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的影响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期   作者:徐宁
[导读] 目的:对慢阻肺患者采纳延续性护理的效果以及其对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
        徐宁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目的:对慢阻肺患者采纳延续性护理的效果以及其对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方法:样本选取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慢阻肺患者114例,并分为参照组(采纳传统护理)和观察组(采纳延续性护理干预)各57例,对比两组的效果。结果:就肺功能指标(PEF、MMEF、FEV1以及FEV1/FVC)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6.021,6.369,7.118,9.897;P<0.01,有统计学意义;就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功能等)评分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10.241,8.585,8.585,9.04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阻肺患者采纳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满意,可以借鉴。
        关键词:延续性护理干预;慢阻肺
        作为临床中老年人常见经,慢阻肺这种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需要接受长时间的治疗来对疾病进展进行有效控制,但是患者由于相关知识缺乏,肺部康复训练不足,遵医嘱行为较差,因此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患者反复住院。本院将延续性护理干预应用于2019年5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慢阻肺患者的护理工作中,并与传统护理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样本选取2019年5月-2021年1月期间在我科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慢阻肺患者114例,其中男性、女性分别为63例、51例;年龄48~85(68.42±7.02)岁;按照双色球排序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57例,将两组的基线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 22.0)处理,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纳传统护理,主要包括:通过口头宣教的方式来进行用药指导,叮嘱患者禁酒戒烟,对患者的血氧饱和度、血压、呼吸频率以及各项生命体征密切关注;观察组患者在上述基础上采纳延续性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延续性护理小组的建立 小组成员包括数名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以及护士长,小组成员对慢阻肺的疾病知识进行全面掌握,并通过培训的方式增强护理人员延续性护理干预理念的掌握,对护理人员的责任进行明确[1]。
1.2.2 延续性护理方案的制定 对患者制定健康档案,内容包括患者的病例、疾病恢复情况、个人基本信息、详细的地址以及联系方式,通过定期家访、电话随访、建立微信群或者网络平台等来加强护患沟通,对患者进行慢阻肺疾病知识、治疗措施、相关注意事项、饮食方案、运动指导等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并提醒患者定期到院复诊[2]。
1.2.3 护理方案的实施 (1)心理护理:将心理护理贯彻到整个护理服务中,对患者心理变化情况要及时了解、掌握,鼓励患者进行焦虑、烦闷、抑郁以及害怕等负面情绪的宣泄;通过治疗成功的案例来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使其能够遵医嘱科学用药。(2)氧疗护理: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家庭氧疗机的正确使用方法和相关注意事项,保持吸氧流量1-2L/min,吸氧时间为10-15h/d,进食、运动之前以及休息时为较佳的吸氧时间[3]。(3)饮食指导:患者的饮食要遵循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富含膳食纤维以及易消化的原则,刺激性食物要尽量避免,食盐的摄入量要相应的减少[4]。(4)运动护理:通过视频等方式指导患者进行呼吸锻炼(例如腹式呼吸、深呼吸等)和正确排痰,并结合患者的兴趣指导患者进行散步、慢跑太极或者体操等锻炼[5]。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肺功能指标(PEF、MMEF、FEV1以及FEV1/FVC)进行统计并对比;对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功能等)采用SF-36进行评价并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结果进行完整的收集,并运用SPSS22.0 软件来数据进行处理,组与组之间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t来进行检验;组与组之间的临床效果(%)用χ2来进行检验;同时按照P<0.05的标准,来衡量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肺功能指标对比 就肺功能指标(PEF、MMEF、FEV1以及FEV1/FVC)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6.021,6.369,7.118,9.897;P<0.01,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慢阻肺疾病导致患者换气功能持续下降,进而有可能引发肺组织病理改变,并且长时间患者处于失代偿状态,会进一步导致病情恶化。延续性护理这一新型护理的应用打破了常规院内护理的模式,通过电话随访、上门访视、微信群等方式将护理服务延伸至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中,提高了患者遵医嘱依从性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满足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临床应用价值显著。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就肺功能指标(PEF、MMEF、FEV1以及FEV1/FVC)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参照组,t=6.021,6.369,7.118,9.897;P<0.01,有统计学意义;就生活质量(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以及物质功能等)评分而言,观察组患者均明显高于参照组,t=10.241,8.585,8.585,9.047;P<0.05,有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慢阻肺患者采纳延续性护理的效果满意,有利于促进患者肺功能指标的改善,对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均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借鉴。
参考文献:
[1]刘小坚.浅析临床护理干预在老年慢阻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5):117-118
[2]赵立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患者采取穴位敷贴联合中医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23):4054-4055
[3]余瑞朋,王利芳,李岩,石孝净.延续性护理对老年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指标及运动耐量的影响[J].疾病监测与控制,2020,14(05):379-380
[4]钟慧.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ICU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预后的影响[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10):135-136
[5]张会转,王丽娜,董树晓.延续性护理干预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效果研究[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20,20(12):141-14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