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湿包管理在消毒中心的应用现状及进展探析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刘琴
[导读]

刘琴
(江苏省泰州第二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江苏泰州225500)
摘要:高压高温蒸汽灭菌法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主要的工作方式之一,有着高效、快捷、环保、安全等多方面的优势,是院内消毒供应室使用最为广泛的工作方式。但高压高温蒸汽灭菌法的临床应用并不是万无一失的,其中湿包现象是影响高压高温蒸汽灭菌法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医院消毒供应室明文规定,经过高压高温蒸汽灭菌护的医疗器械、敷料物品若存在灭菌后比重大于灭菌前比重3%的情况,不可将该类医疗医疗器械继续当成无菌医疗继续使用。本次进展综述中,基于消毒供应室湿包管理进行分析,探讨湿包定义、诱发因素、管理措施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展,探析消毒供应室未来发展中应该如何降低湿包现象的出现,提升其工作质量的进展。
关键词:湿包管理;消毒中心;应用现状;进展

   消毒供应中心的完善运行是医院医疗器械符合无菌标准的重要保证,更是保证医院医疗质量、促进临床干预价值有效提升的基本保证。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诸多工作质量影响因素中,湿包现象的影响不可谓不严重。本次研究中,基于医院消毒供应室的运行工作中,探析湿包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质量影响,并基于提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进一步落实科室工作质量。
一、湿包定义分析
   院内交叉感染很大程度上与医院医疗器械、物品的未充分消毒灭菌有关。医院医疗器械、物品的消毒与清洁均在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故消毒供应中心市医院院感事件的源头之一,提升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能够极大地减少院感事件的发生。而影响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相关因素中,湿包现象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消毒供应中心主要的消毒方式为高压蒸汽灭菌法,通过高温高压作用下,消灭医疗器械、物品上残留的细菌、病毒,但是高压蒸汽灭菌法的临床干预中,湿包现象的出现对高压蒸汽灭菌质量有着极大地影响。所谓湿包现象,是指在高压蒸汽灭菌过程中,医疗器械、物品自身比重高于灭菌前3%,称之为湿包现象,也有着阴性湿包与显性湿包之分,其中显性湿包就是比重过大的湿包现象,隐形湿包虽然本身无菌,但是包裹内水分会形成虹吸原理与外界形成液体通道,致使细菌、微生物进入无菌包,导致相关医疗器械的二次感染[1]。
二、湿包形成原因
   消毒供应中心出现湿包现象的主要原因与设备因素、工作质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1)设备因素
   湿包现象出现的相关影响因素中,基于设备的影响因素主要为蒸汽质量、温度、冷凝水等设备影响因素。当相关设备存在质量问题,如为及时清除灭菌器前部、排气孔过滤器纤维、沉淀物出现堵塞现象后,冷凝水的排水率、真空率均会受到严重地影响,导致蒸汽质量不合格,导致湿包现象的发生。同时灭菌过程中的断水断电等小概率事件也有着导致湿包现象发生的概率。



   (2)外包装因素
   消毒供应中心进行高压蒸汽灭菌的医疗器械包总重量不得超过7kg,医疗敷料包总质量不得超过5kg;同时在体积方面也有着明确地要求,如:下排气式高压蒸汽灭菌容器中,医疗器械、敷料体积不得超过30*30*25(cm),脉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容器中医疗器械、物品的体积不得超过30*30*50(cm) ;同时基于不同包裹选择不同的外包装材料也能有效地降低湿包现象的发生,其中棉布因吸水性强的物理特点,在湿包率方面可达到22-24%。皱纹纸蒸汽穿透力强、抗水性好,在湿包率方向最低。
   (3)冷却干燥因素
   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时间最少要保持在30min以上,在完成灭菌后打开容器舱门,待冷却至室温状态后在进行医学器械的移动,但是基于医疗器械外包装敷料的不同,在冷却时间方面长短不一,过早的移动医疗器械可能会导致湿包发生率增大。
   (4)器械摆放因素
   在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中,若高温蒸汽消毒容器内医疗器械包裹摆放过近、或者医疗器械与灭菌容器内壁贴合,会因冷凝水的原因知识外包装浸润,造成湿包现象的发生。故在灭菌容器中的器械摆放中,避免器械包裹与灭菌容器内壁接触或者器械包裹自身之间的接触,同时在摆放上也需要注意,上层摆放敷料、织物;下层摆放玻璃、金属器皿、有口器皿需要倒放,避免冷凝水的凝聚[2]。
三、湿包管理措施
   (1)PDCA循环法
   PDCA循环法是指做出计划(P)、实施(D)、过程检查(C)、结果处理(A),通过四个环节的实施,在消毒供应中心的质量管理方面进一步提升管理质量,有效保证医疗器械的消毒结果,降低湿包率,将院感风险在源头上进行控制,有效提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无菌化工作能力[3]。
   (2)六西格玛管理法
   六西格玛管理法的实施需要组建专门的管理团队,基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进行分析,将其制成一张流程图表,明确每一步的流程顺序,通过组内“思维风暴”对湿包原因进行分析,并基于分析出来的影响因素进行控制,将其中可控因素的影响概率尽量剔除,不可控因素的影响概率降到最低,有效地实现消毒供应中心的质控管理[4]。
   (3)品管圈管理
   品管圈管理模式通过将工作性质相似的工作人员组成质控小组人员的干预模式,基于员工职业性质,通过多人联合更好地对工作过程中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管,合理分工,共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异常问题[5]。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管理,在针对于湿包现象的发生原因,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质量管理方面,结合医院医疗器械的实际使用情况,将消毒供应中心的临床干预中,将消毒管理质量进一步向科学化、合理化、标准化发展,完善管理制度,降低湿包现象的发生率,保证消毒供应室的质量,进一步医院医疗干预质量。
参考文献:
[1]欧春红. 基于湿包管理在消毒中心的应用进展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 009(023):128-130.
[2]杨少榕. 品管圈管理在消毒供应中心降低手术器械湿包率的应用[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 2020, 005(007):P.162-163.
[3]吴淑华, 丁艳欣. PDCA 循环在消毒供应中心控制湿包管理中的应用[J]. 幸福生活指南, 2019, 000(016):P.1-1.
[4]毕倩文,骆丽丰,王月香.六西格玛管理方法联合PDCA循环法对医院可复用器械集中消毒供应管理质量的影响[J].全科护理,2020,18(16):2004-2007.
[5]郭春艳.品管圈在消毒供应中心湿包控制中的应用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8):3437-343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