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肖丽萍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7月   作者:肖丽萍
[导读] 在初中阶段,生物课是每个学生必须要上的课,因为新课改的推进,生物老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以便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实验中学     肖丽萍    331409

摘要:在初中阶段,生物课是每个学生必须要上的课,因为新课改的推进,生物老师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以便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生物知识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生命,让学生根据已知的知识来更全方位地认识生命是如何发展的,并且了解生命最初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可以让学生更加珍惜生命,促进人和自然的相处过程。
关键词:生命教育;初中生物;有效渗透
        引言:学校有责任和义务对初中生进行全面、系统和科学的生命教育,引导他们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健全人格让他们健康成长。教师应该将生命教育渗透于生物课堂中,引导初中生正确认识人的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让他们真正关注、尊重、热爱他人生命。
        一、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有效渗透生命教育
        很多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科的时候并不能跟随教师的思路展开有效研究学习,因为他们觉得这门学科与自己生活并没有很大的关联。但实际上生物学科其实就是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行为有着紧密关联的学科,它不仅仅包含了对人类生理特点的研究,也是对大自然各种生物的研究,生物教材中有着大量对于生物孕育、出生、生长、死亡这四个具有代表性阶段的有关内容研究,有很多内容都是与人类密切相关的。所以,教师为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时候,也应尝试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用他们平时就看得见摸得到的事物将生物知识串联起来,实现成功的生命教育。
        例如,教师可以围绕“人类生命延续”这一主题对学生进行讲解,为学生仔细地介绍人类生殖相关的知识内容,把受精过程、胚胎发育等阶段详细地分享给学生,让他们知道自己的个体的形成和出生的过程。每一个能坐在教室里上生物课的同学,都在自己母亲的子宫里面如此这般成长起来的。通过教师的介绍,学生不仅对于生殖过程以及胚胎孕育过程有大概的了解,而且能深刻地意识到母亲十月怀胎的不易,深刻体会到母亲的养育之恩,今后能发自内心地去敬畏生命、珍爱生命。与此同时,借助这种生命教育内容的渗透,也可以使学生更加尊敬和孝顺母亲,使他们更加关心、体谅和爱护自己的母亲,这些都是生命教育可能会带来的重大教育成果。
        二、借用信息技术,提高渗透效率
        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多以板书的方法来传授知识,使得虽有内容丰富且精彩的生物知识,却导致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欠缺乐趣,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和积极的探究精神。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以图片、视频等形式给孩子们展示出有关知识,吸引学生的关注,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有效性。
        例如,教师在“人类的起源和发展”一节的教学中,可以讲解人类诞生之初到生长为一个人的过程。人类起源于非洲智人,经过漫长的游牧迁移活动将其他人种击败,在物竞天择的生存考验中,智人渐渐发展出了语言,有了语言才会有组织地捕猎,渐渐发展出族群……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授,能够让学生体会到人类进化到今天是多么不易,让其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学会珍惜生命。


又比如,教师在“动物的主要类群”一章教学时发现学生对一些动物的分类常常建立在教材的记忆上,一些学生根本没有或不能对相关生物进行观察,因此也无法科学划分各动物的主要类群,所以他们往往只靠书本上的文字理论加以记忆,而这祥的记忆显然比较困难而无趣。对此,教师可将一些生活中不常见的动物的图片找出来,比如教师可将第一、二、三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劝物等的清晰图片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出来,然后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在体现动物类别的身体结构上进行标注并对比讲解。这样的做法一方面能够引导学生认识生物种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知道相关生物是什么或为什么属于某类别。除此以外,针对各种各样生物的观察可使学生发现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富多彩激发学生的探索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对此进行适当引导,比如,“同学们,这就是包容的大自然,这么多的动物都和人类一样属于生物圈里的一分子。面对这么多丰富多彩的生物朋友,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学习,好好和它们相处呢?”
        三、开展生物实验,带领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生命观的培育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很多教师没有积极开展生物实验,导致学生难以对生命产生直观清晰的认知,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生命观的形成和发展。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短短十四字真言却道出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生命是鲜活的,那么生物教学也应该是具有动态特征的。生物实验是生物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观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生物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多参与课堂的机会,既能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也能让学生深度感受生命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的情感观念,助力学生生物核心素养的提升。
        例如,在“探究生命的方法”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一个“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更快”的生物实验。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制作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实验材料中选择一块玻璃板,然后再手工裁制一块和玻璃板面积相同的纸板。接下来,教师指导学生把蚯蚓分别放在玻璃板和纸板上,观察蚯蚓的爬行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学生通过观察得知蚯蚓在硬纸板上爬行发出“沙沙”的声音,在玻璃板上爬行时只见身体舒缩、变粗、变细,却不能前进,最终得出蚯蚓在粗糙物体表面爬得更快的实验结论。这节实验课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也让学生近距离感知到蚯蚓的生命活动形态,使学生透彻领会生命存在的价值,在为学生树立正确生命观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生物的探究兴趣。
        结束语
        总之,若想将生命教育发展良好,就要抓住初中这一阶段。因为初中阶段是生命教育的最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初中生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最强,学习速度也最快,生物老师在教学中要先自己对生命教育进行定位,通过不断地教育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让学生能真正认识生命,并且珍爱生命,从而减少伤己伤他人的情况,这样能使学生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林.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探析[J].读写算,2020(25):81.
[2]刘洋.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19(33):73-74.
[3]李文华.刍议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渗透[J].新课程(中),2018(09):2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