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 调理脾胃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1期   作者:周自立
[导读] 针灸治疗 调理脾胃


周自立?
(营山县中医医院康复科;四川营山637700)

    针灸调理脾胃的学术思想的理论依据
   中医认为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之中,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因燥而盛因湿而弃,胃因润而盛,因燥而恶。脾胃居于身体之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因此张元素道:“治心肝肺肾,有余不足或补或 泻,健益脾胃之药为切”。在人体的五脏之中,只有脾脏居于中心,脾脏能滋养四脏,因脾土能生肺金、益肾水、养肝木、补心火,故四脏气血不足,皆可以以脾脏论治。在相关病机病因中,《金 匮 要 略 》有说“四季脾旺不受邪”。李东垣提出“脾胃内伤,百病乃生”。因此护理、论治脾胃的功能,使其保持正常的水平是治疗其他疾病的关键。当代中医学认为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科学的调理脾胃功能是治疗各种疾病的重中之重。现代多数中医家认为,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改变,随之人们的生活习惯也随之改变,常见工作繁忙、压力过大、思想负荷过重很容易导致脾胃的损伤;同时加上物质生活的丰富,导致大量饮食肥厚油腻之食物,好嗜辛辣生冷刺激性食物,容易导致脾胃不受、运化不畅;生活、工作、学习中长期坐立,久坐伤肉,导致脾胃受损,因此总结出来,现代人的脾胃往往容易因为损伤出现疾病。根据中医学脾胃之生理特性,在各种慢性疾病、疑难杂症等疾病的针灸治疗中,或者以调理脾胃为主的针灸治疗中或者以针灸治疗为辅助疗法的治疗中使其他穴位更好地发挥作用,相 须为用,临床疗效显著。

   针刺处方。
   临床中医学使用针灸调理脾胃的主要穴位包括:头皮针胃区、中脘、梁门、天枢、气海、内关、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为主穴。
   头皮针胃区向后平行于督脉平刺,进针20mm,得气后扭转补法、直至局部、皮肤感觉酸胀即可。中脘、气海穿刺,一般选用0.4mm ×100mm的芒针。中脘、气海穴需深刺,当针尖到达深刺深度后,行小幅度快速提插捻转略加振颤手法,中脘针感向向两肋以及胃脘扩散,气海针感向下腹扩散。余穴采用平补平泻针法,每次流镇30min,一周1~2次,身体虚弱者,一周1次即可。根据患者的病情已可选择天枢、血海、阴陵泉等穴进行毫火针刺或是联合拔罐施治,一般一次选用两个穴位,留置5min、一次出血量在吗1~3ml最佳。
   临床特色
    1、整体观念,注重三才取穴。在《周易 · 系辞下》中有记载;“有天道焉 ,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这是目前已知所有资料中关于三才记载最早的说法。作为中国古代思想的基本命题之一,天地人,三才思想在中医理论上得到了明显的体现。在宋代人琼瑶真人所著《针灸神书》:中就有记载“针有孔穴按天地人三才,涌泉与璇玑、百会 ”,是仿天效地之法。在针灸理论以及实践运用中,所谓的腧穴命名,治疗方法、针具、选穴组方等等都充分体现了三才的思想特点。天、地、人,三才的统一思想观念的医学思量早在三千多年前就已经得到了体现,比如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其相关的记载。天就是指头皮针胃区,人就是指上腹部中的中脘穴、梁门穴以及天枢穴,地就是指下腹四肢的气海穴、内关穴、足三里、阴陵泉、丰隆以及三阴交。这种选穴组合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天地人三才的整体观念,可以使得上行下至、阴阳平衡、五脏调和、六腑相连。头皮针胃区、中脘、梁门、气海、足三里、三阴交主补为升,偏于建中;天枢、内关、丰隆、阴陵泉主泻则降,偏于润下,两者合之,则脾胃解补,五脏得安。
   2、擅用芒针深刺透刺通调经脉。芒针是起源古代著名九针之一长针,是运用最具体色的针法之一。芒针针长可进行深刺,具有多种优点:芒针可达到更深的针刺深度,起到更大的针刺感应面,这样针感更有力传导,直达病灶;一针可以穿刺多条经脉,起到疏通经络、调整气血之效果;选取的穴位不用太多,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临床将芒针多用于慢性疾病的施治,比如常见的前列腺疾病,使用较多,其次为腰椎间盆突出、中风以及留下的后遗症等等。芒针深刺中脘穴,针感会向下传递至下腹以及两肋,同时腹部的迷走神经分支也会受到刺激,对调整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有一定的效果,对脏腑以及各组织器官之间均有协调之效。气 海斜向下深刺,针感亦可传递至关元、中级两穴,此两穴为任脉与肾经交会穴,具有加强温阳益气之效。
   3、“ 毫火针刺络拔罐法”标本兼治。毫火针刺治疗法是将三根毫针烧至整体通红后立即刺入选定的穴位,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针灸治疗方式。目前使用时一般将三根毫针烧红后迅速在学位点刺三下,然后于该刺点位进行拔罐,留置5min,出血1~3ml,这就是所谓的三通法。三通就是指微通、温通和强通三法,微通即使用毫针为工具达到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之目的;温通以火针为工具,借助火力、温热刺激,以达到升阳驱寒、通经舒血之效,治疗疾病的目的;强通则是以三棱针或其他针具刺破组织,根据病情适当放血,通过调血舒气、畅通经络以治疗疾病的之中治疗方式。毫火针和拔罐法分别以温热刺激和负压作用的方式对局部组织进行新陈代谢和微循环的调节,两者联合使用可以起到较强的活血通经之效果,可以更好的调节人体的五脏六腑、全身经络的功能。
   临床运用举例
   头痛的针刺疗法。患者女、45岁。到医院就诊时,主诉:双侧头痛间断发作已有10年之久,近年来疼痛加重。10年前因为受寒冷刺激后双侧头痛,并且于太阳穴疼痛最明显,每到月经期间或劳作后疼痛加重,充分休息后疼痛减轻,平日感觉自己痛胀不适。在医院经CT诊断后,无明显异常。服用逍遥丸等中成药后症状减轻,诊断偏头痛(肝郁脾虚),治则健脾疏肝、通经止痛。行脾胃调理针刺治疗,选百会、期门,于期门、血海毫火针刺同时合并拔罐法,一周治疗两次,经过两周的治疗后,患者主诉头痛、失眠等症状明显改善。持续治疗两周后,偏头痛小时,期间未曾见复发。有持续治疗一周,患者头胀不适感消失。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