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护理前沿》2021年2期   作者:陈成
[导读] 目的:观察予以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相关效果。
        陈成
        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 湖北 武汉430300
        摘要:目的:观察予以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临床相关效果。方法:研究区间为2018.01~2020.01,探究对象为此区段接治患者,均被诊断为脑梗塞,统计82例,以护理差异性对其展开分组,即对照组、康复组,分别纳入41例,对照组辅以一般护理,在此基础上予康复组早期康复护理,比对两组效果。结果:康复组死亡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6.474,p=0.011);康复组GO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效果更具优越性P<0.05(t=12.828,P=0.000)。结论:对脑梗塞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进行其死亡率的大幅度降低,亦能加速机能恢复,临床值得大范围推崇。
        关键词:脑梗塞;GOS;早期康复护理;死亡率

        脑梗塞(缺血性脑卒中)伴常见性特征,其致死率、致疾率极高,通常有脑血栓及脑栓塞等临床表现。该病起病骤然,治愈性较低,后遗症较多,其中以神经功能受损后遗症最为常见,如失语症、偏瘫症等,造成患者心理及生理严重创伤。据相关资料显示,予脑梗塞患者早期康复干预可进行存活时间的显著延长,且对生活质量亦有促进作用[1]。为此本研究对2018.01~2020.01阶段接诊的82例伴脑梗塞患者开展研究,分组后给予差异性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现就结果作以下汇报。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区间为2018.01~2020.01,探究对象为此区段接治患者,均被诊断为脑梗塞[2],统计82例。纳入标准:患者知情并签订相关协议书;认知功能正常;存活期>3个月。排除标准:并发心脑恶性肿瘤;依从性较差。以护理差异性对其展开分组,即对照组、康复组,分别纳入41例,对照组男女数量比为23:18;年龄最大最小为68岁、46岁,均龄(57.23±2.47)岁;病程16h~24h,平均(20.02±1.31)h;康复组男女数量比为25:16;年龄最大最小为69岁、45岁,均龄(57.78±2.51)岁;病程16h~24h,平均(20.02±1.31)h。两组资料行SPSS20.0分析比较,P>0.05,存在比较价值。
1.2 方法  
对照组行一般护理:就诊后进行患者一般资料的及时掌握,依据掌握情况进行护理计划的制定。
康复组辅以早期康复护理:①运动康复护理。结合患者实际状况开展肢体训练,引导患者以健侧手进食,且进行其患侧手指活动的逐渐增强;体征稳定后,鼓励患者先实施床上简易运动,如坐立、高抬腿及翻身等。随后开展直立行走、扶拐行走等训练,遵从渐进式康复训练原则,结合患者康复运动状况进行训练方案的调整。②语言康复护理。进行患者语言功能的有效评估,明确失语程度及种类,如感觉性失语亦或是运动性失语等,以此制定个性化语言康复方案。收集患者日常喜好,于病房床头进行书籍、报刊的摆放,亦可借助音乐、视频等加强其听觉及视觉刺激。除此之外,引导家属与患者开展高效沟通,沟通内容亦或是语言由简到难,缓缓进行。③体位护理。通过体位早期干预使患者患肢维持在功能位,分开其手指,适时更换体位,同时于患者患肢处摆放枕头,确保肘关节与腕关节处于平衡、自然状态。
1.3 观察指标  
①康复效果。参考GOS结局量表进行两组康复效果的积极评价,量表分值共5分,分值越低越好[3]。
②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资料选取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实施整合处理,研究所牵涉计量资料(GOS评分)用t验证、平方差说明,计数资料(死亡率)选用卡方检验,%表示,统计数据采取SPSS19.0进行分析,研究结果以P表示。
2 结果
        死亡率及GOS评分
        统计数据可得,康复组死亡率及GO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明显较优,具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见下表。

3.讨论
        脑梗塞患者采取积极救治可显著延长其存活时间,亦能进行因疾病导致机能缺陷的有效改善,但此时患者神经功能同样遭受重创,对其日常生活功能产生极大影响。临床为进一步纠正、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修复语言与自护能力,以早期康复护理予以有效干预。据数据显示,大部分脑梗塞患者机体存有一定程度的可逆性缺陷。限于患者病况严重,长期卧床休养,不利于肢体血液循环,若此时未能实施早期康复干预,可将可逆损伤转变为不可逆损伤,导致患者言语功能障碍,甚至是偏瘫,后果不堪设想。
        本研究结果显示,康复组死亡率相比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康复组GO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效果更具优越性P<0.05,与鲍海琴研究一致,均证实早期康复护理效果良好。分析原因:早期康复护理是基于患者自身实际状况而推出的护理模式,经体位护理,可进行肢体血液循环的改善,降低压疮;通过语言、肢体康复训练,使患者语言、肢体运动能力得以逐渐恢复,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及家庭生活品质[4]。
        综上所述,对脑梗塞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进行其死亡率的大幅度降低,亦能加速机能恢复,应用安全性及可操作性强,临床值得大范围推崇。
        
参考文献:
[1]刘萍. 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作用分析[J]. 血栓与止血学, 2019, 25(1):161-162.
[2]治娜, 安媚, 吴燕燕等. 早期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塞后抑郁患者语言、肢体及心境康复中的应用[J].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2018, 45(04):171-174.
[3]屈克丽, 高美哲, 刘颖. 早期持续家庭康复护理对早产儿的影响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 2019,63(16):2062-2065
[4]鲍海琴, 万丽. 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状况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28(17):1925-19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