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蕊徽
(全州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广西桂林541500)
摘要:在临床中,小儿腹泻的发生率越来越高,给患儿带来较大的生理痛苦。该疾病属于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多出现在婴幼儿,典型的临床症状为呕吐、腹泻等,在夏季和秋季的发生率比较高,一旦患儿出现腹泻症状导致营养不良等现象,若不及时治疗,病情加重后影响患儿生命安全。在日常生活中,喂养方式、不良饮食习惯和小儿腹泻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因此,需提高其重视程度,实施积极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保证患儿身体健康。在此期间,配合使用有效护理,有助于缩短患儿的病程,进一步改善预后。在实际的治疗过程中,根据患儿的实际病情,实施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法,可强化治疗效果。
关键词:小儿;腹泻;护理干预;研究进展;疼痛;不良情绪
小儿腹泻疾病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多种因素及病原的作用下,患儿出现大便性状改变及大便次数增多等现象。在儿科疾病中,小儿腹泻的患病率持续上升,部分患儿症状较轻,部分患儿易出现诸多并发症,比如:电解质紊乱、脱水及酸中毒等,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1]。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针对腹泻患儿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减轻患儿生理不适和心理不适,从而提高临床治愈率。
一、小儿腹泻的临床症状
(一)小儿腹泻的消化道症状
在发病后,患儿大便的次数逐渐增加,且性质出现变化,患儿每天的排便频率为3次以上,且呈现出水样便、稀便等,部分患儿会出现粘液脓血便。在判断患儿病情的时候,应该充分分析粪便的性状,倘若患儿的粪便成形但是只有排便次数增加的话不是腹泻。婴儿在实施人工喂养的时候,粪便呈现出糊状也不是腹泻疾病。除此之外,部分患儿伴随有食欲不振、腹胀及腹痛等临床症状。
(二)小儿腹泻的全身症状
患儿的全身症状比较明显,体温一般在38~40℃,部分患儿的体温升高至40℃,且存在嗜睡、精神萎靡等症状,一旦患儿的全身症状加重,会出现肝肾功能失调现象[2]。
(三)小儿腹泻的脱水症状
患儿产生脱水症状和代谢性酸中毒的时候,伴随有低钙血症。患儿丢失大量的电解质,降低了机体保留水分的能力,且摄入液体和食物比较少。与此同时,患儿的呼吸加深、发热现象严重。大部分患儿脱水现象为等渗性脱水。患儿体重减轻、皮肤弹性比较差,眼泪和尿量开始减少。部分患儿出现循环障碍现象,危害较大[3]。
(四)小儿腹泻的代谢性酸中毒现象
机体内碱性物质丢失是导致患儿代谢性酸中毒的重要原因,同时肠道消化功能不足、脂肪氧化增加以及代谢不全等都会引发代谢性酸中毒现象。患儿在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后,典型的症状为嗜睡、精神萎靡等,甚至降低患儿的呼吸代偿功能,意识比较模糊[4]。此时,患儿表现为衰弱、面色苍白等,需尽早发现并治疗。
二、小儿腹泻的发病原因
(一)小儿腹泻的内在因素
1.患儿机体发育不成熟
患儿年龄较小,机体消化酶的活性比较低,降低了胃肠道的调节功能。再加上身体的生长发育速度比较快,需要补充大量的营养物质,在摄入后增加了患儿胃肠道的负担,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现象[5]。
2.患儿自身抵抗力比较差
在婴幼儿时期,患儿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比较低,降低了胃肠屏障功能,患儿胃酸的分泌量比较少,对感染因素的防御功能比较差[6]。除此之外,在出生后肠道菌群不够完善,无法抵抗侵入的微生物。
(二)小儿腹泻的感染因素
细菌和病毒引起患儿肠道感染现象,细菌包括:致病性大肠杆菌、黏附性大肠埃希杆菌、耶尔森菌、空肠弯曲菌等[7]。病毒主要包括:轮状病毒、肠道腺病毒、诺沃克病毒、星状病毒[8]。
(三)小儿腹泻的非感染因素
气候、饮食和过敏等都会引发小儿腹泻,如果喂养不当,患儿产生腹泻的风险性比较高[7]。在饮食中,突然改变小儿的食物品种易出现感染现象。气候变化之后,增加了小儿的蠕动现象,诱发腹泻。部分牛奶过敏患儿如果食用牛乳,也会出现腹泻现象。
三、小儿腹泻的护理研究进展
(一)实施基础护理
1.保持环境的舒适性
在患病后,应该做好通风工作,将窗户打开透气,保持室内空气的新鲜,实施常规消毒处理[8]。通常情况下,将病室温度调整在24℃左右,湿度控制在70%,及时清洁卫生,对患儿的用具和便盆实施消毒处理[9]。与此同时,相关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做好清洁和卫生,防止患儿病情加重。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
在患儿入院后,实施隔离工作,根据肠道传染病的标准进行隔离,并实施大便镜检,在各项指标恢复至阴性后可解除隔离[10]。在洗手后,才可接触患儿,在开展护理的工作过程中,穿上橡皮围裙,遵循“一人一用一消毒”的原则,将患儿的尿布利用煤酚皂进行消毒,浸泡时间为60min[11]。除此之外,将患儿的衣物在消毒后暴晒,利用紫外线灯实施空气消毒,对交叉感染现象进行预防。
(二)实施健康教育
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相关护理人员利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开展,促使患儿增强对护理人员的信任,从而让患儿提高治疗的接受性。护理人员帮助患儿快速适应治疗环境,告知患儿检查的流程和目的,促使患儿积极配合[12]。在病室内可以放置一些疾病的儿童画册,在墙上粘贴海报,从而实施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患儿对疾病知识的了解[13]。还可利用音乐、手势等诱导患儿积极参与临床治疗。家属纠正患儿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比如:在饭前必须洗手,及时更换衣物。
(三)实施心理护理
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心理疏导是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腹泻患儿在疾病的影响下出现哭闹情绪,家属的情绪也比较烦躁。首先,相关护理人员转移患儿的注意力,安抚患儿的哭闹情绪,促使患儿保持安静。与此同时,注意家属的情绪状态,护理人员告知家属情绪对患儿康复的重要性,从而为患儿提供更好的照护,加快其康复治疗速度[14]。小儿腹泻疾病病情急的特点,患儿精神比较差,相关护理人员利用自身的专业心理知识,评估患儿的心理状态,充分了解其内心真实想法,从消除患儿的不良心理,家属的心理负担也随之减少[15]。护理人员帮助患儿建立疾病治疗的信心,促进康复和治疗。
(四)实施饮食护理
评估患儿的机体状态,对其体质量进行测量,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饮食方案。在饮食方案实施一段时间后,应该对其饮食控制效果进行评估,从而持续优化饮食方案。针对母乳喂养得到腹泻患儿应该坚持母乳喂养,不可突然中断[16]。合理安排腹泻患儿的饮食,避免加重胃肠道的负担。一般情况下,可给予患儿流质饮食或者半流质饮食,比如:面条、粥等。患儿的饮食遵循“少量多餐”的原则,在患儿恢复至一定程度后可逐渐向正常饮食过度,与此同时,应该特别注意患儿的饮食卫生[17]。患儿不可食用冰凉的饮料和生冷瓜果,饮食要定时定量,从而对消化不良进行预防。针对呕吐患儿,根据呕吐情况适当禁食,减轻患儿肠道的负担。
(五)密切观察患儿病情
相关护理人员对患儿的皮肤弹性进行观察,分析其神志精神以及尿量等临床表现,对其脱水程度进行评估,针对患儿的脱水症状实施动态观察[18]。与此同时,注意患儿的大便性质、次数等,观察患儿排尿时间,从而对输液量进行调整。部部分患儿会出现缺钾症状,相关护理人员对患儿的全身症状实施详细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该立即报告主治医师,并实施针对性的处理方法[19]。
(六)实施液体疗法护理
首先,做好静脉通路准备工作,实施合理的补液支持,从而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在实际的输液过程中,选择BD留置针从而及时将液体输送至患儿的体内[20]。输液原则主要包括: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等。一般情况下,将输液的速度进行控制,针对严重脱水患儿需实施扩容处理,对患儿的脱水现象进行纠正,从而保持电解质的平衡。在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一旦混入的输液速度过快,会导致心脏负担加重,从而引发心力衰竭现象[21]。针对肺炎患儿,应该减慢其输液的速度。给予腹泻患儿口服补液支持,有助于减少患儿输液的不良反应。在补充钾的时候,不可直接实施静脉注射。
(七)实施对症护理
患儿呕吐现象严重,且进食量比较少,患儿口腔内繁殖大量的细菌,使用大量的抗生素治疗后,口腔内的细菌更多。相关护理人员应该指导混入多喝水,及时清洁口腔,也可利用碳酸氢钠溶液对患儿的口腔进行擦洗[22]。如果患儿唇部存在干裂现象,应该将油膏涂抹在患儿的局部。在患儿呕吐的时候,将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出现吸入性肺炎现象。针对存在意识障碍的患儿,应该利用生理盐水将角膜浸润,预防角膜干燥和感染现象。患儿的腹部存在肠痉挛现象,应该在腹部敷上温水袋,并轻轻的揉搓。腹泻患儿四肢发凉现象主要是因为末梢循环比较差,应该增添衣物,改善四肢发凉现象。
(八)实施皮肤护理
针对腹泻患儿,大便呈现出酸性反应,患儿进食量比较少,肠液是大便的主要内容,且呈现出碱性[23]。一旦出现肠液现象,对患儿的皮肤刺激性比较强。患儿自身的防御功能比较差,臀部出现发红现象,需实施及时有效的护理措施。相关护理人员应该勤换患儿的尿布,利用温水对臀部进行擦拭,并涂抹滑石粉,从而保护患儿的皮肤。护理人员不可使用橡皮布,对尿布皮炎现象进行预防。部分营养不良的患儿产生褥疮的可能性较大,护理人员需做好皮肤护理预防该并发症。
(九)实施发热护理
相关护理人员对患儿实施密切的观察,患儿体温异常升高需实施退热处理。在患儿的急性期,定时测量其体温,一般为30min测量1次。如果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现象,需实施药物降温处理。在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每天定时测量其体温,详细记录患儿的体温变化。
(十)实施中医护理
给予腹泻患儿腹部穴位按摩处理,护理人员利用拇指的指腹,对患儿的丹田、天枢、中脘等进行按摩,通常情况下,按摩患儿3个穴位即可,按摩的时间控制在3~5min。护理人员利用轻柔的手法进行按摩,患儿耐受为宜。按摩的频率为1次/d。同时,按摩患儿的下肢穴位,护理人员对患儿的足三里、上下巨虚按摩60~100下。也可对涌泉穴进行按揉,通常为80~200下。然后,实施中药灌肠护理:护理人员给家属讲解药物保留灌肠的效果及目的,提高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度。在实施灌肠治疗的时候,应该将门窗关好,从而对患儿受凉现象进行预防。在结束后,病室不可过冷,注意做好患儿腹部的保暖工作。
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腹泻患儿开展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从多个角度出发,通过饮食护理、对症护理、心理疏导、健康教育、发热护理及中医护理等形式,改善患儿的病情,达到良好最佳疾病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唯薇,陈前程,刘倩,等.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对小儿慢性腹泻患儿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10):108-110.
[2]张玲.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的应用价值[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20,11(16):151-153.
[3]施琳,穆秀丽.舒适性整体护理干预对小儿腹泻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25):187-189.
[4]朱迎春.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的应用效果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19(4):120-121.
[5王子夜.探讨对轮状病毒导致的小儿腹泻进行护理干预治疗的效果[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15):164.
[6]魏锦文,刘萌,刘璐,等.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健康大视野,2020,(12):135.
[7]马淑贞,李梅,李婷婷,等.临床路径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肛肠病杂志,2020,40(7):73-75.
[8]隋桂娟.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消化不良性急性腹泻护理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20):205.
[9]华红梅.临床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实践应用效果观察[J].饮食保健,2020,7(22):133-134.
[10]邵燕,邹虹.对比分析小儿秋季腹泻患儿实行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预后的影响[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0):94,98.
[11]林素枝.对比护理干预与整体护理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15):143.
[12]赵惠.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儿秋季腹泻治疗及预后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65):292-293.
[13]杨洋,武佳佳.综合性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1):275-276.
[14]杨允亚.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患儿中的护理效果[J].饮食保健,2020,7(13):158.
[15]张文静.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0,37(2):180-181.
[16]陈霞,刘慧娟.护理干预对小儿感染性腹泻生存质量的影响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20,30(6):159.
[17]刘燕,任燕.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29):285.
[18]马巧.护理干预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作用与效果评价[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8):151-152.
[19]程晓平.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护理的应用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6):48.
[20] 王颖颖.护理干预在小儿腹泻患儿中的临床应用与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33):268-269.
[21]马新征,王贺.护理干预与整体护理在小儿秋季腹泻治疗中的应用疗效比较研究[J].健康大视野,2020,(4):182-183.
[22]马旖旎.小儿秋季腹泻整体护理干预对患儿症状改善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7):125.
[23]周岩.综合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继发腹泻患儿中的护理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87):356,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