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优化模式 郑艳丽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7月   作者:郑艳丽
[导读] 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中,应用题往往是学生感到最头疼的问题。应用题主要分为数学应用和实际应用两大类,分别考查学生对数学数量关系和数学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

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大坪乡下畈小学    郑艳丽   437000

摘要:在小学高年级数学的学习中,应用题往往是学生感到最头疼的问题。应用题主要分为数学应用和实际应用两大类,分别考查学生对数学数量关系和数学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掌握程度。由于应用题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因此一直是学生的学习难点和教师的教学重点。基于此,以下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优化模式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优化模式
        引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提高他们运用所学数学知识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其中应用题求解过程可以从侧面反映出小学生本身的问题分析与求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学科关键能力发展情况。然而,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本身具有比较强的枯燥性与繁杂性。因此,如何才能使小学高年级学生突破应用题求解难关是当前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话题之一。
        一、注重审题,理顺题干要素
        在应用题的解题过程中,审题是最重要的一步。学生要想正确解答题目,读懂题意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题干的时候将有用的因素标记出来,以便在思考时能将要素更快地找出来;除此之外,学生也可以在审题时将题目中的语句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使题干变成自己更容易理解的说法。审题的过程也是分析的过程。学生在审题时应该找到题干中隐藏的数量关系,甚至是隐含条件。这一点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要求很高。如果基础概念、定理掌握不牢固,那么学生就无法挖掘题干与所学知识的联系。因此,理顺题干,找出所有数量关系,是顺利解答应用题的第一步。
        二、运用数量关系,构建数学模型
        伴随课改的深入,数学应用题的求解同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越发紧密,数学应用题的求解不再单独重视数量关系的挖掘,也越来越多地侧重学生问题分析和求解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求解相应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数量关系的挖掘之外,也要灵活地应用画图、动手操作等一些体验操作来帮助学生逐步体会其中包含的数量关系,提高他们的数学模型构建能力。数学模型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和为一种特殊目的而做的抽象性与简化性结构。具体来说就是为了达成某种目标,借助字母、数字等不同数学符号构建的等式或不等式和图像、图表等描绘客观事物特点与内在关联的数学结构表达式。通过构建数学模型的方式,可以为实际问题和数学工具建立桥梁和纽带,使得学生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建构的方式解决多元化的实际问题,切实解决应用题解答当中的困难。教师在指导学生建构数学模型、降低应用题解答难度时,要让学生明确数学建模要满足以下要求:一是真实可靠。


教师引导学生建立的数学模型必须是真实完整的,可以直观反馈客观现象,当然也要具备代表性和外推性,能够借助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达成相应的解决目标。二是简单实用。在数学建模当中需要注意确保模型简单和可操作,提高学生的数学模型驾驭能力。三是适应变化。数学模型应该适应一定的变化,通过有关变量与参数的调整适应解决不同的新情况,让应用题解答更加灵活。
        三、加强数学基础知识教学
        在小学高年级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需要涉及的计算与应用题相对较多,为了能够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确保学生可以正确解答数学应用题,教师应该加强对数学基础知识教学的重视,这样有利于优化各个环节教学,促使小学生高效将数学问题解答。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时,需要事先让学生充分理解基础知识,并且需要将每一个知识点进行细致的讲解,确保学生可以有效掌握,灵活地将基础知识应用到数学问题解答当中。例如,在引导学生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事先引导学生对四边形有着充分的了解,从而对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深入地认识,掌握单位换算知识,只有学生深刻地理解基础知识,才能够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所以说,由于部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基础较为薄弱,要想提高小学生应用题计算能力,强化对基础知识教育的重视,从而优化各个环节教学,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传授给学生正确的解题思维方法,从而形成系统严谨的解题步骤。经过仔细审题、确定问题、找到所考查的知识点、从问题推导计算过程,最终达到又快又准解决应用题的目的。比如,解决下面这个问题:将长20cm、宽16cm的纸板剪成大小相同的最大正方形,能剪多少个?针对这样的题目,教师要为学生讲述利用系统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第一步,审题,清楚题目要求;第二步,画图,应该怎样剪,进行问题倒推;第三步,求20和16的最大公因数;第四步,沿长和宽各能剪几个,总共能剪多少个。这样的系统思维方法适用于任意类型的应用题。
      结束语
      总之,要想提升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答能力,教师应该从讲课的风格出发,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将题目联系生活,以求打开学生的思维。除此之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从审题开始,摸清题干,弄清问题,以此为基础找出对应的方法,最后再进行验算,保证解题的正确性。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引导固然重要,但是重点还是让学生自己意识到正确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参考文献
[1]成喜荣,张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20(92):59-60.
[2]赵峰.优化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18(13):10-11.
[3]杨荣全.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解题策略探析[J].新课程(小学),2016(08):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