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二聚体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王梓汀
[导读] 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采用D-二聚体的预后判断。

王梓汀
(北京市顺义区医院;北京101205 )

摘 要: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采用D-二聚体的预后判断。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5月期间儿童医院呼吸科接收的6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例,随机将这些患儿分成轻症组和重症组,每组3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影像学表现、实验室检查,通过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单因素实施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获得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轻重症独立的相关因素,对受试者ROC(工作特性)曲线并对其曲线下的面积以及诊断临界值实施计算,掌握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轻重程度的预判标准,并按照纤维支气管镜下恢复期的表现对疾病预后实施判断。结果:重症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WBC、Weu、PLT、CRP、ESR、LDH、Flb、D-二聚体明显比轻症组高(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8个指标共线性检测存在统计学意义,选用向后逐步发,入选的变量标准是0.05,剔除变量的标准是0.1实施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D-二聚体、CEP、LDH、PLT、Neu统计五个自变量在回归方程中纳入,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轻重度的相关独立因素预测效率模型是Logistic回归方程实施回顾检验,说明此方程的敏感性约为73%,特异性约为87%,总正确率约为80%,说明预测概率模型的差异较大(P<0.05)。结论:D-二聚体可以作为肺炎支气管肺炎病情轻重度以及预后效果最灵活的一个指标。
关键词:D-二聚体 肺炎支原体肺炎 病情预后判断 临床应用
   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肺炎支原体作为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上呼吸道感染中3%-10%会转变成肺炎支原体肺炎,重度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肺部以内会加速病变,并转变成肺不张、坏死性肺炎、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等病症,还会殃及患儿周身多个系统引发肺外脑炎、肾小球肾炎、嗜血细胞综合征等,从而对患儿的生命造成严重威胁[1]。此次研究对31例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与31例轻度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资料实施回顾分析,意在分析D-二聚体对于儿童急性期肺炎支原体肺炎轻重度以及预后判断价值,以此为临床实施及早干预,从而实现患儿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效果的有效改善。
1.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选择本院2017年2月-2019年5月期间儿童医院呼吸科接收的62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例,随机将这些患儿分成轻症组和重症组,每组31例;轻症组男16例,女15例;年龄5-13岁,平均(7.16±2.7)岁;轻度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4-12岁,平均(7.09±2.5)岁。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并无差异(P>0.05)。本次研究通过了本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批,患儿家属知晓研究内容,自愿配合。
1.2方法
   两组患儿入院24h以内抽取其空腹4mL静脉血,检测其C反应蛋白(CRP)、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中性粒细胞计数(Neu)、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沉降、D-二聚体等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试双抗体夹心发对D-二聚体实施检测[2]。使用全自动式Stagocompact凝血分析仪以及原装试剂盒检测,正常值为0-0.234mg/L。
1.3评价标准
   (1)影像学分组:①间实质性浸泡;②肺不张;③肺坏死。(3)纤维支气管镜之下实施分组;①支气管内部膜炎症(包含坏死、内膜糜烂、炎性赘生物附着、粘液栓阻塞);②通气不良、压制气管狭窄、闭塞等。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表示计量资料的方法为±s,采用t检验,(n)表示计数资料中的例数、(%)表示百分数,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各项指标水平
   重症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的WBC、Weu、PLT、CRP、ESR、LDH、Flb、D-二聚体明显比轻症组高,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2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的相关性Logistic回归分析
   通过单因素分析8个指标共线性检测存在统计学意义,选用向后逐步发,入选的变量标准是0.05,剔除变量的标准是0.1实施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分析,D-二聚体、CEP、LDH、PLT、Neu统计五个自变量在回归方程中纳入,肺炎支原体肺炎疾病轻重度的相关独立因素预测效率模型是Logistic回归方程实施回顾检验,说明此方程的敏感性约为73%,特异性约为87%,总正确率约为80%,说明预测概率模型的差异较大(P<0.05),详见表2。

3.讨论
   肺炎支原体作为儿童获得性肺炎中的主要病原体,在流行阶段引发获得性肺炎的概率为30%,重度者还会引发死亡,致死率约高达1.4。D-二聚体属于纤维蛋白交联以后降解的特异性产物,其水平上升说明身体继发性纤溶的活性较强,反应出身体的纤溶与高凝状况,已经在静脉血栓栓塞症特别是排除诊断肺栓塞、评价溶栓效果、评价急性心脑血管病症、急性胰腺炎等方面广泛运用,同时还是监测重症感染的一个关键指标。所以,对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急性期疾病的轻重度进行判断以及促进后遗症等问题的发生率一直作为临床医生非常重视的热点课题。
   D-二聚体是继发纤溶亢进降解性产物,其增强可以反映出身体纤溶与高凝状况,作为反应身体血栓及高凝状态产生的灵敏性指标[3]。就目前研究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对于凝血体系造成的影响,具体源于病原的直接损伤与肺炎支原体造成极强的免疫应答。一方面,肺炎支原体在出现感染时可以经过黏附在呼吸道上皮以及直接侵袭作用对内皮细胞造成直接损伤,使得胶原纤维直接展露在外,上调组织因子使凝血功能启动。受损的血管内皮可以将多重促凝物质释放,如A2血栓素、P选择促凝物质,被释放的活化纤溶酶抑制剂能够抑制纤溶,并进行天然抗凝剂蛋白S、蛋白C等定向下调,挣脱凝血和抗凝体系均衡,止血均衡转化成以促凝活性为主,增加凝血功能的亢进与抑制抗凝,造成局部出现血栓性血管闭塞或者血管炎。纤维蛋白的分解增加,会让肺泡内部沉积纤维蛋白,形成透明膜,使肺组织重塑、满足性降低最终演变成肺纤维化。另一方面,重度肺炎病原体肺炎发生时,周身具有显著的炎性反应,炎性介质量较大以及循环免疫复合型物质损伤机体免疫功能,导致肺内皮细胞微循环以及呼吸道上皮细及肝脏、心脏等组织系统细胞膜被破坏[4]。
   总之,D-二聚体可以作为肺炎支气管肺炎病情轻重度以及预后效果最灵活的一个指标。
参考文献:
[1]左彩萍, 吴晶秀. D-二聚体与儿童肺炎支原体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J]. 健康必读, 2018, 000(020):253-254.
[2]许昕, 史伟峰.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D-二聚体表达及其意义[J]. 医学临床研究, 2018, 035(012):2487-2489.
[3]董九伟, 姜晓华, 孙玉晶,等. 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浆D-二聚体与血清IL-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 实用医药杂志, 2017, v.34(11):1000-1003.
[4]贺艺璇, 张春峰, 吴润晖,等. D-二聚体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情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9, 034(022):1702-170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