学生的心情放松下来,不会因为数学难学而感到紧张。从理论上来说,这样的理念是科学的,如果运用得当的话相信也必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效果,但是有些教师在解读这些内容的时候出现了一些偏差,他们认为良好的生活情境就是要教师花费很大的心思将课堂布置的接近教学内容所设计的场景。举个例子来讲,在教学计算的时候,教师可能会让学生计算去超市购物的花销,这个时候有些教师会费尽心思的将教师布置成“超市”,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购物”,这种教学方式浪费了课堂教学时间,出现严重的过生活化问题,这会让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2.信息量太大超出学生的接受水平
        笔者在调查过程中了解到,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在引入生活信息的时候没有把握好度,在进行信息介绍和导入的过程中引入了超过学生接受水平的信息量,这会导致学生无法处理这些信息。小学生的年龄尚小,信息处理能力有限,教师在进行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引入学生接受能力的两倍、甚至是三倍的信息量,这会让学生在信息中失去方向,没有办法找到和利用有效信息。
        3.引入的生活信息不恰当
        生活化教学方式的运用需要教师引入一些生活信息,利用这些内容来进行教学能够真正的在生活和学习间搭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生活的氛围,但是有些教师在引入信息的时候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而是完全从自己的角度出发。


也就是说这些信息经常出现在成年人的生活中,但是很少出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中,例如教师在教学概率的时候可能会用中彩票这样的例子,但是实际上小学生很少有买彩票的、甚至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接触过彩票。这就使得信息的引入不仅不会发挥积极作用,还会使学生对彩票充满好奇而去尝试购买彩票,这对学生人格发展是不利的。
        二、“伪生活化”教学的改进策略
        1.控制场景的运用和信息量的引入
        在运用场景的时候和引入生活信息的时候教师都一定要慎之又慎。就生活情境的运用来说,教师应该点到即止。所谓点到即止说的就是教师应该控制好度,避免过度生活化的场景,同时也要注意让场景真正的发挥价值,让学生真正的放松下来。此外,信息量的控制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在引入信息的时候要考虑到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确保学生不会因为过多的信息而迷失。
        2.丰富教学模式,科学引入生活化实例。
        为了帮助学生促进数学成绩的发展,教师在数学教学时,可以采取更加丰富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列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们做好启发教育,促使自身教学模式得到一定程度的创新。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能力的发展。如,教师在进行《克与千克》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能够让学生对于所学教学内容有深刻的了解,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外寻找一些带有克与千克标志的物品,如小包装饼干、面包、牛奶、QQ糖、食用盐,花生油等,从而让学生们明白克与千克的不同含义。或者,教师可以将一个体重秤带入到课堂内,通过为每一位学生进行量体重的方式,让学生们了解到各自体重之间的差别。通过这种方式,让教师所教授的教学内容进一步的生活化,使学生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更加感兴趣,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理解,从而促进学生数学知识增加,进一步推动数学成绩的提升。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重视生活化教学,但是面对“伪生活化”现象,我们要真真联系学生生活,让生活真实起来,从而灵活教学,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水平。
        3.合理设计数学习题,使之更加贴近生活。
        学生在学完一部分的数学教学内容后,就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通过相应的数学习题的练习,有利于帮助学生促进数学成绩的发展。因此,在设计制定相应的习题时,必须坚持生活化的原则,以避免“伪生活化”问题的出现,影响学生进行习题的练习。如,教师在教授完乘法口诀后,为了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可以为学生制定相应的习题:夏明要去小卖部买学习用品,已知一支铅笔的单价为1元,一块橡皮2元,一本笔记本5元,已知夏明一共带了10元钱,请问他可以用这些钱分别买多少支铅笔,多少块橡皮,以及多少本笔记本。由于这种问题非常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且答案不唯一,学生在计算问题时,不仅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数学知识的巩固,有利于提高数学学习效率。
        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认真研究生活信息和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寻求两者之间的契合点,让教学回归生活,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要。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选择科学的生活化素材,运用适当的生活化教学模式真正解决“伪生活化”问题。
参考文献:
1.熊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鲁静;小学数学教学“伪生活化”及其应对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