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育人——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建设路径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7月   作者:赵雯婧
[导读] 近几年以来,有关于幼师“虐童”事件激起了极大的社会舆论,虽然这仅仅是少数幼师的行为,但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淄博市技师学院      赵雯婧

摘要:近几年以来,有关于幼师“虐童”事件激起了极大的社会舆论,虽然这仅仅是少数幼师的行为,但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幼师职业的“后备军”,是今后与幼儿接触时间最长、接触方面最广的人,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可见一斑,尤其是近些年“虐童”事件的恶劣性、社会影响性,从侧面凸显了幼师职业道德滑坡后的严重性。对此,如何加强学前专业学生的道德责任感与职业素养,让学前专业的学生完成从“学习者”到“教育者”身份的转变,实现全面育人的延续性与规划性,成为本文探讨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全面育人;技工院校;学前专业;职业道德建设
        1.引言:幼师不仅是幼儿的教育者,还是幼儿的游戏伙伴与知心朋友,对于幼儿来说,幼师是可以信赖的第二任“母亲”,也是可以一起游戏玩耍的伙伴,但对于幼师来说,幼儿是一种十分脆弱的、幼小的,甚至尚未养成生活经验的学生,客观来说,幼师对于幼儿是具有绝对的支配力,有的时候,幼师仅仅是因为自己的缘故,却十分容易对幼儿造成恶劣的影响效果,因此,加强学前教育学生的职业道德感与责任感,提高学前教育学生道德下限,是保障幼师教学素养,保障幼儿安全的必要措施。作为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她们绝大部分在未来会选择幼师作为职业,因此,她们的素养将直接影响到幼儿教育的质量,道德作为幼师职业素质中的核心要素,道德下限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学前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质量,因此,展开道德教育,重视全面育人视角下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建设具有极大的积极意义。
        2.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
        2.1加强学生对幼儿教师职业的认知
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帮助学生养成对幼师职业正确的认知,引导学生形成对幼师职业的使命感与责任感。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大部分职业道德建设课程中,教师往往是以培养学生对幼师职业的热爱为主,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能使得学生去认识、去接触幼师这个职业,进而使得学生在接触的过程中转变认知观念,让学生最终认同、维护并贯彻幼师职业的道德理论。
        2.2加强学生的幼师职业道德情操
        从目前的职业道德教育取得的成效来看,技工院校学前专业的学生对于幼师的印象停留在爱岗敬业、心系幼儿、为人师表等,一方面,积极的印象有利于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于幼师职业的热爱感,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操,但另一方面,积极的印象也十分容易让学生忽视掉一名幼师的职业责任。对此,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从学生自身出发,全方位地培养学生的仪容、语言与举止,让学生全面成长,引导学生以严格的道德标准与要求约束自己,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还能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情操与审美。
        3.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生源复杂,职业认同感低
        受高考招生策略的影响,技工院校学前专业的生源质量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目前,学生能够参与的途径有高考考取、单招考试考取、对口考试考取、3+2 升学、五年一贯制升学等组成[1],而这使得技工院校所招收的学生层次不一,存在部分思想素养不高或品行不一等学生,也有具有良好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学生,甚至在近几年的招生中,还有部分缺乏社会价值判断、对幼师职业认同感较低的学生。学生生源复杂性使得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道德教育展开难度剧增。
        3.2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数量较少,队伍配备薄弱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因此公众对于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十分之高,从本校调查反馈来看,学前专业的学生对于任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还是比较认可的,但这种认可仅仅只限于对任课教师的个人素质,而非对整个教师队伍的认可。


同时,从学生们的反馈来看,职业道德教育教师数量较少的现象较为突出,很多时候,职业道德教育教师还需要负责其他专业的道德课程,如此一来,学前专业的学生想要获得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就显得十分困难。从学校排课来看,学前专业的学生缺乏良好的道德课课时安排,而这种限制极大地影响到了学生外出学习。
        3.3职业道德教育教学缺乏全面性,教学传统单调
        目前技工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多以课堂讲授好人好事、观看教育影视资料为主,很少会具体到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缺乏全面性,使得课堂教学方法传统,课堂教学内容单调。尽管任课教师尝试加入讲解、演示及师生互动等内容,但显而易见,学生参与度不高,缺乏体验感,对于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容缺乏理解和内化[2],显得十分浅显偏颇。
        4.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
        4.1优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职业认同感
        在入学之始,教师就可以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展开道德教育,并分阶段地将道德教育优化为专门的培养方案具体而言,在第一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专门培养学生了解幼师职业大体上的道德与规范,如有爱心、为人师表、善于与孩子沟通等等,在第二年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具体的、琐碎的细则,如上班不能迟到,必须等待家长接送幼儿以后才下班等等,在第三年的教学中,教师则可以让学生尝试在附近幼儿园进行实习,同时,在开展职业道德教育课时,教师可以组织学前专业的学生提前去幼儿园、早教机构、少年宫等地方进行参观让学生了解到幼儿每日生活与生活需求,加强学生对幼儿及幼师职业的理解,从而有效增加学生的职业道德感,提高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4.2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专职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力量
        目前,学前专业的道德课教师绝大部分是由思政教师兼职,也有少部分是由职业指导教师兼任,从教师队伍的性质上来看,道德课的任课教师属于公共课教师,学校并没有配备专门的道德教师队伍。对此,技工院校可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专职教师队伍,强化师资力量,也可以组织公共课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除此之外,考虑到教师在学生面前起到榜样作用,技工院校必须注重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让教师在道德课教学中起到带头作用。一方面,通过培训,可以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促使道德课教师教师在教学中起到“言传身教”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培训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不断提高的过程,在教师培训期间,学生也可以跟随教师采取跟岗学习模式,促进教师、学生职业道德素养的双重提高。
        4.3重视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促进作用,助力道德教育
        教师在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道德指导时,必须要善于利用社会资源,将校外资源与校内教学联系起来重视社会对于学前教育促进作用,让教育过程全面化、让教育内容全面化,进而达到全面育人的教育目的。例如,在道德课堂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媒体、自媒体的优势,利用电视、杂志与公众号,向学生多多宣传幼师职业理想与职业达到,向学生介绍爱岗敬业的优秀优势,着重介绍她们的工作事迹与工作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建设好职业道德,还能让学生提前熟悉今后的工作环境与工作内容,帮助学生营造好积极向上的工作准备心态。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就目前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职业道德建设现状而言,学生缺乏职业认同感、道德教师缺乏与教学不全面等现象屡见不鲜,已经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沉疴“,对此,本文从人才方案培养计划、道德教师队伍建设与社会助力道德教育出发,探讨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路径,希望能为提高学前专业学生的道德感与责任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廖秋苑. 技工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研究[D].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19.
[2]陈春燕. 早期教育师资的中职培养路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3]金哲. 卓越教师培养背景下高师学前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9.
[4]罗丹萍. 城镇化背景下中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湛江市公办中职为例[D].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