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脑出血,这些中医知识你知道吗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1月21期   作者:谢勇
[导读] 突发脑出血,这些中医知识你知道吗
?
   谢勇 
   (泸州市中医医院;四川泸州646000)
  临床多见和常发的脑血管疾病是脑出血,具有“三高”的病理特征,也就是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三大发病特点,目前属于严重威胁全球人类生命安全的高危心血管疾病之一。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表明脑出血在所有脑血管疾病中大约有40%的发病率,大约有40%~60%的患者因为脑出血而病死,而70%~80%的患者即便在脑出血后痊愈,也会丧失一定程度的劳动力,其中大约有40%患者为严重残疾。随着近年来中医学的兴起,中医领域中的辩证分型和对症施治原则,可合理改善脑出血患者的病理症状,降低其病死率和致残率。
一、脑出血的病因病机知多少?
  临床上的历代医家对脑出血的病因病机都有各自的看法,但总的来看,脑出血离不开“本虚标实”的病理本质。其中本虚者的病因病机为肝肾阴虚和气血不调,标实者则为风火痰瘀。其中病之本为虚,病之因为风火痰瘀。一旦发病病情发展极快,短时间内就能发展至危险境地,继而风火交加,引起气血逆乱,升降失调等乱象,进而导致血气上行,脑络冲损。在出血性脑卒中,是因脑府中淤积离经之血,进而导致脑髓臃滞,进而引起脏腑失统,导致肢体失和。发病初期,病情严重,多以痰、血瘀、风、火为主要病理表现;在发病的过程中,脑出血的初始因素是经络溢血充血,导致血气阻塞难以流通,所以古代医生说:“气滞即血瘀”,“血不能病水”,血入水,水浊害窍,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


二、中医治疗脑出血有哪些方法?
  (一)清热法
  中医认为火热炎上、风火相煽,导致气血上扰和迫血妄行,导致气血上的紊乱和强迫血液错误流动,溢出脑静脉,堵塞大脑内血管,进而引起头晕目眩和半身不遂。清热法可以起到清火降火、解毒、凉血、淬火风痰的作用。“火”是由体内积聚的热量转化而成,经由散热泻火后,气血自然顺畅安静,安神益气。清热法可预防本病火毒,及早采取预防治疗,预防本病恶化,避免脑出血及其并发症的复发。
  (二)平肝法
  指的是平肝调肝,常疏导则肝气不亢不逆。出血性脑卒中发生,诱发因素为肝风内动,其根本原因为肝阴阳失调。发病后无肝阳上亢和肝风,仅行肝平化治疗。且肝阳肝风肝火均为实邪,采取压制肝阳、逆转肝风的方法,能平阳熄风,平肝潜阳,平气血,能防肝阳火转风。
  (三)破淤法
  所谓破淤法,是指消除淤血、驱邪化瘀的意义,对解决淤血有具体作用。出血性中风在内脏闭塞综合征中为经络碎血溢流,从经络充血,将不可避免地堵塞清桥静脉,进而影响脑血流量,导致头晕等疾病。发病突然,病情可在短时间内发展到危险状态,其关键是打破血液溢出,堵塞大脑,清理身体,采取破淤祛恶的方法,尽快消除脑充血,畅通大脑气和血液。
  (四)涤痰法
  出血性卒中中脏腑闭证的中医临床实践中,经常采用有痰消痰、不痰防痰的原则。应充分结合发病年龄和患者基本素质。出血性卒中的发生主要是痰积,导致脑血液循环不良,进而引起缺氧缺血症状,继发脑水肿和颅内压。从某种意义上讲,出血性中风可以理解为痰瘀之病,脏腑郁结之病,导致脑血外渗,引起清阳气结,血气郁结,津液梗阻,津液外漏多痰,就是脑水肿。急性出血性中风的治疗原则是痰瘀兼治,化瘀通血的首要方法就是破痰化痰。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中医认为脑出血的本质在于“本虚标实”,其主要病机病因在于,肝肾阴虚和气血不调,而临床治疗主要以痰瘀兼治通血舒气为主。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