娜日苏
(锡林郭勒盟蒙医医院六病区;内蒙古锡林郭勒 026000)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标识在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120例患者参与本研究,按照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安全管理)与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加以护理标识),每组60例,对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其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有利于提高安全管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
【关键词】护理安全管理;护理标识;应用
前言
护理安全安全是医院安全管理中的重要部分,其管理效果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与医院的整体声誉[1]。但在实际护理过程中,常因各种因素导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安危造成不良影响,所以,临床护理中应重视加强护理安全管理。以往常规护理安全管理中,其措施往往仅局限于加强监测、警惕不良反应等方面,但其效果一直未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护理标识是护理工作中的非常重要的工具,可以为护理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建立一个安全有效的预警系统,对护患双方均起到警示的作用[2]。基于此,我院将护理标识运用到医院护理安全管理中,并就其效果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于我院收治的120例患者参与本研究,按照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在18-78岁,平均(55.12±5.51)岁。观察组中男33例、女27例;年龄18-80岁,平均(55.51±5.37)岁。两组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缓和均为住院患者,排除重症昏迷、伴有意识障碍、语言障碍的患者。本研究已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安全管理,即: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预测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并做好防治方案;做好管道护理,定时观察管道有无弯曲、脱落的情况。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应用护理标识,即:①腕带标识:腕带标识可以方便识别患者,男性使用蓝色腕带,女性使用粉色腕带,护士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填写相关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住院号、床号、诊断,告知患者有关腕带的注意事项。②床头标识:床头标识上应详细写明患者的个人基本资料、入院时间、科室、主治医师、责任护士、诊断情况以及过敏史等;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身体状态、肢体功能、心理状态等对其护理风险进行评估,将其护理分为一级护理、二级护理、三级护理,风险越高,护理级别越高,在床头标识上表明患者的护理级别;标记饮食标识,如红色代表进食、黄色代表鼻饲、绿色代表正常进食等;同时挂上风险警惕标识,如预防跌倒标识、预防压疮标识。③用药标识:用蓝色标签标识内服药物,用红色标签标识外用药或消毒剂;针对因病情需要使用特殊药物的患者,应在其输液架上放置“特殊用药”标识;高危药品应放在专门区域,并使用“高危药品”警示牌标识。④管道标识:针对留置管道的患者,应在其管道与引流袋周围醒目位置贴上管道标识,写明管道名称、置管刻度、置管日期等,如胸腔引流管的标识牌应贴于管道上与床沿平齐处、气囊导尿管标识牌应贴于气囊分叉段处。⑤消毒隔离标识:建立无菌区标识与非无菌区标识;医疗器械每次消毒后,详细注明消毒时间、消毒人员等信息;医用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标识。
1.3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护理不良事件(跌倒坠床、管路滑脱、操作失误、用药错误)发生例数。
(2)评估患者护理满意度,使用我院自拟的问卷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内容有医务人员态度意识、操作技术、护理效果等,评分范围0-100分,分值越高,护理满意度越高。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使用检验计数资料,若P<0.05,则可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
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为(80.76±5.53)分,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平均为(93.48±4.57)分,可见观察组高于对照组(t=8.87,P<0.05)。
3.讨论
护理安全管理一直是医疗服务中的重点任务,在护理过程中,若稍有不慎,极易引发一些影响患者诊疗结果、增加患者痛苦与负担的护理不良事件,影响医疗工作的正常运行以及患者的人身安全。所以,医院必须提高对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视度。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极大程度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常规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往往仅局限于治疗效果的辅助上,在提高医务人员安全警惕性方面并没有很大的效果,所以其管理质量也一直未能得到持续性的改进。护理标识是对护理工作中需要特别警示提醒的环节进行特征标识的重要信息,在院内使用统一、规范、醒目的护理标识,能够对医务人员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从而提高其对预防和控制护理不良事件的意识,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3]。本研究中,我院在护理安全管理中运用腕带标识、床头标识、用药标识、管道标识以及消毒隔离标识等护理标识,使护理安全管理质量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比如运用腕带标识和床头标识,能够有效保证医务人员在执行医疗或护理工作时准确快速地对患者进行识别,防止因识别错误而造成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在用药标识以及管道标识的警示与提醒之下,能够使医务人员及时发现患者用药或留置导管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排除隐患,做到防患于未然[4]。使用消毒隔离标识,有利于增强医务人员自觉遵守无菌操作原则的主动性,以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院内感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研究中,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标识不仅可以对医务人员起到警示提醒的作用,还可以给患者一种温馨、舒适的感觉,患者易于接受,并自觉遵守院内规章制度,体现出一种人性化管理,所以有利于提高其满意度[5]。
在护理安全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有利于避免或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护理安全管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高。
【参考文献】
[1]梁丽.护理风险警示标识运用于儿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意义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1):230-231.
[2]张丽.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护理标识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3):187-188.
[3]张冬梅,李春笋,李媛,等.护理标识在腹部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下旬刊),2020,27(3):59-61.
[4]楚晓飞,卢峰育,李小娟,等.管道标识在胸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临床研究,2019,27(9):183-185.
[5]刘林丹.护理标识在泌尿外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20,24(9):1325-1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