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管理模式对康复期儿童哮喘性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李玲 练红英
[导读] 探讨康复期儿童哮喘性疾病患儿采用健康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

李玲   练红英通讯作者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儿科;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期儿童哮喘性疾病患儿采用健康管理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6例哮喘性疾病康复期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而观察组则运用健康管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完全控制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且部分控制和未控制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MMEF、FEF75、PEF以及FEV1水平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将健康管理模式运用在康复期哮喘性疾病患儿中,不仅可以控制病情,还能促进肺功能恢复,改善患儿预后。
【关键词】健康管理模式;哮喘性疾病;儿童;肺功能
  哮喘性疾病是儿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具有病程长、迁延不愈、反复发作的特点,不仅危害患儿健康,在一定程度上还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当前在治疗哮喘性疾病时,通常以对症治疗为主,但是单纯治疗无法满足患儿需求,尤其是康复期患儿,其肺功能变化和生活质量转化在一定程度上与护理效果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1]。但是常规护理以关注疾病自身为主,而忽略了患儿的身心需求,无法获得满意效果。因此,本文对健康管理模式运用在哮喘性疾病康复期患儿中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报道。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8年6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哮喘性疾病康复期患儿10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对照组年龄3-13岁,平均(7.6±3.4)岁,其中23例为女孩、30例为男孩;观察组年龄3-14岁,平均(7.7±3.5)岁,其中21例为女孩、32例为男孩。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等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包括日常巡视管理、用药管理等。
1.2.2观察组
  观察组则运用健康管理模式:①个性化指导。对患儿的基本资料进行收集,包括年龄、性别、病程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建立个人健康档案,有针对性的制定健康管理计划,并且加强与患儿及家属之间的交流和沟通,通过发放宣传册、播放视频以及开展讲座等方式,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包括病因、诱发因素、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等,及时解答疑问,使家属正确认识疾病,正视患儿自身病情,避免过度恐慌或焦虑,提高治疗配合度;②加强药物管理。运用简单易懂的语言,给患儿及家属讲解药物知识,包括药物名称、服药方法、剂量以及时间等,告知各种缓释和速效药物的应用特点、原则,指导家属正确运用药物吸入装置,告知其使用激素类药物的误区,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确保治疗效果;③随访。定期通过打电话、微信或QQ等方式,对患儿进行健康指导,对患儿的衣物、居住环境等是否存在过敏因素进行了解,叮嘱家长打开房间窗户,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消毒,衣被常晾晒,尽量为患儿营造安静、舒适的病房环境,并且合理安排患儿日常饮食,主要为清淡的、富含营养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尤其是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满足机体营养需求。
1.3观察指标
  运用C-CAT评分标准评价患儿康复效果,共7个条目,总分为27分,其中未控制为≤19分;部分控制为20-22分;完全控制为≥23分。同时,运用Masterscope肺功能仪测量两组肺功能,包括最大呼气中期流速(MMEF)、用力呼气75%流速(FEF75)、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以及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等。
1.4统计学分析
  由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组间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X2和t检验,以P<0.05表示有差异。
2.结果
2.1两组康复情况对比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完全控制率高,且部分控制和未控制率低,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见表1。


3.讨论
  哮喘性疾病作为长期作用的一个结果,因为药物治疗时间长,再加上药物不良反应,容易使患儿对药物产生厌倦感,降低服药依从性,从而导致疾病反复发作[2]。健康管理模式是以医患合作为基本前提,给予患儿全方位、多层次护理干预的一种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够使患儿顺利度过康复期整个阶段,另一方面还能为患儿提供重要的疾病信息,使患儿的恐惧心理减轻,提高治疗依从性[3]。在健康管理模式中,通过给予患儿及家长适当的健康教育,能够使其正确认识疾病,正视患儿病情,使患儿及加上的治疗依从性增强,使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从而对哮喘发作进行有效控制[4]。同时,对患儿的衣物、居住环境是否存在过敏因素进行了解,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常晾晒衣被,禁烟,并且合理安排患儿日常饮食,可以减少疾病诱发因素,增强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疾病发作[5]。
  综上所述,在康复期哮喘性疾病患儿的临床治疗中,通过运用健康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够提高疾病控制率,另一方面还有助于恢复肺功能,从而促进患儿康复,具有一定的推广运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张雅玲,孙文胜,李秋云.基层医院儿童哮喘综合健康管理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21):45-46.

[2]谭晓梅,刘卓勋,胡彬文,杨京华.儿童哮喘中西医健康管理系统构建与思考[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6(2):131-132.

[3]陈芳,陈实,李莉.健康管理模式对康复期儿童哮喘性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6(4):583-585.

[4]王晓芬.健康管理理念在儿童哮喘防治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25):134-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