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良昆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云南昆明650011)
摘要:结肠癌属于恶性肿瘤的一种,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治疗时一般会使用手术、靶向药物以及放疗等综合性方式。就非手术治疗来讲,当前血管生长、细胞受体、信号传导等方面的靶向药物获得了广泛应用,最为常用的有帕尼单抗、西妥昔单抗、贝伐单抗等等,靶向药物运用于转移性结肠癌化疗中运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能够将患者实际生存期延长,促进患者在生命质量上的提高。
关键词:靶向药物;转移性结肠癌;疗效研究
相关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在结肠癌上发病率较高,仅次于胃癌以及肺癌,居于癌症发病率第三位,并且仍每年都在增长。在患有结肠癌之后,有一半以上患者会出现复发或者是转移情况下。就当前社会发展现状来讲,治疗转移性结肠癌属于结肠癌治疗中的棘手问题。传统治疗模式中,治疗结肠癌时主要是利用氟尿嘧啶的和其衍生物。近几年,希罗达、奥沙利铂、伊立替康等全新药物出现,药物在给药时的全新方式以及联合使用促进了转移性结肠癌在治疗时效果的提升。转移性结肠癌治疗中,靶向药物的使用具有毒副作用小、靶向性好以及有效性明显等多种优点,实际应用前景比较广阔[1]。
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方面的抑制药物
就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来讲,主要是在细胞表面附着,肿瘤发生与其联系紧密。它会参与到结肠癌的发展中,属于肿瘤生长和肿瘤分裂过程中的重要组成。在高表达情况下,往往会导致结肠癌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它与不良反应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帕尼单抗、西妥昔单抗属于这一受体的抗体,在治疗时取得的效果主要由KRAS出现的基因突变决定。在运用这一方式的进行结肠癌治疗之前,先需对患者KRAS实际情况进行监测[2]。相关研究显示,约有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的患者,KRAS基因当中十二位和十三位密码没有出现基因突变的情况下,治疗时使用帕尼单抗、西妥昔单抗会有所反应,对于野生型患者来讲,部分会出现治疗无效的情况。有百分之二十发生BRAF基因突变人群对于此种治疗方式的实际预后效果比较差。
(一)帕尼单抗
帕尼单抗属于单克隆抗体,具有人源头化学、亲和性强特点,实用时不良反应实际发生率比较低于。相关研究显示,帕尼单抗在治疗中的运用,联合使用效果与单纯治疗相比更优化,在运用联合的治疗情况下,无进展生存期与单纯治疗相比更长。
(二)西妥昔单抗
西妥昔单抗属于单克隆抗体,这一药物运用于联合化疗当中,细胞毒药物为伊力替康。奥沙利铂的属于临床中在进行结肠癌治疗时的常用药物,将这一药物和FOLFOX4之间联合运用于KRAS野生型方面的结肠癌治疗中,获得的效果与单纯利用FOLFOX4治疗的方式相比效果更明显[3]。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细胞分析分型在靶向药物选择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也表明了这一药物与奥沙利铂之间联合的安全性以及可靠性。但是并未证明奥沙利铂与西妥昔单抗之间联合运用于野生型KRAS患者当中的和运用于奥沙利铂与5-FU中的治疗效果。
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方面的抑制药物
血管生成会推动肿瘤生长,并使其向着恶性状态发展,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血管生长有促进作用,高度表达的与肿瘤转移和局部性复发的之间的联系紧密。贝伐单抗属于单克隆抗体中的一种,能够对血管生成进行抑制,将肿瘤细胞氧气供给、血液供给以及营养供给减少,进而实现对恶性肿瘤不断生长的有效抑制[4]。和化疗药物之间的联合使用,能够促进血管通透性的提高,并强化药物不断向肿瘤当中进行渗透的渗透性。研究发现,贝伐单抗与FLOFOX以及FOLFIRI的联合的治疗,获得的治疗效果比较明显,并且不良反应也较少发展。运用5-FU、卡培他滨、贝伐单抗开展的基础性治疗,已经成为转移性结肠癌在治疗时的最佳方案。在美国,多数运用FOLFOX与贝伐单抗联合治疗,联合化疗在失败之后,患者依然会运用贝伐单抗联合的方式,也可能实用单纯治疗方式,与无后续的治疗以及在后续治疗时并没有对贝伐单抗使用的患者相比,在生存期上会的得到明显延长[5]。在使用贝伐单抗进行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出血、高血压、动脉血栓等等。
三、血管的内皮生长的因子方面的靶向药物
贝伐珠单抗属于单克隆的抗体,具有重组特点,在使用过程中能够运用选择性方式对血管当中的内皮生长因子进行抑制,进而将血管当中受体和内皮当中生长因子的结合被抑制,并且使血管生成受到有效抑制。药物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使肿瘤含氧量以及肿瘤血流量情况得到改善,促进临床实际治疗效果的提高。这类药物在近几年临床中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运用,属于肿瘤治疗时的新靶向药物,包含能够结合的血管内皮当中生长因子,属于的人体抗原相关结构区以及单抗互补相关的决定区域,作用主要体现在可以和血管内皮中生长因子之间进行结合,避免和内皮细胞中表面受体之间结合。
除了上述药物以外,还有其它一些靶向药物,瓦塔拉尼便是其中一种,能够针对络氨酸激酶对的血管当中的内皮生长因子进行有效抑制,同时将下游出现的激活途径有效切断。
结束语:
总之,近几年在的进行非手术的治疗时,与血管生长、细胞受体以及信号传导相关靶向药物不断增多,并且得到了比较广泛的应用,将靶向药物运用于转移性结肠癌治疗中作用的和意义明显,能够将患者实际生存期延长,并使其生命质量得到极大程度提高,因此应加强对靶向药物在转移性结肠癌治疗时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曾茹,陈莉林,叶煌阳, 等.贝伐珠单抗靶向治疗转移性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研究[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6(7):155-157.
[2]张静,盛瑜,郭冰洁, 等.天然药物提取物对结肠癌的治疗进展[J].家庭医药,2017(10):139.
[3]张倩馨,孔妍.奥沙利铂与卡培他滨化疗联合阿瓦斯汀靶向治疗转移性结肠癌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9,14(2):87-90.
[4]刘莹,毛青青,郭欣, 等.XELOX化疗方案联合贝伐单抗靶向对结肠癌患者免疫功能、治疗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探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9,27(6):376-381.
[5]高兆亚,李明,顾晋.中国医师对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和指南认知的抽样调查报告[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20,23(11):1067-1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