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进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韦建广
[导读]
韦建广
(来宾市二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6100)
摘要:急性脑梗死作为导致患者死亡率增高的主要疾病之一,为了在当前背景下加强对这种疾病的治疗,对溶栓治疗方式进行了分析。它可以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部分学者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适应证治疗时间窗和溶栓治疗方式进行了研究,为提高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质量提供了基础。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进展研究?
   随着我国医学技术不断发展,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式越来越多,为了可以进一步降低这种疾病的致残率,加强了溶栓治疗方式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在对其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方式在我国临床中应用的比较广泛。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完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进展进行了综合分析。
   一、急性脑梗死的特点
   最近几年,为了完善我国的医学体系,部分学者对脑血管病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这类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群体中,具有复发率较高和发病急等特点[1]。急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命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导致这种疾病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患者脑动脉出现了急性闭塞,要对其进行早期治疗,最后在发病后的3个小时到6个小时内积极采取措施对其进行溶栓进行处理,避免患者出现残疾[2]。
   在对这种疾病的治疗方式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以时间窗为指导的溶栓治疗是静脉溶栓中的主要内容。同时,由于静脉溶栓具有操作简单、创伤相对较小和费用较低等多种优势,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尿激酶是我国使用最多的静脉溶栓药物,相关的研究认为这种药物可以在保障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同时,大大提高溶栓治疗效果[3]。
   医学人员还要注意溶栓的意义,主要是在于早期对患者闭塞的血管进行开通,促进恢复血供,避免患者的脑组织出现损伤,从而不断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生存质量[4]。
   二、急性脑梗死的基本症状
   为了完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案,不仅对这种疾病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还要对这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表现症状进行了分析。当患者突然发生的脑动脉堵塞,这个时候会引起该血管管辖的脑组织缺血,同时还会引发肢体瘫痪和麻木,进而导致急性脑梗死的发生[5]。受到堵塞的血管大小和作用部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是不同的,所以在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医护人员一定要结合他们的基本症状,对其进行溶栓处理。如果发现患者的小血管堵塞,不在脑子的重要区域,这个时候患者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会出现讲话不清晰和某一肢体轻度无力等症状[6]。
   当急性脑梗死患者出现大血管堵塞,主要表现为肢体完全不能动,严重情况下会昏迷和死亡。因此,可以说大动脉堵塞是急性脑梗死发生的前提,当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要立即进行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避免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影响。
   三?、静脉溶栓的治疗机制
   静脉溶栓由于具有经济实惠和操作简单等优势,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中得到了有效应用。在理论基础上分析,当患者出现急性脑梗死后,他们的局部缺血区域就发生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最后形成梗死病灶[7]。在对脑梗死病灶特点进行分析时,发现它主要是由核心梗死区和缺血半暗带区所构成的,其中核心梗死区神经元细胞如果出现坏死等情况,其中的神经功能就会完全丧失,在这个时候该区域的血流再灌注,不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当患者发病后,周围缺血半暗带也会出现问题,在此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神经元存活,如果数小时内恢复血供,其中的神经细胞就可能存活,或者是恢复功。因此,在实际的治疗中,不管是应用哪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式,都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理论基础上,完善治疗方案[8]。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能合成等过程中,可能会受到PAI特异性抑制,所以当血管中有血栓的时候,tPA会在一定程度上将纤溶酶原进行转化,将其转变为纤溶酶,这种纤溶酶具有疏通血栓的作用。因此,溶栓治疗可以对这一特性进行有效应用,从而不断提高治疗的质量[9]。
   四、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方案
   医学研究人员为了有效对溶栓治疗方式进行合理应用,对急性脑梗死溶栓的治疗方案进行了研究,主要是对缺血性中所引起的血栓等情况进行治疗。当脑动脉所形成局部血栓以后,其中的供血量也会大大减少,在此过程中如果不对其进行及时地控制,还会出现中断等问题,这是导致中心区域组织坏死的主要因素[10]。患处的周围还会出现大面积缺血组织,如果可以对这种情况进行闭塞血管处理,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脑组织坏死的。一些学者对尿激酶对急性脑梗死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在对其研究结果进行分析的时候,发现这种物质可以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的。部分学者还借助欧洲卒中量表和改良Rankin量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11]。
   在其中,发现如果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的6个小时内,对患者应用UK进行治疗,可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有效地提高治疗质量。相关医学研究发现,在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中,利用强效溶栓剂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这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医学人员还可以结合CT成像等技术全面了解患者的发病状态,从而保障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案的有效性。
   五、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内容
   (一)静脉溶栓
   这种治疗方式主要是通过打吊针将溶栓药物注射到患者的血管内,它属于全身用药,在此过程中一部分药物可以达血管堵塞的部位,但是医护人员一定要注意对用药治疗时间的控制,保持时间在4.5小时。这4.5小时主要是指脑梗死一发生到达rtPA的时间,只有在经过这个过程后血栓才可以慢慢地溶开,在这其中堵塞的血管才可以再通,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2]。
   因此,要想提高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的有效性,一定要注意对时间这个关键点的控制,当患者发病后要立即将其送到有溶栓经验的医院,主要是因为溶栓本身就是“双刃剑”,如果患者的出血量大,对其处理不当的话,会严重影响他们的生命安全[13]。研究发现[14],静脉溶栓这种治疗方式的再通率平均为50%,患者在发病后快速送到医院,在4.5小时内静脉用上rtPA,也仅有50%的患者能溶开。因此,医学人员还是要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式进行深入研究,不断提高再通率[15]。
   (二)?UK的应用
   ?UK是我国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最常用的溶栓药物,这种药物主要是在健康人尿液,或者是者肾脏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酶蛋白,它在实际治疗中的应用,可以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的溶解系统中,主要功能是催化裂解纤溶酶原,让其变成纤溶酶,它的半衰期为15-22min,其中的时间窗较rt-PA长,大约在6h。这种药物与链激酶相比,由于其没有抗原性和毒性,所以它是现阶段疗效比较好的溶栓药物,这种药物的制作成本要比阿替普酶便宜,操作方式也是非常简单的。但是[16]。
   与rt-PA比较它更容易导致出血,所以在实际的治疗中相关的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临床的适应症,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用药,避免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在1997年,美国FDA批准将溶栓治疗作为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式,相关的研究发现[17],将这种治疗方式的时间窗控制在6h以内,可以提高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安全性也是非常高的。有的研究证明[18],快速恢复脑血流,可以有效改善半暗带区的血液供应,减少患者脑部的梗死面积,对没有死亡的脑组织和功能进行改善。
   部分医学研究发现[19],采用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具有一次性冲击作用,效果要比多次小剂量治疗好,并且在实际的治疗中,患者没有明显不良反应,非常值得推广。

但是,也有的研究发现,大剂量的应用尿激酶溶栓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会存在一定风险,主要是因为这种药物在发挥降解作用的时候,没有选择性,这会导致患者在治疗中出现严重出血等问题,它对溶解陈旧性血栓的时候,其效果并不理想。
   (三)动脉溶栓
   这种溶栓方式是医护人员在实际的治疗中,要借助体内插管,将药物直接打到患者的血管堵塞部位。在一般情况,要在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插管,然后沿着患者身体内的大血管,主要经过腹部和颈部等部位到达头部中发生血管堵塞的部位,这个时候,操作人员就可以通过导管将溶栓药打进去[20]。
   在此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堵塞血管部位的溶栓药浓度,要比全身用药的高,这种治疗方式的再通率在66%左右,与静脉全身用药相比,其药量小,发生出血的几率也会大大减少[21]。
   (四)血管再通
   在临床上血管再通也被叫作机械抽吸取栓,其操作过程中主是借助体内插管直接将血栓从堵塞的血管从患者体内取出来,这种治疗方式的再通率能够达80%以上,有的时候可以到达100%。在2003年,国外就对这种方式更进行了脑血管取栓,但是在我国治疗急性脑梗死中从来没有过这种装置[22]。到了2009年,取栓支架Solitaire在我国得到了一定的应用,这为完善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案提供了基础。在用此方式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大部分医学人员认为6h内进行溶栓,其效果是比较好的,当然在3h内进行,其效果会更好。
   但是,由于在临床治疗中有约占57%的患者,他们的发病时间不明,导致患者错失了溶栓治疗的时机。因此,在应用血管再通这种方式前,为了对时间进行合理控制,要强调以影像学为指导,分析时间-密度曲线的变化,清楚患者脑组织的灌注状态,从而加强对患者的个体化溶栓治疗[23]。
六、展望
   如今,随着我国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式也越来越多。虽然急性脑梗死治疗方式发展了多年,但是溶栓依旧是我国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主要方式,它的作用是溶解血栓,让缺血的脑组织在坏死前,可以快速地恢复血流供应,大大减少患者脑部梗死的面积,避免对神经元等造成损伤[24]。rt—PA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的,其作用是激活纤溶酶原,然后再有效促进纤维蛋白的降解,所以它可以作为纤维蛋白溶液剂。
   此外,要想提高溶栓治疗的有效性,避免脑出血对患者的影响,在实际的治疗中一定要严格控制时间窗,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有效调整,预防患者因为延误时间错过治疗最佳的时机,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应用UK药物,注意对用药量的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医学技术水平[2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急性脑梗死作为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和致死率高等特点。溶栓治疗是治疗这种疾病的有效方式,医学人员通过对动脉溶栓和静脉溶栓等多种方式的研究,完善了治疗方案,改善了患者的脑出血等情况,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医学研究机制。
【参考文献】
[1]肖静,谭郎敏,潘成德,等.rt-PA静脉溶栓与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比较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8,36(4):441-444+450.
[2]肖淑英,童燕娜,孟繁花,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临床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20(6):623-626.
[3]章启东,刘静,时良玺.阿替普酶急诊溶栓治疗超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西北药学杂志,2018,33(4):545-548.
[4]高凡,陈晨,韩建峰.机械取栓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8,v.49;No.303(1):68-72.
[5]闫慧,赵雪曼.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9,28(1):38-41.
[6]吴蓓蓓,陈旭.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早期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5):48-51.
[7]林芬,张云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大鼠的疗效及对脑组织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9,35(8):750-752.
[8]李又佳,罗宋宝,丁琼,等.尿激酶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前循环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v.18(8):139-142.
[9]潘习,徐岚,王稚,等.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知情同意实践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1):122-127.
[10]查蕾蕾,秦琳,朱晓华,等.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8,25(2):183-185.
[11]严洪新,罗建华,余练.急性脑梗死患者行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时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1):17-20.
[12]王朝娬,侯立刚.动静脉联合溶栓治疗急性中重度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8,13(1):37-39.
[13]田琴,柳春霞,田文芳.亚低温联合静脉溶栓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临床研究[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8,24(4):460-463.
[14]李颖,余曼,伍绍强.高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应用小剂量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临床观察[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6):97-100.
[15]王飞,高丽,沈沸,等.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症状反复波动的相关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9,32(5):356-358.
[16]郭冬,杨忠,覃冰雁.针对性护理应用于降低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的不良反应[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1):168-169.
[17]王秀容,喻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静脉溶栓治疗不同年龄段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9,16(4):111-114.
[18]任毅,高小平,梁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发生卒中后抑郁的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8,v.45(3):67-70.
[19]张玉敏,孙继兴,周琪,等.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不同TOAST分型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安徽医药,2018,22(12):2423-2426.
[20]吴文琴,皮海菊,秦雪琴,等.动脉溶栓术治疗后循环急性脑梗死的短期疗效及对预后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8,v.16(13):1913-1915.
[21]潘习,徐岚,李小勤,等.护士参与的决策辅助方案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获取知情同意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9,19(12):1904-1909.
[22]郑建新,王洵,王丹杰.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伴有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急性脑梗死病人的疗效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9):3037-3040.
[23]高峰,乔梵.尿激酶和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8,25(5):499-502.
[24]张明书,常明则,孟林.机械取栓联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血管再通率,神经损伤程度的评估[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5(12):913-917.
[25]栗志弘,康凯,赵德强.SolitaireAB支架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局解手术学杂志,2020,v.29;No.174(5):53-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