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期   作者:袁庆杰
[导读]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袁庆杰
        聊城市传染病医院 山东 聊城 252000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30例/组。对照组患者介入常规护理内容,研究组患者则开展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患者肺功能指标及生活质量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行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后,对比患者肺功能各项指标变化,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理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功能等各项指标变化,研究组患者也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过程中开展康复护理自我管理模式,帮助患者肺功能恢复同时,也提高了治疗效果,对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效果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肺功能;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呼吸疾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性炎症,其主要人群集中在中老年人。并伴随中国老龄人口特点发展,该疾病发病率较高,且病程长,易反复,应及时介入治疗方案。临床上为提高治疗效果和对疾病的重视,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开展康复护理自我管理模式,树立患者自我锻炼的认识,从而改善了肺功能指标,提升生活质量,对临床具有重要意义[1-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从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之间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60例作为本次调查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30例/组。经统计患者男38例,女22例,年龄均在41~69岁,平均年龄(55.29±14.11)岁,患病时间为3~13年,平均病程为(7.59±5.35)年。所有患者在开展治疗前均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排除患有其他重大疾病或传染性疾病。对比和分析两组治疗前各项肺功能指标等基线资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开展常规治疗方案基础上介入不同护理干预模式,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内容。研究组患者则在基础护理之上开展康复护理自我管理模式,具体开展方案内容如下:
        第一,对入院患者的个人情况,肺功能指标及各项生理指标调查和评估,根据患者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和护理内容。同时,医护人员为患者和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康复护理内容,树立患者自我管理认识。
        第二,医护人员要为患者开展针对性呼吸康复护理。首先,患者在医护人员指导下掌握腹部呼吸体式,频率和时间;其次,依靠唇部动作进行缩唇呼吸训练;最后通过下蹲,扩胸等方式进行呼吸全身操作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注意频率和训练时间。
        第三,患者采取深呼吸、正常呼吸、用力呼吸、正常呼吸、咳嗽训练顺序,以加强患者咳嗽康复护理,频率和时间依然遵循医嘱。
        第四,医护人员可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选取列缺穴、尺泽穴、中府穴、云门学进行按摩,一日两次,一次时间大概为30分钟。
        第五,患者在出院前由医护人员列出康复训练清单,并通过视频播放形式,让患者熟悉康复训练内容,让患者重视康复护理自我管理的意识,定期督促复查。
        1.3 疗效判定
        所有患者在行不同护理方案后,根据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改善情况,各项肺功能指标变化,总结护理方案实施成效。并结合护理内容,护理水平及护理质量,统计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的各项指标变化。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开展不同护理方案后,统计和分析患者FEV1、PEF等各项肺功能指标变化,研究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因患者自身出现气流阻塞而发生的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随着病情发展,则会演变为肺心病和呼吸衰竭的慢性疾病。临床调查研究显示,引发该疾病的主要原因为有害气体及有害颗粒的进入而发生异常炎症,具有致残率,病死率较高的特点。如不及时介入治疗方案,则会影响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严重者则会危及生命[3-4]。
然而,在开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过程中,不仅应介入专业性的治疗方案,也需要患者树立正确的疾病认识和自我管理意识,积极配合医护人员,从而提高治疗效果,加快康复速度。为此,临床上打破传统的护理干预,在常规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实施康复护理自我管理模式,帮助患者进行自我锻炼各项身体机能的恢复。所谓的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则是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和临床表现制定的针对性的锻炼方法,采取专项、循序渐进的原则,促进患者形成自我约束的管理能力。首先,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医护人员会采取腹式呼吸、缩唇呼吸及全身呼吸操等方式,加强桓泽和呼吸顺利,帮助患者呼吸顺畅,减少呼吸机而造成的疲劳感,形成自我掌握呼吸频率的目的;其次,在开展该管理模式过程中,患者可自行锻炼,具有时间自由,可行性强的特点,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和康复速度提升均具有积极影响;最后,该护理模式的介入会在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健康教育知识宣讲,帮助患者树立自我管理的认识,也对自身免疫力的增强起到促进和增强的作用,有效的提升患者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取康复护理自我管理的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指标,肺功能指标等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由此可见,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过程中采取该护理模式,减轻了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燕妮. 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7):188-189.
[2]程云霞,马芸. 呼吸康复训练辅以情绪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肺功能、生活质量及精神状态的影响[J]. 河南中医,2020,40(08):1247-1250.
[3]祁兴玲.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康复护理自我管理对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心理月刊,2020,15(16):106.
[4]龚玲,杨华军,谢鹏,黄毅,邱丹,李小平,贺刚,杜飞,林江,陈代刚,蒲盛蓝,李攀俊,刘代顺. 健康管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 现代医药卫生,2020,36(11):1618-16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