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丽慧
(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100039)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方法: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入院-会诊时间、会诊-导管室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可有效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急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急诊护理路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极易造成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等诱发患者死亡问题,其是指因冠状动脉受到连续性、急性缺氧缺血影响,从而导致的心肌坏死。近些年,由于我国人们生活方式的显著改变与老龄化问题的日益加剧,急性心肌梗死患病人数不断增多,严重威胁广大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指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在为患者提供准确性、规范性抢救措施的同时,对良好时机进行有效把握,对于患者生命保障以及预后的意义重大。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4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进行传统护理:以急诊室常规护理流程,对患者展开院前急救、氧疗、镇静镇痛处理;患者入院后,密切监测患者各项体征的变化,及时建立静脉通道,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之后实施针对性治疗护理。
观察组进行急诊护理路径:①成立路径小组。组长为护士长,并要求组员经验丰富、业务能力强、有责任心、善于沟通交流,弹性排班,落实护理责任制,组长领导组员。向专科医师征询建议,查阅急性心肌梗死文献资料,围绕本院实际情况,合理评估心梗护理流程,完善健全急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路径之前,对组员加强培训,旨在提高其心梗抢救操作技能、熟悉掌握急诊护理路径内容,促使其规范护理。与此同时,通过模拟演练,加强其应对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能力,并对组员考核,要求每位组员掌握。②急诊护理路径流程。急诊护理路径小组人员收到急性心梗患者急诊信息之后在5min内出诊并尽快赶往现场,途中护理人员用电话联系并指导陪护人员安慰患者,使其情绪保持平和状态;指导陪护人员帮助患者保持舒适、正确的体位;急诊护理路径小组人员达到患者所在地之后,立即展开抢救,戴面罩氧疗、镇痛、镇静、建立静脉通道;针对惶恐不安、过于紧张的患者,及时予以心理疏导缓解压,减轻其负面心理,以免加重患者心脏负担;将患者转送入院急诊室后,分诊护理人员对患者予以初步检查、评估,接诊后病情评估工作时间不得>30s;全程开启绿色急救通道,先救治、后付费,及时将患者送入急诊室抢救。评估完患者病情之后,组长统一调度组员,抢救模式以准确、快速,定位、定时、定责、定人为主,将“危急值”报告落到实处。30s内为患者提供心电监护、高流量氧气,1min内做好血氧饱和度、血压检查,2min内建立静脉通道并连接体征检测仪,3min做好血样采集工作。与此同时,按照医嘱,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围绕患者具体情况进行镇痛处理。急诊抢救时,联系手术室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前准备,密切观察患者心律是否失常以及有无心力衰竭、休克。PCI术前穿刺静脉留置针,进行过敏试验,予以300mg肠溶阿司匹林+300mg氯吡格雷,双侧手腕及右侧腹股沟备皮。完成急诊抢救之后,迅速将患者转送到手术室。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会诊时间、会诊-导管室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抢救成功率、心肌梗死复发率及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率。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各项急救时间比较
观察组入院-会诊时间、会诊-导管室时间、球囊扩张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属于临床常见病,是因为心肌血氧缺失所致,具体表现为胸部疼痛不适、心律严重失常、循环障碍、心力衰竭,可见白细胞、心肌受损标记酶显著提高。该病多变、进展快、发病急、病情十分凶险,可导致患者心力衰竭、休克,甚至危及着患者的生命安全健康。病情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进展,故而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尽早予以有效的救治,这对于患者预后改善的意义重大。临床急诊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过程中所配合的急救护理措施越规范且针对性越强,便可缩短各个操作环节时间,抢救成功率因此就会越高,患者预后恢复就会越快。
急诊护理路径由急诊护理人员围绕急性心肌梗死特点,制定一系列护理计划,实施路径式护理后,可避免资源浪费,减少不必要的操作环节,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急诊护理路径模式下,纵坐标为护理内容,横坐标为抢救时间,制定护理路径表,包括院前急救、急诊接待、分诊评估、常规检查等护理内容,避免了护理盲目性、随意性。
急诊护理路径的应用具有十分确切的效果,值得临床将其作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首选。
参考文献:
[1]唐越.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6):375-376.
[2]胡芬.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干预对抢救效果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23):4213-4215.
[3]何艳梅,蔡炜恩,李彩虹,伍景阳.急诊护理路径联合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3):72-74.
[4]叶丽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应用急诊护理路径的价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9,9(33):44-46.
[5]孟庆雪.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脉介入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9,31(21):133-134+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