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岳刚 蔡林祥 王石林 李雪峰 赵海波 姚磊 夏跃品
(泸西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泸西652499)
【摘要】目的:探讨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患者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方法:纳入本院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所收治的共70例重型脑外伤病人为受试对象进行分析,使用奇偶数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共35例给予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研究组共35例给予分布控制性减压手术。对比两组病人Barthel、NCSE、GCS指数评分、两组病人预后、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病人在其术后6个月的Barthel、NCSE、GCS指数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病人的预后良好几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预后不良肌瘤病几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病人术中急性脑膨出、术后迟发伤侧脑内血肿、迟发对侧及颅内出血或枕部硬膜外血肿发生率均比参照组低,差异显著(P<0.05),两组术后脑梗死发生率相当,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型脑外伤病人实行分布控制性减压术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预后状况良好,安全性及可行性较高。
【关键词】分布控制性减压;重型脑外伤;安全性;可行性
重型脑外伤是一项临床常见疾病,近来随着我国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不断增加,患重型脑外伤疾病者数目也不断增加,给病人自身及家庭均带来严重不良影响[1]。现阶段临床通常采取开颅减压手术治疗此疾病,但此方案极易导致硬膜外血肿、脑梗死及迟发性脑内血肿等不良并发症,有着极高的致残率、死亡率。日前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有资料显示,实行分布控制型减压手术能取得显著疗效[2]。本文通过选取分布控制型减压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并研究其取得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基线资料
纳入本院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所收治的共70例重型脑外伤病人为受试对象进行分析,使用奇偶数法将其等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参照组共35例给予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研究组共35例给予分布控制性减压手术。参照组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19~65岁,平均年龄(45.80±6.52)岁。研究组中,男25例,女10例,年龄18~69岁,平均年龄(46.22±6.90)岁。纳入标准:全部病人均被确诊为患重型脑外伤;均接受颅脑CT检查,均存在多发性血肿、脑内单发、脑挫裂伤及脑出血等情况。排除标准:并发糖尿病、高血压;并发肾、肝、肺等器官疾病者;患硬膜外血肿者;并发其他疾病。对比两组基线资料均衡性良好,存在可比性(P>0.05),且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批准,严格遵循伦理学原则。
1.2方法
参照组予以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及开颅血肿清除手术治疗。使参照组病人接受全身性麻醉手术,病人均需保持仰卧体位,根据实际CT视图明确具体开颅位置,保证血肿得以完全清除,将硬脑膜缝合,置入引流管。
研究组给予分布控制性减压手术,具体如下:①初步减压。观察病人有硬膜下血肿情况时,应选取CT扫描明确血肿位置,对于血肿较厚处,应设定切口,实行骨膜分离,选取尖刀于病人硬脑膜部位行“十”字形状切口,释放出剩余的少量血肿液体。②逐步减压。加快骨瓣与皮瓣在短期内成形,形成骨瓣后,病人原骨表层表现突出,具体显示悬浮状态。③适当通气。将硬脑膜与骨瓣处分离,通过过度采气方案保证收缩压数值处于正常水平。④清除硬膜下大部分血肿。弧形剪开颞极至蝶骨嵴的硬脑膜皮肤,将硬脑膜下血肿块推压流动至切口部位,使硬脑膜下血肿逐步流出清除。针对部分脑挫裂伤病人,可选择清创的治疗方案。⑤彻底减压。应于病人硬脑膜组织部位进行放射性分离,使用湿纱布、脑棉遮盖住病人正常脑组织部位。⑥将残留血肿及时清除。将病人脑膜完整缝合,提前做好止血预防,置入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术后6个月病患的Barthel(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NCSE(神经行为认知状态情况评分)、GCS(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情况,记录两组病人的GOS(格拉斯哥结局)评分及术中、术后发生并发症情况。GOS:预后不良:1~3分;预后良好:4~5分。
1.4统计学处理
数据予以SPSS20.0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χ2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t检验,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术后6个月两组病人的Barthel、NCSE、GCS指数情况对比
研究组病人在其术后6个月的Barthel、NCSE、GCS指数均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表1)
3讨论
重型脑外伤多因人体颅脑组织受损造成,给病人自身生命带来较大风险。重型脑外伤一般伴颅骨骨折,整体治疗较为困难,死亡率较高。临床上主要选取去骨瓣减压手术进行治疗,降低其给病人脑干带来的压迫性[3]。临床一般治疗过程中,重型脑外伤病人大多伴有血管中枢调节神经受阻、脑血流回流异常等情况,进而造成并发症的发生,给病人人身安全带来较大威胁。分步控制性减压术能清除人体骨瓣颅内血肿及挫伤组织,缓解人体脑干压迫性[4]。选取大骨瓣减压方案可阻断人体恶性疾病的发展,但其会增加病人发生脑膨出的记录。
本文研究显示,研究组病人在其术后6个月的Barthel、NCSE、GCS指数均明显高于参照组,研究组病人的预后情况优于参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参照组(P均<0.05)。该结果与冯伟[5]等人结论存在一定程度的一致性。结果表明,分布控制性减压方案通过初步减压、逐步减压、彻底减压、通气及清除多余硬膜下血肿等方案使病人颅内压得以稳定,提升了手术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较于常规去骨瓣减压手术,分布控制压手术充分考虑病人的颅内压作用,保护了病人血管运动神经中枢,有效控制病人颅内压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重型外伤病人实行分布控制型减压术能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预后状况良好,安全性及可行性较高。
【参考文献】
[1]窦建胜,郑冀,李君辉,等.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临床应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8,017(010):1028-1030.
[2]冯裕修,高振军.分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脑外伤的效果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8,10(24):133-134.
[3]张毓, 千超, 李峰,等. 控制性阶梯式颅内减压术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有效性及NIHSS评分的影响[J]. 创伤外科杂志, 2020, v.22(04):80-81.
[4]岳培东. 分步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应用[J].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18, 031(002):118-121.
[5]冯伟.逐步控制性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19, 031(004):44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