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玥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神外一区;江苏泰州225500)
【摘要】:目的:为分析探讨中医护理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时间内,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5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评估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肢体活动能力。结果:实验组NIHSS评分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FMS评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而能够提升患者预后肢体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功能;肢体活动能力;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高发于中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发病时患者会出现剧烈的头痛、眩晕、恶心,严重时患者将处于昏迷状态。临床上应给予患者积极的治疗,当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后,还需要对患者实施细致的护理,以此来帮助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1]。鉴于此,我院对部分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了中医护理,并研究分析了中医护理方式临床有效性。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2019年9月-2020年9月时间内,我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各35例患者。患者年龄49-73岁,平均(62.3±6.3)岁,其中男性患者58名,女性患者12名。患者既往病例中显示均有高血压病史,经查体后证实患者脑出血,两组患者基本信息无太大差别(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患者经过急救后回到病区接受护理,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即遵医嘱对患者实施降压护理治疗,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恢复情况。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护理方式,具体内容包括:①针灸护理: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消毒患者针刺部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患者的足三里、曲池、合谷、心俞、涌泉等穴位进行针灸。进针时要保持垂直,进针深度保持在1.5cm左右,可以搭配电针进行治疗[2]。②按摩护理:在针灸前,可对患者相应的穴位进行点按。同时要对尚未恢复活动能力的患者,进行按摩。按摩时间选择在早晨9点-10点,以及患者入睡前,单次20分钟左右,按摩的力度要由轻到重。同时要对患者上下肢的穴位进行揉按,以此来促进患者血液循环[3]。③情志护理:待患者恢复意识后,要与患者多进行有效的沟通,疏导患者紧张情绪,减少患者心理压力。
1.3评价指标
1.3.1护理前后,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法(NIHSS),评估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1.3.2护理前后,采用功能性动作模式筛查(FMS),评估两组患者的肢体活动能力。
1.4结果统计
用SPSS23.0分析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用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用、%检验表示,两组比较(P<0.05),统计学有意义。
2、结果
2.1评估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经过对比,实验组NIHSS评分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讨论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突发性疾病,大多由于高血压患者情绪激动所致。发病后情况较为紧急,在中医学中隶属于脑中风的诊断范畴。而中医对于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的治疗一直有着较为突出的临床效果。因此,我院在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采取了中医护理措施。从研究成果中可以发现,实施中医护理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主要是因为穴位针灸、按摩的护理方式,能够帮助患者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系统自我修复。而且在中医护理下,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更快,基本上不会出现静脉曲张等问题[4]。因此,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住院康复时间,同时能够达到祛瘀止痛的效果。再加上合理的情志护理后,能够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紧张情绪,避免患者因情绪激动加重病情。
研究结果表示:实验组NIHSS评分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FMS评分指数低于对照组(P<0.01),统计学有意义。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措施,值得在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周华英.中医护理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J].新中医,2019,51(10):276-278.
[2]闫燕.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中医辅助护理效果观察[J].全科口腔医学杂志(电子版),2019,6(26):137,142.
[3]张燕群,李静.中医护理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的影响分析[J].养生保健指南,2018,(23):276.
[4]陈绍琼.中医护理对急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和肢体活动能力的改善效果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18,(4):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