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义市居民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分析及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 陈兴翠 杨松 张世兰 张弟美
[导读]

    陈兴翠 杨松 张世兰 张弟美
           (贵州省兴义市疾控中心;贵州兴义562400)

   摘要:【目的】调查兴义市居民的健康影响因素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方法】通过随机整群抽样,对兴义市辖区25个乡镇,抽取15~69周岁的居民1250名采用纸质问卷进行现场调查。【结果】项目知晓率在62.8~89.69%之间。电视、手机、宣传资料等为获取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调查人群水果摄入量偏低、习惯喝牛奶的人群占比小,缺少体育锻炼,存在吸烟、喝酒等不健康的生活行为;居民较为关注养身、保健、食品药品和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艾滋病、结核病、流感防护等知识,对创口包扎、火灾逃生及自救、气管内异物阻塞急救等健康技能比较感兴趣。【结论】居民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同程度存在,健康意识在逐步提高,健康知晓率呈上升趋势。居民需要多元化健康教育方式,需要建立社区健康知识共享体系,强化互联网媒介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关键词】居民;健康教育;需求;评估;对策
    健康教育是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开展其它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重要内容和方法,是解决公众健康问题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是提高全人群健康素养的主要手段[1]。健康教育以教育为中心,以社区居民为对象,以健康知识教育和干预为手段,以提高居民的健康认识、普及健康知识、培养健康行为、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预防和控制疾病为目的,施以有组织、有计划、有措施、有评价的社会活动[2]。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委提出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并强调要“普及健康生活方式,提升全民健康素养”;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
   通过调查贵州省兴义市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分析影响健康的因素,为社区制定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市15~69周岁常住居民1250名。
   1.2 方法
   1.2.1 抽样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兴义市辖区25个乡镇(街道),抽取15~69周岁常住居民1250户,每个乡镇抽取50个家庭户,现场入户调查时,把在家符合调查的对象全部登记(外出人员不登记),用Kish表抽取一名家庭成员作答。
   1.2.2 调查方法及要求。(1)问卷设计 根据本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健康教育工作开展需要自行设计调査问卷。(2)问卷内容 包括辖区人口学特征,项目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知识关注情况及辖区健康教育宣传需求6个方面共58项内容。(3)调查方法 2019年12月,采用纸质版问卷,现场作答。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乡村两级健康教育人员入户对被调查对象讲解调查目的及方法,文化程度高的自填问卷作答,文化程度低或不识字的由工作人员念题目后,调查对象作答,工作人员现场填写答案。(4)问卷合格判断  ①按要求完成全部答题的问卷;②年龄在15岁—69周岁;③在兴义居住满半年以上居民。本次共发放问卷1250份,收回合格问卷1198份,合格率95.84%。
   1.2.3 统计方法。所得数据经SPSS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构成比来进行统计描述。健康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人数合格1198人,其中,男性569人,女性629人;年龄以21~35岁组居多占39.9%;学历以初中最多占32%;职业以农民最多占36%;家庭人口结构以6口之家为主占71%。2.2 项目知晓率。调查显示,项目知晓率达60~79%的6项,达80~90%的3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知晓率均未达90%,有待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
   2.3 健康行为形成率。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种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每天饮水量、规律就餐、膳食搭配、水果摄入量、睡觉时间、吸烟、饮酒、运动。
   2.4 健康知识知晓率。知晓血压正常值占76.77%;知晓糖尿病危险因素占78.99;知晓艾滋病和乙肝传播方式分别为73.62%和76.71%;知晓运动对健康的好处占94.82%;知晓被狗咬伤须及时处理和接种疫苗的占92.74%。
   3、讨论与对策
   3.1 提高居民对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全面认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自2009年启动以来,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通过近几年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群众虽然得到了服务,但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认识仍然不够全面,项目知晓率60~79%的占6项,80~90%的占3项,知晓率均未达到90%。根据城市和农村健康需求不同,有针对性、连续性、综合性、规范化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3]。
   3.2 增强居民健康教育意识,鼓励自我健康管理。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多种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根据本市居民不健康的生活习惯,应在社区以倡导和普及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为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健康中国行-全民健康素养促进活动”,以《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为重点内容,进行健康素养知识传播,不断提高居民的健康意识,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健康为中心。在健康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健康管理“零级预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开始重视健康,鼓励居民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自我健康管理、自我健康维护,做到健康教育知信行。
   3.3 提升社区居民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应用。调查显示,知晓运动对健康好处以及被狗咬伤处置方法、高血压和糖尿病危险因素、乙肝和艾滋病播方式和血压正常值等知识的人群占比较高。居民健康知识需求不断提高,健康知识知晓率不断提升,但城乡、地区、人群间的发展不均衡,大多数居民“知而不信、信而不行”导致“知行不一”,良好的态度并没有完全转化成健康生活方式的行动力[4]。
   3.4 开发群众易接受、可及性强的教育载体。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医学模式的转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经取代传染病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首要疾病,且呈现年轻化趋势,所以居民关注健康保健知识和慢病预防管理知识的意识在不断上升;健康知识需求不断扩大,开发群众易接受、可及性强的教育载体,拓展健康教育阵地,提升资料展示架、健康教育宣传栏和健康资料数量与质量,增强对群众的吸引力。
   3.5 利用现代互联网媒介和社区资源,实现健康教育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互联网现代媒介,实现健康教育档案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康档案、健康管理、健康评估和健康干预等全程一体化的健康信息网。
参考文献
   1. 陈阳, 程雪莲, 唐贵忠, 等基于 《“健康中国 2030” 规划纲要》 背景的健康教育创新机制探讨[J] .中国健康教育, 2018,34 (1): 71-73.
   2.周卉 王丽:再论社区健康教育[J]·医学创新研究〔2007.4(32): 143- 144〕;
   3.付晶 崔华欠 周霞等:广州市社区居民健康教育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护理研究〔2018.5(10):1574-1577〕。
   4.周月泉 彭红星 李建军:以需求为导向的健康教育对老年 COP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2017.28(3):122-12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