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分阶段综合性肺康复措施在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全逸峰 黄灵慧 金星 居磊磊 王继兵
[导读]

全逸峰  黄灵慧  金星  居磊磊  王继兵通讯作者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江苏扬州225000)
【摘要】目的:观察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行早期分阶段综合性肺康复护理的作用。方法:院内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有30例在同意书上签字并被纳入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行分组处理,康复组15例行早期分阶段综合性肺康复措施,基础组15例行一般性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护理,观察结果。结果: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肺部感染率在康复组(13.33%)比基础组(46.67%)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在康复组比基础组短,P<0.05(X2=3.9683, t=6.6489,6.6472,P=0.0464,0.0000,0.0000)。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各康复护理满意度评分在康复组比基础组高,P<0.05(t=4.2219,5.3938,4.8036,3.9104,P=0.0002,0.0000,0.0000,0.0005)。结论:早期分阶段综合性肺康复护理价值显著,能抑制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的肺部感染情况,且能缩短治疗时间,有肺康复护理满意度高的特点。
【关键词】颈髓损伤;应用效果;早期分阶段综合性肺康复措施;肺部感染;一般性护理;机械通气
   颈髓损伤,颈部为损伤位置,外力因素下,颈部脊髓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对应脊柱阶段有感觉障碍等,且有病理反射、肌张力异常等症状,损伤治疗不及时,会使颈髓损伤者瘫痪率增加[1]。颈髓损伤,多有呼吸肌功能障碍,需行机械通气,方能维持正常呼吸,但机械通气时间过长,会使颈髓损伤者有肺部感染、肺功能障碍等并发症,颈髓损伤者并发症增加,治疗费用增加,容易产生自杀倾向[2]。肺康复,近年被提出的护理措施,能对颈髓损伤所致呼吸系统疾病进行改善,由于颈髓损伤机械通气各阶段特征不同,行单一肺康复护理措施,护理质量会下降,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各阶段并发症无法得到有效预防,预后差。早期分阶段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措施得到重视,对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行持续性护理,且各阶段护理针对性强,使机械通气质量提升,颈髓损伤者预后改善[3]。基于此,院内将30例签署同意书的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纳入研究,并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对其随机分组,旨在评估早期分阶段综合性肺康复措施的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院内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有30例在同意书上签字并被纳入研究,依据随机原则在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行分组处理,康复组:15例,颈髓损伤者年龄跨度32-64岁,年龄均值(48.62±3.91)岁;机械通气时间28-52h,通气时间均值(40.74±3.61)h;10例男,5例女;行早期分阶段综合性肺康复护理措施。基础组:15例,颈髓损伤者年龄跨度31-65岁,年龄均值(49.17±3.47)岁;机械通气时间27-53h,通气时间均值(41.62±3.55)h;11例男,4例女;行一般性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护理。组间无差异(P>0.05)。
   入组标准:符合颈髓损伤诊断标准且确诊,并行机械通气治疗;均签署同意书;机械通气时间在24h及以上;无骨关节疾病;委员会批准研究。
   排除标准:有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机械通气前已有肺部感染;脏器损伤严重;对护理实施不依从;颈髓损伤病历资料不完整。
1.2方法
   基础组:一般性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护理,(1)健康宣教:向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及家属讲解颈髓损伤特点,阐述机械通气必要性,强调肺康复重要性,使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树立警惕意识。(2)气道管理:监测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生命体征,观察呼吸机参数,对通气管道行固定湿化处理,防止呼吸道干痒症状。(3)体位护理:协助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行体位调整,对压迫位置行局部按摩,防止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有压疮、肺部感染事件。
   康复组:早期分阶段综合性肺康复措施,(1)阶段划分:对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气道通畅度、消化道症状进行评估,并行肺康复阶段划分。肌力范围不超过1级,氧合指数不超过100mmHg,且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循环能经药物得到维持,此为第一阶段;肌力范围为2级或3级,氧合指数所属范围是101-200mmHg,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意识清晰、循环稳定,此为第二阶段;肌力范围超过3级,氧合指数在200mmHg以上,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护理依从度高、循环稳定,此为第三阶段。(2)分阶段护理原则:各阶段需观察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病情,并对其肺康复耐受度进行判断,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肌力、氧合好转后,则实施下一阶段护理,若有不适症状,则减轻训练量,并向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上一阶段训练内容转移。(3)肺康复护理实施:第一阶段:①气道护理:叩击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背部,或经机械协助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行排痰操作,保持气道通畅。②通气护理:颈髓损伤者机械通气时需行肺复张操作,保持12次/d的频率,并将肺复张时间控制在1min。③康复训练:对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压迫位置行肌肉按摩,并经电刺激疗法刺激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肌肉,使其肌力恢复。④体位护理:调高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床头,减轻背部压迫。⑤营养支持:经营养师参考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营养指标,行营养剂配置,予以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肠外营养支持。第二阶段:①气道护理:和第一阶段相同,行排痰护理即可。②通气护理:增加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肺复张时间,并减少肺复张频率,时间、频率调整至4min、7次/d。③康复训练:协助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行肌力训练,训练器械有橡皮绳、握力器等,初始训练时间保持在30s,肌力逐渐恢复后,可保持10min。④体位护理:协助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保持高坐位,床头调高90°,让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坐立30min,保持6次/d的频率。⑤营养支持:评估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营养状态,行肠内外营养支持,预防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营养不良等症状。第三阶段:①气道护理:和第一、二阶段相同。②通气护理:对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行间断脱机处理,缩短拔管时间,脱机时间由1h增加至24h,使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通气功能得到恢复。③康复训练:指导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行床旁训练,有床旁站立、行走等,30min/次。④呼吸训练:脱管时指导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行呼气、吐气训练,并指导其行腹式呼吸,减轻呼吸压力。⑤营养支持:为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提供流质饮食,由营养师搭配食材,多食新鲜果蔬,加速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胃肠蠕动。
1.3观察指标
   观察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肺康复指标,有呼吸机使用时间、肺部感染事件及住院时间。
   观察颈髓损伤机械通气对康复护理满意度,经护理全面性、护理舒适度、护理持续性、护理有效性等角度进行评估,由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根据百分制对各维度进行打分,高分值表示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满意度高。
1.4统计学处理
   在SPSS24.0中计算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护理指标,经(均数±平方差)表示呼吸机使用时间、护理满意度、住院时间,经百分数表示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肺部感染率,若在t、X2检验后,P<0.05,则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护理指标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康复指标
   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肺部感染率在康复组(13.33%)比基础组(46.67%)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在康复组比基础组短,P<0.05。


3.讨论
   颈髓损伤,肢体活动受限,呼吸困难,经机械通气可维持颈髓损伤者正常呼吸,对呼吸衰竭事件进行抑制,但长期机械通气后,颈髓损伤者有肺部感染情况,且治疗费用增加,使颈髓损伤者情绪变差,加重颈髓损伤进展,形成恶性循环[4]。早期分阶段综合性肺康复措施,近年应用广泛,对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有独特的价值,护理前对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进行评估,观察其颈髓损伤、呼吸障碍程度等,对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行分阶段肺康复护理计划的制定,能使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身体得到恢复[5]。由于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不同阶段内,身体损伤有差异,根据各阶段特点,调整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的肺康复护理措施,可使康复护理针对性增强,使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残存功能得到发挥,预后得到改善。颈髓损伤,特征是瘫痪率高,常有呼吸困难症状,经人工气道建立后,对颈髓损伤者行机械通气,此过程中依据颈髓损伤者耐受程度,逐渐减少通气时间,并增强颈髓损伤的肢体功能训练,可使其氧合、通气功能得到改善,膈肌活动幅度增加,且能对关节萎缩、骨骼肌蛋白质异化等事件进行预防,安全性高[6-7]。早期分阶段综合性肺康复措施中,经责任医师对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病情进行监测,能为气道护理、通气护理等提供可靠依据,经理疗师对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行康复训练,可保持训练有效性,使颈髓损伤者肢体功能恢复,经营养师调配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的营养支持方案及饮食方案,可摄入充足营养,对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营养不良事件进行预防[8-9]。
   本研究结果显示,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肺部感染率在康复组(13.33%)比基础组(46.67%)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在康复组(7.04±2.03)d、(15.29±2.33)d比基础组短,P<0.05。解雨,祝晓迎,刘蕾[10]观察89例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肺部感染率在治疗组(52.38%)比对照组(76.19%)低,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在治疗组(7.23±4.94)d、(16.26±6.41)d比对照组短,P<0.05。和本结果一致,提示早期分阶段综合性康复措施在临床值得使用,可减少颈髓损伤机械通气者肺部感染事件,使其治疗时间、通气时间缩短,预后好。
   综上所述,颈髓损伤者多需行机械通气治疗,对此,行早期分阶段综合性康复措施,可缩短通气时间,对肺部感染进行预防。
参考文献:
[1]陈春燕,杨函.康复护理对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围手术期凝血指标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8,24(1):88-90.
[2]代选慧,袁亚翠.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延续护理对颈髓损伤并截瘫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9,4(20):145-147.
[3]孙群周,高向鸟,李凤春, 等.颈髓损伤机械通气并发气管食管瘘的原因分析和防治措施[J].食管疾病,2020,2(3):219-221.
[4]王维,卢静,张沛.康复护理在颈脊髓损伤伴有呼吸功能障碍患者中的干预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12):172-174.
[5]张沛,王维,卢静.早期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联合延续护理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呼吸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0,5(9):162-164.
[6]吕春子,朱丽瑜,陈会容, 等.Orem自我护理模型在颈脊髓损伤截瘫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11):1841-1845.
[7]董其昌.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患者的康复效果分析[J].国际感染病学(电子版),2020,9(2):47-48.
[8]侯艳,孙艳红,张猛, 等.两种康复护理方案在颈髓损伤合并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7):84-86.
[9]高丽萍.康复护理对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其效果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23):54.
[10]解雨,祝晓迎,刘蕾, 等.早期分阶段综合性肺康复措施在颈髓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15):2048-2050,205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