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 胡娃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7月   作者:胡娃
[导读] 阅读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一项重要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日常学习中学不到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需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并且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瓯北第四小学      胡娃

【摘要】阅读能力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一项重要学习能力,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了解自己在日常学习中学不到的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所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需要创设良好的阅读教学情境,并且还要注重教学情境的艺术性和实效性,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情境创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不断的受到冲击。有传统教学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掌握,所以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就显得尤为不足。情景教学法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变,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新的体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同时也非常乐意主动的去接受新的事物。创设情境教学法可以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可以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激发,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思维习惯。语文阅读课堂创建情境教学能够让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提升,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加强引导,让学生逐渐脱离原来的思维模式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思想负担。通过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突出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逐渐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
        (一)情境创设的艺术性
        阅读情境创设指的是老师设置一种场景和情感氛围,那么要想实现情境创设的艺术性,这就需要老师花费一番功夫,不能胡编乱造,需要遵循一定的逻辑性,精心地编排阅读情境,既要充满思想感情也要能够给学生带来美的感受,这样学生才能和作品产生共鸣,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比如,艺术和情境结合在一起,就能起到良好的影响作用,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环节中借助情境的体验,感受生活中的哲理和智慧。
        (二)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创设良好的情境能够增强阅读教学的实效性,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增强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性,学生能够全神贯注地听取老师所讲的阅读方法和技巧,真正掌握一些阅读技能,提高阅读的水准。此外,老师如果创设生活化情境,更能给学生带来一种熟悉感,让学生有阅读的欲望和兴趣,也能激励学生对阅读内容进行深挖,得到一些新的见解和认识,丰富学生的视野。再者,在阅读教学中,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也能丰富学生的内心情感。比如,笔者在开设具体的阅读课程时,通常会让班级里的学生读同一本书或者一些优美的片段,在阅读之前,笔者会提出一些问题,就以小学语文《学会看病》这一课来说,笔者让学生通过阅读归纳出作者“看病”的整个流程,并且用简单的话描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边阅读、边思考,有利于提高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的途径分析
        (一)创设生活情境
        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教师创设情境的关键在于立足学生的实际生活,将课堂教学与学生身边的故事紧密地联系起来。


课堂初始,教师通过讲述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符合教学目标的故事巧妙地将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在通俗生动的语言中进入学习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地穿插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小故事,帮助学生理清故事脉络,理解人物心理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较高的积极性。同时在课堂教学进行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文这个真实而形象的现成情境。尤其是对于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作者将事情的缘由、经过、结果,人物在事件中的变化发展等都寓于文章之中。教师富有感情地讲述故事,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到文章情境中去,使情境成为教学的一个平台。
        (二)创设艺术情境
        不管是哪种科目的教学,都不能离开课本,课本是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亦是如此。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想创设艺术情境,需要艺术内容来助力,通过将语文课本内容和艺术联系起来,能够为学生创设独一无二的艺术情境,可以彰显阅读的艺术性。
        首先教师可以将阅读和音乐二者结合起來,创设音乐教学情境,既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舒缓和谐的学习环境,又能让学生在该环境中感受阅读的魅力,提升个人的人文素养。其次,老师可以创设表演情境,将角色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化于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比如,在阅读一些有关“爱国”主题的内容时,为了帮助学生树立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怀,老师可以组织学生扮演“英雄王二小”“张嘎”“海娃”等经典的爱国者角色,帮助学生树立起崇高的爱国理想与抱负。再者,当学习和阅读一些课文角色比较多的内容时,老师也可以选择班里的同学分角色阅读,并且投入不同的情感,这样学生既可以提高阅读的水平,还能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增强阅读课堂的有效性。
        (三)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课堂之初通过讲述故事创设问题情境,向学生征求解决方案,然后一起走进文章看文章中的主人公是如何应对的。既激发学生的兴趣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领悟生活的真谛。例如:人教版四年级《守株待兔》一课,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同学们,如果我们是农夫,有一天,看见有一只野兔从草丛里慌慌张张地窜出来,一头撞在田边的树墩子上一动不动。我们高兴极了,因为没花一点力气,就白捡了一只又肥又大的野兔。那大家以后会不会一直守在那棵树旁,等下一只兔子的到来啊?”学生众说纷纭,课堂气氛活跃,老师抓住机会讲“可是文中的农夫却想的和大家不一样,我们一起去看看他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吧!”教师利用问题创设情境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学生呈现了一个与课文一样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比从中学会了生活的哲理,情境成为了学习寓言的阶梯。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大篇幅的阅读文,是学生学习的重难点内容,老师可以巧设艺术性与实效性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难以理解的内容及情感,从而以形象化的思维方式去学习与感悟,从而逐渐获得阅读理解、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淑兰.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课外语文,2014(14):58.
[2]王佰芝.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快乐阅读,2015(24):125.
[3]肖峰.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实效性[J].新课程导学,2020(02):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