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化课堂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7月   作者:陈艳林
[导读] 化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地联系,是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实施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思维,提高化学应用能力。

河南省信阳市潢川县黄寺岗镇中学      陈艳林    465116

摘要:化学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地联系,是实际生活中的重要工具,实施生活化的化学教学,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形成化学思维,提高化学应用能力。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从新课改理念出发,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依据,优化教学的理念及方式,实施生活化的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化学能力。
关键词:生活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要看到实验活动对于学生的重要意义,发挥好自身引导作用,并制定切实有效的方案,创新实验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开展化学探究活动。同时,教师还要运用一些现代化教学设备,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吸收效率,并使初中学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化学知识。
        一、当前初中化学课堂存在的不足
        (一)学生没有兴趣
        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教学方式没有得到提高,不少的老师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育学生。在课堂上,老师在台上尽心尽力地把自己所知道的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些不感兴趣的知识,没有兴趣就不会学得精、学得通、学得懂。教学模式单一,让学生提不起来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氛围也变得死气沉沉。
        (二)没有创新精神
        化学教学是要去实验室进行实验的,这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时刻了。但是老师通常都比较重视课本知识的教育,忽略学生动手能力。哪怕去实验室也是赶紧让学生完成这一知识内容的实验就进入知识巩固阶段。学生也只是照猫画虎地进行实验,并不会去加深对实验内容的了解。
        二、生活化课堂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结合实际生活,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
        化学课本里包含化学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元素化合物知识等,要求学生思维严谨,并用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对工业、农业、国防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与我们的生活也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科目时可以将现实生活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更深入地理解课本中难以理解的知识。
        比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水的组成”这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在课上,教师向学生提问:每个人都离不开水,你了解水吗?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很熟悉的事物,但学生对其缺少深入的了解。为了让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理解水,教师可以制作PPT,向学生展示水在不同状态下变化的过程,让他们通过观察,产生对化学的好奇心,认识到化学学习的规律。在教学化学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借助生活用品,创设生活情境
        学校的生活一般比较单调、枯燥。如果教师能够将生活化的场景搬到学校中,让学生在课堂上也能感受到生活的气息,那么课堂氛围将会变得更加轻松、和谐,学生学习也会更加愉快。另外,教师也应注意提醒学生把在学校学到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当中去。课堂和生活有机结合,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让学生明白学习化学的真正意义,从而养成观察生活、热爱生活的习惯。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金属材料》时,教师可以让同学观察自身周围或家里的日用品,如锅、壶、刀、锄、水龙头等,他们都分别是用什么金属材料制成的。让同学们利用生活经验了解金属如铁锅、铝锅和铜火锅可以用来炒菜、做饭、涮肉;铁丝、铝丝和铜丝可以导电、弯曲等。同学们靠自身积累就能知道金属的许多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在讲解起金属的化学性质、用途、价格、资源时就轻便多了。
        (三)融入生活元素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现实生活和化学知识之间有着辩证统一的哲学关系,而这一观点在随着广大教师无数次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同时新课程改革中也提到了联系实际生活展开化学教学实践活动的必要性。基于此,作为一名新时代下的初中化学教师,要懂得融入生活元素,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具有可行性的引导语言帮助学生学到具有现实价值的化学知识,从而完成培养学生将化学知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能力,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任务。例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这一节时,首先,我对学生说道:“生活中离不开燃烧,燃烧不仅给我们带来了温暖,还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但究竟是什么原因给我们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感受呢?”从而导入了新课。然后,我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与学生一同讨论了燃烧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导学生对燃烧进行了定义。之后,我根据教材内容,带领学生做了探究实验,通过指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了燃烧的条件,使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最后,我通过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检验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根据学生的表现做了有针对性的知识反馈,让学生交流了在这节化学知识的学习中得到的收获。这样,我通过在课堂教学实践活动中融入生活元素,让学生在课堂中发现了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学生产生了充足的学习动力,从而加深了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明确了化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相联,极大程度上达到了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1-3]。
        结束语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一旦学生在这一时期处于一种厌学状态,这对以后初中化学的学习也形成了阻碍。没有扎实而又牢固的基础,也就不能成就学生以后的发展。将生活化的教育模式引入课堂,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促使了学生形成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对于抽象的化学现象学生也能很正确地理解并熟练运用。
参考文献
[1]周子文.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的探究[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29):91-92.
[2]杨勇.初中化学生活化教学探究[J].文理导航(中旬),2019(11):60.
[3]袁德胜.浅析初中化学的生活化教学[J].读写算,2018(29):9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