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郝小琴 王君妍
[导读] 分析对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血糖监测、药物控制以及饮食干预三种治疗方式对ICU患者进行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效果。


   郝小琴  王君妍
    (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甘肃白银730900)
  摘要:目的:分析对比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血糖监测、药物控制以及饮食干预三种治疗方式对ICU患者进行治疗后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按照电脑随机分配方法选择72名患者为本次血糖控制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36名ICU重症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并将其命名为对照组。另36名ICU重症患者的护理方式为常规护理+血糖控制管理,组名为观察组。
分析2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SOFA评分,及患者在ICU停留观察的天数,并统计2组中对护理服务满意的患者例数及比例。结果:实验组患者的APACHE II评分、留观天数、SOF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ICU留观患者血糖控制管理,有助于降低感染风险并提高治疗满意度,对于改善患者预后、缓解患者症状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值得在ICU护理中推广运用。
  关键词:血糖控制;重症监护室;重症护理
  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大多病情复杂且症状较为危急,多种不可控因素决定了ICU患者的血糖水平处于大幅波动的状态,血糖水平的升高不仅会引发患者的不适感,同时也会加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葡萄糖为血糖的主要成分且其参与着体内多种生理活动,维持人体的正常功能,而ICU患者常因胰岛素分泌不足或应激反应等致使分解葡萄糖的能力下降,但此类患者的血糖水平异常多为可控、可调节的,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给予ICU患者基础护理的同时注重血糖的控制管理,以降低感染风险并改善患者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此次实验中的所有ICU重症患者均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入院进行治疗,所有患者中男女性患者分别有43例、29例,统计患者的基本资料可得72例患者中年龄最高为76岁且最低为27岁。按照收治入ICU的顺序将72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并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信息,证明2组可比。
  1.2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
  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方法:具体为监控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尿量、尿常规等指标,并详细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为患者更换管道,并密切观察管道附近是否出现感染,为患者做好日常管道护理,避免出现管道堵塞、意外拔管等不良事件;为患者选取舒适体位,并采用中心负压为患者进行吸痰,避免因呼吸道存在较多分泌物而导致患者窒息;每日清洁病房,并给予患者翻身、按摩等护理服务。
  1.2.2实验组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实验组患者进行血糖的控制管理,具体包括:①血糖监测:因ICU病房患者病情复杂且自身抵抗力较低,更易受病原体侵袭而出现感染,故在对ICU重症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时必须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在彻底消毒(通常选用75%的乙醇溶液)后对患者进行指尖血糖的监测及记录;又因微量血糖仪在应用过程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若患者血糖水平超过了血糖仪的测量范围,则需采用静脉采血的方式测定患者的血糖指标。②药物控制:血糖水平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和生理活动,故护理人员需要对收入ICU的重症患者进行的指尖血糖监测,密切关注患者的动态血糖并及时予以其相应的干预措施,避免因血糖因素而加重患者病情。可以将微量血糖(初始剂量1-2U/h)泵入静脉中,以控制血糖处于正常水平。③饮食干预:加强饮食干预对于控制患者血糖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定饮食方案并做好饮食的护理干预,减少患者进食高淀粉类饮食、高果糖类饮食、高葡萄糖类饮食以及动物内脏等,在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至正常范围后仍需注重其饮食结构以及饮食习惯,保证患者血糖指标能够维持在正常水平。
  1.3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共分为四项: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重症监护室治疗天数、序贯器官衰竭估计评分、患者对于护理的满意度
  2结果
  2.1 2组护理效果对比
  统计可知实验组患者在重症监护室停留观察的天数更少、APACHE II评分及SOFA评分更低,且组间差异均显著,见表1。


  3结论
  ICU重症患者常会因创伤、用药、感染等因素而出现不同程度的血糖异常,高血糖会通过影响患者体内炎症介质水平而致使患者免疫力下降,增加感染风险的同时也会严重影响患者预后,甚至会加重病情而造成不可逆性的脏器损伤,相关研究已证明高血糖会导致患者的炎症反应加重并使其脏器功能受损情况进一步恶化。而常规ICU护理往往忽略了的对患者血糖水平的严密监测与管理,基于此,本研究主要通过加强血糖检测、进行药物干预、制定饮食方案等来帮助患者进行血糖管理,控制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对比2组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感染的发生率,结果显示实验组发生感染的患者更少,患者预后更好且满意度更高,证明加强血糖有助于保护患者的受损脏器并促进患者的恢复正常生理机能,在ICU重症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在常规ICU护理的基础上强化对患者的血糖监测及管理,对于减少患者的ICU留观时间、降低感染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患者满意度等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参考文献:
  [1]贺育英,李增成,黄冬雪.研究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过程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4):40-41.
  [2]刘丽丽.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意义[J].继续医学教育,2020,34(03):113-114.
  [3]孙庆双.ICU重症病人血糖控制及其护理关键要素探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23):105.
  [4]朱丹丹.血糖控制在ICU重症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2):1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