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周雨 刘炳 彭力
[导读]

周雨 刘炳 彭力通讯作者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骨伤科创伤组;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的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本次选入的从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期间接收的52例骨折后肢肢体肿胀患者为例,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汤剂治疗,两组均于连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肢体活动能力以及治疗有效率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P<0.05);观察组TESS评分相比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中药汤剂在骨折后肢肿胀患者的治疗中,有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同时可以改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率较低,其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骨折;肢体肿胀;中药汤剂:治疗效果;安全性
  骨折是指骨结构出现连续性,完全或是部分断裂,其典型症状表现为:肢体出现运动异常、伤口出现局部的变形、活动肢体时能听到明显的骨擦音;伤口有剧烈的疼痛感,局部有瘀血肿胀、骨折后运动功能出现障碍[1]。骨折后患者肢体出现肿胀的原因是由于局部的血液或是淋巴液的滞留所致。本文主要针对本次选入的52例骨折后肢肢体肿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中药汤剂治疗该病的效果以及安全性。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将本次选入的52例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进行研究,选入时间:2019年4月至2020年5月,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40-71)岁,平均(57.52±1.11)岁;对照组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42-73)岁,平均(58.36±1.09)岁。两组均已确诊为骨折后肢体肿胀,而且均已排除服药依从性差以及临床资料不完整的患者;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性资料相比较,无较大差异(P>0.05),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包括:卧床休息,抬高患肢等的治疗,针对疼痛难忍的患者,均已给予镇痛药物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汤剂,处方:柴胡、泽泻、路路通、香附各取12g;青皮、郁金、陈皮、乌药、木香各取15g;泽兰10g,根据病情状况酌情加减,若是上肢肿胀患者加桂枝、羌活;若是下肢肿胀患者加牛膝与独活;以上药物均以温水煎煮,每日服用1剂,分为早晚两次温服。给予两组患者均持续性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肢体活动能力以及不良症状的发生情况。
1.3观察指标
  对于两组患者肢体功能的评价,总分为100分,HSS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肢体功能越强;不良症状发生情况,以(TESS)副反应量表进行评价,评分越高,说明不良反应越严重。疗效评价标准:有效:治疗后肢体最长径与骨折前正常状态相差不足0.2CM,3h内肿胀自然消失;显效:治疗后肢体最长与正常时相差0.4-0.8CM,肿胀会在6h内消失;无效:均未达到以上标准,且肿胀未见消失。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软件分析数据,以(x±s)表示评分数据,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治疗有效率比较
  两组通过采取相应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1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5.39%,差异为(P<0.05),详见表1。
2.2两组副反应量评分、HS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通过采取不同的方法治疗后,观察组的TESS指标评分为(8.52±1.63)分,相比于对照组的指标评分(9.65±1.61),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HSS评分为(92.46±1.55)分,显著高于对照的(81.62±1.78)分,组间差异为(P<0.05)。
3、讨论
  骨折后肢体肿胀在临床中比较常见,患者常表现为患肢酸沉、胀痛、肢体变粗等。骨折后肢体肿胀,也是一种外伤性炎症反应。究其原因,多是由于发生骨折后,毛细血管通透性升高,小血管破裂出血引起的血管内的液体向外渗透而出现的发射性疼痛和痉挛,导致患者静脉淋巴管出现瘀滞,即回血性的障碍。再加上患者发生骨折后,受伤的肢体需要长期固定,使得患者的肌肉回弹能力也会随之不断下降,进一步导致患者血管壁不断扩张,形成组织水肿的症状[2]。一旦发生骨折后肢体肿胀的症状,不仅会影响患者肢体活动功能的恢复,而且容易引发其他的并发症,从而对患者的日后肢体正常活动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当骨折患者出现肢体肿胀症状后,需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进行及时治疗,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3]。
  文中观察组所采用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该药方中的路路通,具有祛风通络、利水除湿的功效,用于本方案中,可治疗肢体痹通,消除水肿;香附,具有止痛的功效;泽泻具有利水渗湿泄热、降血脂的作用;柴胡,具有清热泻火、抗炎、镇静等作用,可以增加毛细血管的通透性;青皮,是一种理气药,性温味苦,可消除肿胀;郁金,可活血,改善气滞血瘀,有解痉、镇痛的作用;乌药,具有顺气、止痛的功效;桂枝,具有通络、缓解关节疼痛的作用;该药方中的所有药材,均有良好的药效作用,对于骨折后肢体肿胀患者的治疗有一定帮助[4-5]。在此项研究中,观察组采用的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方法,在有效率以及肢体活动能力方面,与对照组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在不良症状发生情况方面,两组TESS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根据研究结果得知,采用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其疗效显著。
综上所述,在骨折后肢肿胀患者的治疗中,联合应用中药汤剂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肢体活动能力,无明显的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其安全性高。
参考文献:
[1] 宋美玉. 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120例疗效分析[J]. 中国伤残医学,2018,26(23):76-77.
[2] 胡耀辉. 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80例效果观察[J]. 社区医学杂志,2017,15(6):59-60.
[3] 任明彪. 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研究[J]. 医药前沿,2017,7(8):83-84.
[4] 李红伟. 中药汤剂治疗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效果[J]. 大医生,2019,4(2):80-81.
[5] 张丽丽. 中药汤剂治疗肢体骨折肿胀的临床探讨[J]. 医学美学美容,2019,28(12):74-7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