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桂华
(兴安县人民医院儿科;广西桂林541300)
过敏性紫癜属于儿童时期中最为常见的小血管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非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关节肿痛、肾脏受累等,过敏性紫癜作为比较常见的皮肤科疾病类型,病程大多呈现为自限性,但是容易反复发作。分析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因素可能与消化道并发症、皮疹持续时间长、剧烈运动以及感染、肾损害、血小板计数增多、D-二聚体升高具有密切联系,如果过敏性紫癜频繁发作会直接影响远期预后效果。据调查研究资料证实,近年来过敏性紫癜的发生概率处于不断增长的趋势,重症病例也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置措施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临床医师需要加以重视。
关键词: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率;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过敏性紫癜属于因免疫球蛋白A为介导的微血管变态反应性出血性疾病,多发于儿童时期,病理特征主要表现为免疫球蛋白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沉淀在组织以及气管小血管壁中,以秋冬季为多发季节,发病年龄大多为3-15岁,病情对于全身多个脏器以及系统都具有直接影响,包含肾脏、关节、皮肤、胃肠、心脏以及阴囊和中枢神经系统等[1]。目前临床上关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确切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并不完全清楚,大多数患者在发生疾病之前都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史,因此大多研究专家表示儿童过敏性紫癜是多种环境以及遗传因素产生互相作用以后的结果[2]。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预后效果良好,但是具有较高的复发风险性,频繁复发会导致患者病情迁延不愈,逐步转变为慢性疾病,在病情发展期间还会导致肾损害风险性增加,对于远期预后具有直接影响[3]。基于此,本文就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预测因素展开综述,现将具体研究内容汇总如下:
1.儿童过敏性紫癜流行病学
儿童过敏性紫癜在任何年龄阶段都可能发生,属于3-10岁儿童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类型,据调查研究资料证实年龄小于10岁的儿童发生过敏性紫癜的概率占据总发病人数的90%,一般情况下儿童过敏性紫癜患者的性别分布(男女比)比例为2:1,从人种进行分析,白色人种发生儿童过敏性紫癜的概率较高,发生率最低的种群为黑色群体[4]。
2.儿童过敏性紫癜病因学
儿童过敏性紫癜是以免疫介导所引起的血管炎,是因多种抗原对于个体产生刺激性作用以后所产生的免疫反应,目前现有的临床研究资料更加支持感染学说[5]。经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多发季节为秋冬季,在患儿发病之前大多合并发生呼吸道感染时,大多数病例因发生链球感染所引起[6]。此外在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接受检查、诊断时,血清学检测都提示存在细菌以及病毒感染,但是很少在患儿体内将相应的病毒以及细菌病原体分离出来。
成人发生过敏性紫癜的诱因和儿童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成人发生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诱发因素在于药品过敏、疫苗、蚊虫叮咬、药物等化学物质的刺激,因药物所引起的过敏性紫癜在成人中比较常见,与疾病具有较大关联的药物主要包含血管紧张素酶Ⅱ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非甾体抗炎药物以及抗生素[7]。
3.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机制
目前,关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确切发病机制并不清楚,但是经免疫学证据证实,在儿童过敏性紫癜中IgA1沉积扮演着重要角色[8]。IgA1糖基化异常是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重要致病因素,IgA具有两个亚型,IgA1对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致病具有直接影响,和IgA2进行比较具有明显差异,IgA1的铰链区主要包含O-糖基链,其中含有6个N-乙酰半乳糖胺,由β-1,3半乳糖基连接,分析参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原因在于IgA1铰链区糖基化处于异常状态,因外周血B细胞中β-1,3半乳糖基转移酶活性逐步下降,因此β-1,3半乳糖基1铰链区末端的β-1-半乳糖基处于缺失状态,导致IgA1的GalNaca残基逐步暴露成为新抗原,会引起自身免疫反应[9]。因IgA1缺乏半乳糖基,并不能与肝脏细胞中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体相结合,并不能被肝脏代谢、清除,导致血液循环中的数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包含IgA1的免疫复合物在皮肤以及胃肠道组织中广泛沉积[10]。在IgA1发生沉积以后能够激活补体系统的不同途径,导致组织器官受损,在一般情况下儿童过敏性紫癜皮肤组织的上皮细胞间隙、肾小球系膜中都会检测到IgA1[11]。
4.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复发情况
目前关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复发情况并无统一意见,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患儿大概有1/3,初次治愈到复发的时间间隔为1周至2.5年之间,不同研究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考虑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和选取对象种族、样本量大小、复发定义以及随访时间等因素有关。
5.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预测因素
5.1发病年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资料表示,患者年龄和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发病年龄越晚儿童过敏性紫癜就越容易复发,但是年龄下限值也存在差异[12]。大多研究资料表示,起病年龄大于10岁的患儿病情复发的概率越高,目前关于年龄影响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机制并无统一,但是专家推测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和年长患儿免疫反应较强于年幼患儿有关[13]。
5.2感染
感染是引起儿童过敏性紫癜的重要因素之一,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大部分患儿在病情发生之前的1-3周存在上呼吸道感染病史,病原体主要包含腺病毒、细小病毒B19、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支原体以及肺炎衣原体等[14]。也有临床研究资料证实感染和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呈现为正相关关系,目前关于感染诱发儿童过敏性紫癜的致病机制也并不完全明确,主要原因在于易感个体感染病原体以后会产生不同种类的炎性介质,会增加全身毛细血管通透性,还会导致患儿机体免疫平衡处于紊乱状态,激活了B淋巴细胞,对IgA产生刺激性作用后产生大量免疫复合物,在全身小血管壁沉积,最终会引起过敏性紫癜[15]。
5.3饮食状态
患儿自身的饮食状态也是引起过敏性紫癜的主要致病原因,经临床文献以及研究资料报道,过敏性紫癜患儿具有较高的食物不耐受率,发生概率为92.50%[16]。其中鱼虾、蛋类、乳类都是常见的食入性过敏原,在机体摄入以后对于机体产生刺激性作用,会产生特异性IgE抗体,导致机体处于致敏状态,在机体再一次接触同类变应原时和体内相应的抗体相结合,从而形成免疫复合物,在微小血管壁中成沉积,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血管通透性,会引起出血以及水肿等相关症状[17]。
5.4剧烈运动
目前关于儿童过敏性紫癜中剧烈运动产生作用的相关研究资料并不多,所得研究结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有研究资料表示,减少运动量会促进过敏性紫癜皮疹等相关症状快速消退,进而降低疾病复发率,由此可见剧烈运动会导致过敏性紫癜的复发概率增加[18]。在过敏性紫癜临床症状消退后早期患儿受损以后的血管并未完全恢复至正常状态,在此阶段内剧烈运动一定会加速血液循环,导致修复期毛细血管再次受损,从而增加紫癜复发的风险性[19]。
5.5病程
在过敏性紫癜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中指出病程大于1个月是导致过敏性紫癜复发的危险性因素,但是也有研究资料表示病程长短和过敏性紫癜的复发并无联系,因此病程和过敏性紫癜复发之间的联系并无统一定论,需要展开大规模随机对照研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
5.6持续性皮疹、皮疹反复发作
临床上有回顾性研究资料表示,如果持续性皮疹时间大于1个月和过敏性紫癜复发具有密切联系,研究资料中提出持续性皮疹可以作为过敏性紫癜复发的预测因素[20]。也有个别研究资料表示,在病情发展初期皮疹反复性发作大于3次是引起过敏性紫癜复发的易感因素,推测皮疹持续时间、皮肤反复发作导致变态型血管激发,会引起补体激活以及免疫复合物沉积,增加了皮肤小血管脆性,还会导致肾间质、肾小球之间发生炎症反应,最终会造成肾脏损伤,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持续皮疹会增加肾脏受累的发生概率[21]。
5.7胃肠道并发症
在过敏性紫癜中胃肠道受累比较常见,经调查研究资料证实大概1/4的患者在发生紫癜之前就已经存在胃肠道相关症状,在严重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肠穿孔、肠梗阻以及肠套叠等相关并发症,还有部分学者表示伴有胃肠道并发症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存在病情反复发作的情况。糖皮质激素对于缓解胃肠道症状具有积极意义,由此可见免疫亢进、胃肠道炎症反应是引起过敏性紫癜的关键[22]。
5.8肾损害
在过敏性紫癜中肾损害属于比较严重的并发症,患有此疾病的患儿长期预后的决定性因素在于肾损害严重程度。据统计学研究资料证实大概20-50%的患儿都会出现肾脏受累情况,主要表现为单纯血尿以及蛋白尿,可能逐步会进展为肾衰竭、肾病综合征。多个研究结果也显示肾损害是造成过敏性紫癜损害的危险性因素,尽早采取治疗以及干预措施对改善预后具有直接影响。
5.9实验室指标
血小板参数和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具有密切联系,例如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等,其中血小板计数可以充分反应血小板生长状态,这是造成过敏性紫癜的危险性因素之一。血小板计数处于升高状态时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会形成肾小球毛细血管中的微血栓形成,会造成肾脏损伤,因此血小板对于过敏性紫癜的复发机制主要在于血小板升高会带来潜在的肾损害情况[23]。因过敏性紫癜存在免疫功能紊乱的情况,自然杀伤细胞表达功能下降,机体中的T淋巴细胞逐步衰竭,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免疫球蛋白,由此可见免疫球蛋白和过敏性紫癜复发具有密切联系,发生复发的可能性越大。外周血单核细胞属于未成熟的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作用,和单核细胞参与血管免疫反应具有密切联系,是引起过敏性紫癜复发的预测因素。除此以外凝血功能指标、 IgA型抗中性粒细胞质抗体以及IgM型抗磷脂抗体也属于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预测因素。
总结
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复发率比较高,发病年龄晚、剧烈运动、食物过敏、感染、皮疹持续时间、消化道并发症、肾损害以及血小板计数等实验室指标都是复发的危险因素。目前临床现有的研究结论并未统一,因此对于上述结论需要加大样本量展开对照研究进行验证,对于伴有上述危险因素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加强观察,尽早干预,从而降低复发概率。
参考文献
[1]陈冯秀,叶红,王世彪,等.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的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20,35(10):931-934.
[2]李小平,赵位昆,申小平,等.过敏性紫癜患儿发生紫癜性肾炎的危险因素及NLR、PLR变化分析[J].内科,2020,15(04):387-391+395.
[3]寇敏,赵丽君,吴芳,等.过敏性紫癜儿童肾脏损害预测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0,20(15):2502-2505.
[4]郭银霞.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伤的免疫因素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20,41(14):1776-1777.
[5]张颖,郝立成,杨金玉,等.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伤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后影响[J].中国医刊,2020,55(06):675-678.
[6]李艳,杨焕丹,朱磊,等.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临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20,48(05):615-617.
[7]宋均亚,闫旭,袭雷鸣,等.儿童紫癜性肾炎危险因素分析及风险预测模型的初步建立[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9,20(08):706-708.
[8]张连丰.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及血液灌流的治疗效果[J].现代仪器与医疗,2019,25(03):43-47.
[9]李新叶,代艳,陆元奉,等.儿童紫癜性肾炎的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9,12(06):630-633.
[10]曾传文,格桑德吉,达娃曲珍,等.高原藏族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9,29(06):742-745.
[11]关楠.平凉市儿童过敏性紫癜相关环境因素调查研究[J].医学信息,2019,32(11):144-146.
[12]张艳菊,王晓玲,赵立波,等.儿童过敏性紫癜药学服务方案的制订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7,15(10):56-59.
[13]刘继荣,姜婷,向赛,等.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9,38(03):1329-1334.
[14]刘翠云,陆睿,郭佳琦.探讨73例儿童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高危因素[J].宁夏医学杂志,2018,40(12):1158-1161.
[15]廖静,景清,吴艳梅,等.儿童过敏性紫癜消化道出血的血清学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19,45(01):44-46.
[16]丁亚婷,张罗丹,卢艳,等.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心脏受累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J].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18,39(11):748-751.
[17]黄志宇,唐清,云翔,等.儿童腹型过敏性紫癜发生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J].广西医学,2018,40(09):1004-1008.
[18]戴本启,张志梅,王华好.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海南医学,2018,29(09):1239-1241.
[19]张立文.儿童过敏性紫癜危险因素的分析及护理干预[J].全科护理,2018,16(10):1203-1204.
[20]关宇.影响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8):23-24.
[21]郑小涛.儿童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肾损害相关因素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32):43-44.
[22]王琳,吴小艳,彭华,等.儿童过敏性紫癜合并消化道出血的影响因素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7,17(30):5870-5873+5882.
[23]韦祝,常静,梁晓婷,等.影响儿童过敏性紫癜复发的临床相关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7,9(02):164-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