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化护理对肿瘤术后踝泵运动执行率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期   作者:于迷玲
[导读] 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踝泵运动执行情况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于迷玲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河南三门峡 472000
        摘要:目的探讨规范化护理干预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踝泵运动执行情况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月医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实施手术根治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在实施常规护理健康教育下进行踝泵运动,观察组则实施规范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踝泵运动执行率及达标率;比较两组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统计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术后发生血栓转外科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踝泵运动执行率及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靶血管血流峰速、靶血管内径及靶血管血流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下肢主动活动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血栓转外科治疗例数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均进行下肢踝泵运动,进行规范化护干预,可显著提高踝泵运动执行率及达标率,改善下肢血流情况,促进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关键词:规范化护理;肿瘤术后;踝泵运动执行率;影响
引言
        下肢静脉曲张属于静脉反流性疾病,静脉腔内射频消融术利用腔内射频的热效应使静脉血管完全闭合,从而有效阻断下肢静脉血液反流。但术中制动、术后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等措施均会导致下肢静脉处于高压和淤血的状态,引起局部皮肤及组织的肿胀、疼痛。踝泵运动指个体通过自身踝关节用力、缓慢、全范围的跖屈、背伸、外翻内旋活动来模拟“泵”运动以实现腓肠肌的收缩和舒张,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速度的加快。本研究探讨规范化护理对肿瘤术后踝泵运动执行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本院收治的妇科恶性肿瘤实施手术根治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80例,诊断上以术后病理组织活检确诊,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年龄40~60岁,入组患者精神状况正常,下肢功能正常;排除:凝血功能障碍、机体感染、精神疾患、肿瘤恶病质、术后出血、营养不良以及听力,语言等能力障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年龄40~60岁,平均(54.1±1.8)岁,肿瘤类型:宫颈癌者15例,卵巢癌者13例,子宫内膜癌者10例,其他恶性肿瘤者2例;对照组:年龄40~60岁,平均(54.0±1.8)岁,肿瘤类型:宫颈癌者14例,卵巢癌者14例,子宫内膜癌者10例,其他恶性肿瘤者2例,两组年龄及肿瘤类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①做好宣教,取得患者家属的配合,嘱患者加强下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每2h翻身1次,每日按摩双下肢至少3次,每30min,鼓励患者主动进行踝关节内收和小腿的屈伸运动。②术后24h鼓励患者下床活动。③保护下肢静脉血管,避免股静脉置管和下肢输液。④术后注意观察下肢有无肿胀疼痛,注意双足皮肤温度变化情况,观察有无血流障碍。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具体措施如下: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标准的踝泵运动,包括踝关节屈伸运动、踝关节绕环运动、抬腿翻身运动和下肢内收外展运动等。踝关节屈伸运动:患者取平卧位,放松腿部肌肉,匀速、缓慢向上勾起脚尖(尽最大角度),注意避免牵拉伤口,保持该动作10s左右;之后脚尖朝下做踝关节背伸运动,保持该动作10s左右,循环往复,保证两侧下肢肌肉可有效收缩。踝关节绕环运动:患者取平卧位或坐位,下肢伸展,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做顺时针、逆时针360°环绕动作,尽力保持动作幅度最大,顺时针、逆时针交替进行。待患者掌握锻炼方法后,根据患者的活动耐力及机体素质制定个性化训练目标,保证每天训练3~4次,每次30~50下,连续训练7d。
        1.3观察指标
        两组踝泵运动执行率及达标率比较,两组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比较,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术后发生血栓转外科治疗比例。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研究对象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表示,使用χ2对数据进行校检;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踝泵运动执行率及达标率比较
        观察组踝泵运动执行率及达标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下肢血管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观察组靶血管血流峰速、靶血管内径及靶血管血流量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下肢主动活动时间、下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术后发生血栓转外科治疗比例
        观察组术后发生血栓转外科治疗例数为1例(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例(22.5%)(χ2=7.314,P=0.007<0.05)。
3讨论
        妇科恶性肿瘤易引起阴道异常出血、腹部异常疼痛等临床表现,这是由于女性盆腔中静脉密集,且静脉壁较薄,容易发生扩张和形成弯曲的静脉丛,从而造成静脉血流瘀滞所致。当肿瘤对盆腔静脉造成压迫时,就会影响静脉的回流,进而容易发生血栓栓塞。经国内外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壁损伤状态、血流瘀滞状态。其中血液高凝状态是因为肿瘤细胞具有促凝活性的微粒,可促使组织因子结合,形成有功能的蛋白酶配体,促使机体中产生凝血途径。本次研究发现,肿瘤术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应用踝泵运动后下肢周径缩小,生活质量提高,负面情绪减少。分析认为,下肢静脉血液的有效回流依赖于腓肠肌泵的作用,但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腓肠肌泵功不全,需要借助有效的下肢运动才能使静脉回流加速,而踝泵运动正是作用于腓肠肌最为重要的运动,在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和改善肢体功能方面比常规运动的效果更。踝泵运动是指通过踝关节的最大化运动,像泵一样促进患者下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从而达到增强肌力,预防LEDVT的效果。但由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不同,不愿尽早活动,且对该方法的认识不足,难以主动进行锻炼等原因,踝泵运动的预防效果不佳。实施踝泵运动,具体如下。①跖屈、背伸动作:患者平卧,下肢伸展、大腿放松,脚尖缓缓勾起以尽量使脚尖指向自己为目标,在抬起达到最大幅度时保持3~5s,再将脚尖向下缓缓弯曲达到最大幅度时保持3~5s,然后放松下肢。②环绕动作:脚趾做趾屈、内翻、背伸、外翻组合在一起的360°环绕动作3~5s。完成1次背伸、跖屈和环绕动作为1组,每次锻炼25组,每天早、中、晚各锻炼1次。
结束语
        总之,规范化护理针对踝泵运动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有效的运动方式,能够减少术后下肢肿胀,改善小腿周径,降低患者疼痛感,从而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黄桂玉,张龙,张含凤,吴光梅,江宾,张容.踝泵运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和最佳节律的循证探讨[J].循证护理,2019,5(09):848-851.
[2]秦毅.踝泵运动联合深呼吸疗法在预防宫颈癌术后患者DVT形成的作用[J].双足与保健,2019,28(18):80-81.
[3]于秀丽,张赫,王浩东,朴丽,丛云凤,孟薇,刘玉锦.踩球运动对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9,34(17):33-35.
[4]徐玉红.踝泵运动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J].当代医药论丛,2019,17(12):55-57.
[5]祖金美.踝泵运动对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患者水肿程度及生活质量的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