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杨剑红
[导读] 研究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实施凝聚胺技术的临床效果。

杨剑红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1000)
【摘要】目的:研究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实施凝聚胺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以随机法对2019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280例体检人员血液样本实施分组,每组纳入140例,参照组实施盐水法检验,实验组实施凝聚胺技术,对两组体检人员血液样本临床输血检验情况实施比对。结果:实验组体检人员血液样本检验阳性率与参照组比较,P<0.05,有数据指标统计学的分析意义。结论:将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凝聚胺技术;临床输血检验;应用效果

   输血是常见的一种临床治疗方法,在贫血或出血性疾病患者中比较常用,输血治疗能够保证患者具有稳定的血液循环,确保顺利实施治疗工作,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但临床输血前需要增加用血检验水平,提升输血有效性和安全性,防止发生血不合理用血现象[1-2]。本文主要阐述了将凝聚胺技术和盐水法检验用于2019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收治的280例体检人员血液样本中的临床价值及其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9年8月至2019年8月期间诊治的280例体检人员血液样本采取随机法将样本进行样本随机分组,实验组(n=140)女性与男性之比是7:7,最大年龄60岁,最小年龄20岁,中位年龄数值(42.21±4.51)岁。参照组(n=140)女性与男性之比是8:6,最大年龄61岁,最小年龄19岁,中位年龄数值(41.54±4.25)岁;比对两组体检人员血液样本涉及的临床基础资料,P>0.05,无统计学数据指标论证意义。
   纳入样本:入组样本均能够完成健康体检,具有正常认知功能,且全部知晓本次研究内容,得到医院伦理会批准。
   排除样本:存在血液系统疾病人员;妊娠期或者哺乳期人员;存在精神疾病人员。
1.2 方法
   入组样本均需要提前1日进行电话预约,相关人员需要告知体检者保持清淡饮食,且10点之后需要禁水、禁食,确保作息规律,采集两组样本5ml次日清晨空腹静脉血。
   参照组开展盐水法检验,将2ml血液注入到干燥清洁试管中分离血清,并且加入盐水试剂,建立5%的红细胞盐水悬液后开展2分钟低速沉淀处理。
   实验组开展凝聚胺技术,分别编号处理两只试管,在1号试管中分别先后滴入2滴献血者红细胞悬液及其3滴受血者的血清,保持5%浓度;在2号试管中滴入3滴受血者的血清滴、2滴献血者红细胞悬液,保持5%浓度:同时根据凝聚胺试剂盒操作说明实施血液检验。
1.3 指标数据分析
   比对分析实验组和参照组体检人员血液样本特异性凝聚与非特异性凝聚消失时间、检验阳性率。
1.4 统计数据方法
    采取SPSS21.0 for Windows 统计学软件包对280例体检人员血液样本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以率(%)的形式实表示实验组和参照组检验阳性率、特异性凝聚与非特异性凝聚消失时间,行卡方检验,P<0.05,有数据指标统计学的分析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比对实验组和参照组体检人员血液样本特异性凝聚与非特异性凝聚消失时间
   实验组体检人员血液样本在180s内特异性凝均未消失,参照组有79例在5~10s内非特异性凝聚消失,有61例在11~20 s内非特异性凝聚消失,并且于2ls后非特异性凝聚均消失。


3 讨论
   输血是目前重要的一种医疗方法,存在有效性、安全性等优势,越来越得到临床认可和关注。在输血治疗后因免疫系统及其异体输血的影响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可能损伤抗原细胞,如形成比较严重的损伤,容易诱发溶血性输血反应,不但会降低临床疗效,还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输血前需要将临床用血相关检验工作切实做好,提升输血有效性和安全性[3]。
   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凝聚胺技术,使红细胞表面唾液酸进行中和可逆非特异凝聚作用,并且主要是检验红细胞免疫球蛋白IgG抗体[4]。在输血检验过程中应用凝聚胺技术基本原理实际上就是凝聚胺自身携带正电荷,能够有效中和负电荷,溶解后能够通过自身携带正电荷结合红细胞,能够显著降低电位,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能够完全展现出红细胞自身的非特异性凝聚作用,充分展现凝聚胺与红细胞悬液的中和效应,进而对细胞表面丧失所需要的电荷进行扩散,此外,能够依据临床反应结果,全面观察和监测血液中是否有抗原存在。凝聚胺技术用在临床血液检验中,不但能够检出红细胞表面抗原,针对特异性抗体、不完全抗体的检出率相对比较高,为后期预防溶血现象提供参考,此外,凝聚胺技术还具备配合试剂、操作简单等临床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相关检验结果[5]。
   此次数据计算表示,实验组与参照组体检人员血液样本检验阳性率比较,P<0.05,有数据指标统计学的分析意义。
   综合以上结论,将凝聚胺技术应用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相比较盐水法检验更具临床优势。
参考文献:
[1]林娜娜.分析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凝聚胺技术的优势及应用效果[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9):169-170.
[2]达珍.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2):184-185.
[3]任秀丽.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探究[J].世界复合医学,2020,6(3):76-78.
[4]张开资.凝聚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2):143-144.
[5]尤晓光.探讨凝聚胺技术在检验科临床输血中的优势及应用效果[J].国际感染杂志(电子版),2018,7(3):160-16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