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影响效果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任光为 徐红
[导读]

任光为   徐红通讯作者
(上海市浦东新区三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200124)

  【摘要】目的 了解三林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基本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为社区糖尿病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6个居委249名2型糖尿病患者,利用自行设计的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生活行为方式、既往史和药物史等,并对患者个体进行身高、体重、血压等体格检查,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脂等生化检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249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率为47.41%(118/249),61.04% (152/249)的糖尿病患者合并患有高血压,55.02%(137/249)合并有血脂异常。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以荤肉油腻为主的饮食、胰岛素的使用、遵医嘱使用降糖药等健康相关行为以及糖尿病病程、血脂水平升高和HDL水平降低是影响血糖控制的主要因素其OR值及其95%CI分别为3.98(1.72~9.64)、3.51(1.66~6.24)、0.26(0.08~0.73)、1.36(1.19~1.40)、1.52(1.23~1.77)和0.48(0.19~0.98)。结论 糖尿病患者应采取合理膳食,遵医嘱服药,控制血脂,建立良好健康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更好的控制血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血糖控制;影响因效果
  
  糖尿病是全球面临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据WHO报道,糖尿病目前已成为困扰全球老年人的重要疾病,目前全球有3.82亿人患有糖尿病,预计到2035年,全球糖尿病病人将达到5.92 亿[1]。我国的糖尿病病人情况并不乐观,患病率达到9.7%,糖尿病病人总数已超过9000万人[2-4]。糖尿病起病隐匿,病程较长,大多数社区已经初步建立慢病管理体系,同时也降低了糖尿病的致残率。但病人的重视度及接受程度不高,依从性差。随着社会的进步,社区慢性病的管理也变得多样化、精准化、现代化。[5]本研究通过对249名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了解三林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状况的相关影响因素,为控制血糖、进而更好地提高社区糖尿病管理效率,为健康医疗做贡献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资料来自三林社区所辖的6个居委,在知情、自愿的基础上招募研究社区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人群。纳入标准:(1)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修订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2)年龄35岁及以上;(3)三林社区常住人口且糖尿病监测系统登记在案。
1.2研究方法:采用面对面调查方式,由经过培训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直接询问调查对象本人后填写。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性别、年龄、婚姻状态、职业、文化水平、家庭年人均收入等),行为生活方式(吸烟史、饮酒史、饮茶史、饮食习惯等)、疾病史和 药物史等;利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评价研究对象体力活动水平,并将其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按标准方法进行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体格检查。
1.3统计学方法 :利用EPIDATA软件对数据进行二次录入,并用SAS10.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等变量的描述及比较,定量变量采用两样本t检验,非正态连续性变量采用秩和检验,定性变量采用卡方检验。
2.1研究对象的一般情况:本研究总共纳入糖尿病患者249名,其中男性138(55.42%)人;女性110(44.58%)人,平均年龄(57.22±8.39)岁,有118人(47.41%)血糖控制不良,131人(52.59%)血糖控 制 良 好。


对照血糖控制不良组,血糖控制良好组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BMI水平、文化水平、高血压、血脂异常患病率,降糖药使用率较高,而偶尔饮茶、采用以荤肉油腻为主的饮食模式的比例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家庭年人均收入、吸烟、饮酒、体力活动、饮食规律、饮食口味上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
2.2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行为因素:经过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偶尔饮茶与血糖控制不良呈正相关,其R值及95%CI为3.98(1.72~9.64);与均衡饮食者相比,以肉食为主的糖尿病患者其血糖控制不良的风险增加3.98倍,胰岛素使用与血糖控制不良的发生呈正相关,而按医嘱使用降糖药者发生血糖控制不良的风险降低,其OR(95%CI)分别为3.51(1.66~6.24)和0.26(0.08~0.73)。
2.3 体重、血压、血脂水平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多因素logisi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越长、甘油三酯水平越高,出现血糖控制不良的可能性越大,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越高,发生血糖控制不良的风险越小,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分别为1.36(1.19~1.40)、1.52(1.23~1.77)和0.48(0.19~0.98)。
3讨论
3.1 糖尿病是一类常见的慢性的代谢性疾病,血糖控制效果不良者可出现高血脂、高血压因素,同时还认为血脂、蛋白水平同样影响Ⅱ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每当糖尿病患者HbA1c下降 0.01,任何糖尿病终点事件或者死亡风险降低21%,心肌梗死发生率减少14% ,微血管疾病发生率降低37% [16]。因此,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的检查以及有效控制对改善患者病情十分重要。
3.2糖尿病的治疗是综合性治疗,包括宣传教育、饮食控制,运动疗法,糖尿病自我管理和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不仅可以控制体重,而且单独或配合药物治疗可获得理想的代谢指标,有利于预防或减缓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
3.3血糖控制是糖尿病治疗的重点,有研究表明,血糖的波动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7-8]。糖尿病健康教育工作应当针对血糖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针对性指导,医疗机构既需要不断提升糖尿病诊断与干预治疗水平,也需要增加糖尿病知识宣讲,规范药物使用,完善病例随访,提高治疗依从性[8]。预防或减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加强糖尿病知识的宣传并提高对疾病的认知能力,以达到全面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俊,董芬,孙灵英,等.2015 年宁波市江东区65岁以下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控制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18,25(03):297-301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基层版)[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08):1227-1245
[3]代莉莉,张凤芝,段艳芹,等.规范化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达标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11):1329-1332
[4]李昱芃,郭婷婷,张建双,等.天津市住院2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10):725-729
[5]张磊,刘佳,张珂.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模式及血糖控制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5,36(16):35-37
[6]赵春燕,杨建梅,王虹,等.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综合管理6年后的达标情况及影响达标的因素分析[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3,21(12):1095-1100
[7]王秀芹.北京市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干预效果评价[J].糖尿病新世界,2016(4):71-73
[8]Rudd RE. Health literacy:insights and issues[J]. Stud Health Technol Inform 2017,240:60-78
项目基金:
  上海市浦东新区学科建设重点全科团队项目;基金编号:PWZqt2017-0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