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德育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21年7月   作者:王倩
[导读] 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优良的品质,对于小学生未来成长以及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均十分有利。

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城西实验学校     王倩    343700

摘要:在小学阶段加强德育教育,可以引导小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优良的品质,对于小学生未来成长以及我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均十分有利。教育是传统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与德育教育结合,不仅拓展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还增强了德育效果。基于此,本文章对小学德育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之我见进行探讨,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传统文化教育;渗透
        引言: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小学德育工作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一生都有着积极影响。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有很多关于儒家、道家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于培养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而言非常有好处,例如传统的儒家观以孝义为先,将儒家思想融入德育教学工作,可以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完成德育的教学目标。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必要人文关怀
        有些教师往往过于严厉地对待学生,没能与学生建立浓厚的友谊,往往与学生保持了较远的距离,这使得学生不信任班主任。还有的班主任不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不注重情感氛围的培养,没能在教学工作中做到一视同仁,因此不利于学生更好的进步。优化班级氛围,形成班级爱的价值理念,把人人理念、互助理念、生命至上、礼仪规范渗透到班级价值体系当中,才能更好地发挥爱的教育示范引导作用。
        (二)部分教师未能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随着大环境的改变,很多教师教育理念、教育思想都有了很大变化,在教学过程中不以学习成绩为重,而是开始关注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但整体德育工作持续向好的同时,也有一小部分小学教师依旧未能转变教育思想以及教育习惯,在教学过程中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却不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不关注学生情感、心理变化,不注重对学生思想观念以及思维能力、创新创造意识等优秀思想素质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对德育工作思考得不够、准备得不充分,德育实效性不高。
        二、小学德育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文化教育氛围,滋润学生心灵
        首先,学生学习的主要环境是学校,而德育的课堂教学时间非常有限,对此,教师可以借助班级环境的布置、学校环境的布置来宣传德育理念及传统文化,利用好学生们的课余时间。比如,教师可以在教室的墙上挂上一些《论语》、《三字经》等传统文化著作中的经典名言;在学校的宣传栏中设计一些传统文化的讲解图画或者文章,供学生们观看等等。


其次,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中的重点内容,而节日的一些风俗和氛围给予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因此在节日期间,教师可以开展与节日相关的活动,从而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学习热情。比如,在端午节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们用“粽子”道具以及纸质的卡片、装饰品等布置教室,然后准备糯米、红枣、葡萄干、粽叶等物品,让学生们比赛包粽子、吃粽子;还可以准备一些“问答”比赛,教师将关于端午节的一些风俗、来历、相应的故事、节日禁忌、寓意等向学生讲解,顺便提问几个小问题让学生们讨论回答。这种活动氛围将传统文化生动的展现出来,又给予了学生参与、体验的机会,同时也引导学生了解端午节中蕴含的“爱国情怀”,宣传了节日文化中的德育理念,实现了传统文化的有效渗透。
        (二)将传统文化教学的内容和小学德育教学进行充分的融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较深厚,内容涵盖了很多的领域。所以,在实际开展小学德育教学过程的汇总,老师更需要充分深刻的对传统文化中的德育教学因素进行充分的挖掘分析,以此为基础做好和小学德育教学的综合。落实到实际教学来看,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到学生的心理,将传统文化中具有很强教育价值的故事渗透到学生的德育日常教学中,让学生在心理上对德育的学习产生兴趣,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也更容易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其次,老师也要做好创新意识的强化与培养,多开发一些新的德育教学内容,可以结合当地学校的实际状况合理把握,这样也更有助于将传统文化和德育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
        (三)掌握传统文化
        教师是教学的先驱者,决定着教学质量。如果需要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专业的教学能力和知识素养。好的教师能为学生带来更多专业的、有趣的知识,并且在教学中能以教示人,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成为一个品德高尚之人。特别是针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没有形成独立、完善的意识,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教师也是学生的一面镜子。所以,作为一名小学教师,需要特别严格要求自己,提升道德修养尤为重要,应该做到文化有力、谦虚待人,为学生做一个好榜样。学校也要不断对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文化修养进行考核,并且树立典型,要打造一支高修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样才能使小学德育工作发挥育人的作用,促进学生良好品质和道德素养的形成。
        结束语
        根据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知道在新的教育改革创新背景之下,这对当前的小学德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老师要积极的将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渗透和落实,为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落实到实际教学来看,老师要在小学德育教学中做好教学气氛的构建,多开展一些有趣的价值活动,真正的实现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德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韩生功.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4):82.
[2]尤琳.小学德育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渗透[J].冶金管理,2019(17):179.
[3]庞波.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25):15+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