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姚福梅 *(通讯作者)
兰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 甘肃 兰州 730000
【摘要】目的 对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因素进行分析后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方法 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静脉输液药物外渗患儿100例及静脉输液药物无外渗患儿100例分别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针对两组患儿的实际静脉输液情况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药物外渗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合适的护理措施。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患儿为婴幼儿、患儿情绪、家属粗心、医院环境嘈杂、药物性质、护士穿刺技术及责任心不强等相关因素进行对比,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因素诸多,需要临床中给予一定的关注和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以保障患儿安全输液及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因素;护理措施
静脉输液是临床中针对小儿患者所采取的一种有效治疗手段,但是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再加上多种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药物外渗的现象,不仅会影响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甚至还会导致患儿出现多种并发症状[1]。因此,本次研究中将主要针对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保障患儿的安全输液及治疗效果。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纳入对象均为小儿静脉输液患儿,纳入时间和例数分别为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共2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实验组,一组为对照组,各有患儿100例,分析小儿输液外渗的因素。在本次研究中,患儿家长均知情,分析研究对象资料:常规组女性:男性=46:54;平均年龄为(4.0±1.3)岁。实验组女性:男性=45:55;平均年龄为(4.3±1.5)岁。两组研究对象的资料,比较差异小,无统计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针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小儿静脉输液治疗中的患儿性别、年龄、情绪、家属粗心、医院环境嘈杂、药物性质、护士穿刺技术及责任心不强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做出有效的对比。
2讨论
2.1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影响因素
本次研究通过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静脉输液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小儿静脉输液液体外渗的影响因素有:患儿为婴幼儿、患儿哭闹不配合、家属粗心、医院环境嘈杂、药物性质、护士穿刺技术及责任心不强等。临床中需要针对患儿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干预,以整体保证患儿的临床静脉输液治疗及预后效果[2]。
2.2预防小儿静脉输液外渗的护理措施
(1)对患儿及家属的健康宣教:在患儿进行静脉输液前,一定要对患儿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讲解输液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及注意事项。预防因患儿及家属粗心大意造成液体外渗。
(2)提高穿刺水平及责任心:部分小婴儿由于全身皮下脂肪较厚、皮肤青紫或苍白、脱水等原因,给穿刺带来难度。此时,医护人员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及血管,最好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给患儿带来恐惧,在保证穿刺成功的情况下妥善固定留置针及延长管。预防因穿刺不成功,而勉强固定造成的输液外渗。另外,在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加强责任心,及时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因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及时造成渗出严重。
(3)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在陌生恐惧的环境中,再加上疾病带来的痛苦,经常会在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出现哭闹、烦躁好动、不配合情况,这样不仅会影响医护人员的正常穿刺, 还会出现针头脱落以及药物外渗的现象。此时,医护人员要有充分的耐心及爱心,用温柔的语言及肢体动作与患儿进行交流沟通,也可以准备相关的幼儿玩具、书籍、动画视频等充分转移其注意力,并提高患儿的静脉穿刺依从性[3]。从而预防静脉输液外渗的情况。
(4)药物护理:部分患儿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过程中由于疾病的特殊性需要使用甘露醇、钙剂等对血管刺激性较强的高渗性药物。此时,医护人员需要在患儿接受静脉输液治疗之前熟知各种药物的性质及配伍禁忌,并严格控制滴速,对家属做好宣教及健康指导工作,预防因药物刺激造成液体外渗。
(5)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培养:每年秋冬季时由于住院患儿较多,导致护理人员人手不够需要转科护士或低年资护士为患儿进行穿刺操作,而低年资护士面对年龄尚小的患儿不仅会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同时还会因为缺乏一定的临床操作经验而出现反复穿刺的现象,或者在穿刺后的针头固定中,效果不佳,容易致使药物出现渗出的现象[4]。因此,医院及科室需要定期对科室人员以及临床经验较少的医护人员进行培训,整体提高其穿刺技术和药物外渗的紧急处理方法,由高年资护理人员进行手把手教学,所有实习刚入职护士均需要接受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6)营造温馨的病房环境:为患儿提供温馨、安静、安全的输液环境,减少焦虑、恐惧、不安全感。可以将病房布置成卡通环境,色彩丰富、颜色鲜亮,吸引患儿的注意力,分散因输液带来的疼痛感及不适感,减少液体渗出的发生。
总结,若要防止输液外渗现象就要求护理人员提高技术,加强责任心,取得患儿及家属的配合。只有形成护理人员、家长、患儿三位一体的护理模式,才能杜绝和减少输液外渗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燕. 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原因及护理干预方法评价[J]. 继续医学教育, 2019, 33(6):122-124.
[2]卢云. 品管圈活动在降低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中的作用及对护理满意率的影响研究[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 26(S2):117-120.
[3]李云丹, 张黎. 儿童静脉输液渗漏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9, 16(9):134-135.
[4]胡小梅, 张国卫, 王宏志,等. 新生儿静脉输液外渗的影响因素[J].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8, 38(3):547-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