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腹膜后原发肿瘤应用CT,MR诊断的临床价值

发表时间:2021/3/22   来源:《医师在线》2020年10月19期   作者:罗伟 许果宁
[导读]

罗伟 许果宁
(南充市中医医院;四川南充637000)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应用CT,MR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腹膜后原发肿瘤患者共80例,8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T、MR诊断。将CT、MR诊断结果同手术病理活检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无显著差异存在,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对腹膜后原发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CT与MR均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所以可应用联合诊断的方法进行腹膜后原发肿瘤的临床筛查,以此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关键词】 腹膜后原发肿瘤;CT;MR;临床价值
   在临床上,腹膜后原发肿瘤具体指的便是源于腹膜后腔隙的一种肿瘤,存在此种肿瘤的患者,早期通常不会有临床症状的存在,而在表现出临床症状时,肿瘤多已发展较大。截至目前,临床在治疗腹膜后原发肿瘤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的便是手术治疗的方法,而手术是否能够切实清除病灶,对于患者的后续恢复来讲,通常会带来直接的影响[1]。因此,临床上在对此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除需要通过检查手段对此病进行确诊外,还需要通过检查手段,对肿瘤的位置进行合理的界定。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在对腹膜后原发肿瘤患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CT与MR诊断是否具备相应的临床效力,便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基于此,本次实验将围绕着腹膜后原发肿瘤应用CT,MR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究,具体实验报告如下:
   1资料方法
   1.1研究资料
   回顾性选取我院2018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腹膜后原发肿瘤患者共80例,80例患者术前均接受CT、MR诊断。期间,男45例,女35例,患者年龄为29-68岁,平均年龄(49.83±4.21)岁。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通过手术病理活检确诊为腹膜后原发肿瘤;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同意。排除标准:存在相关检查禁忌的患者;临床资料不齐全者。此次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决定,准予开展。
   1.2方法
   首先采用美国GE 64排128层Light Speed螺旋CT进行检查,嘱咐患者检查前6h禁食,同时要求患者保证膀胱的充盈,并取平卧位。层距5mm,层厚5mm,螺距0.875。接受完CT扫描后,需要进行MR检查,采用美国GE BRIVO MR355 1.5T核磁共振进行MR检查,指导患者取平卧位,先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扫描。接着在对患者进行动态增强扫描,以显现患者的恒段位、冠状位、矢状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将CT、MR诊断结果分别同手术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借助SPSS21.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汇总,计数资料以率反映,x2检验,计量资料运用均数±平方差(±s),t值检验,P<0.05时,说明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比较
   统计结果表明,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无显著差异存在,MR准确率为96.25%,CT准确率为92.50%,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现代医学研究指出[2],腹膜后原发肿瘤是一种非器官肿瘤,此种肿瘤的发病率在临床上并不高,但其种类相对较多,亦包括恶性肿瘤。临床实践表明,此种肿瘤的解剖位置较为特殊,所以患者发病的早期并无特异性症状,故而早期的临床筛查较为困难。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临床联合应用CT与MR进行诊断,便成为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这是因为,两种检查方法均具备较高的准确性与灵敏度,若将两者联合用于腹膜后原发肿瘤的临床诊断,便可有效降低疾病漏诊、误诊的概率。而在临床上,腹膜后原发肿瘤可分为脂肪肉瘤、神经鞘瘤与副神经节瘤,这中间,神经鞘瘤同脂肪肉瘤容易出现混淆的情况,但通过影像学检查的方法,能够发现脂肪肉瘤存在有结节样的分隔特征,并且分隔无规则且表现得较为厚实[3]。所以,在应用CT、MR进行检查的过程中,可对此特征进行分析考量。其次,影像学检查中的神经鞘瘤,能通过影响发现明显的包膜,此种包膜且具有明显的边界。而在增强扫描的情况下,便可发现钙化病灶,同时亦能发现条状、斑点状的钙化区域。而副神经节瘤在临床上,则有着较高的转移风险,临床若确诊便需要给予高度重视。总之,临床联合应用CT、MR,可以充分发挥这两种诊断方法的优势,这就能使患者的临床诊断得到切实的保证。这中间,应用MR可对肿瘤本身进行界定,并能使医生有效地界定肿瘤性质。而采用CT检查的方法,则可以有效的观察肿瘤同周边组织之间的关系,并能实现肿瘤的定位,从而使肿瘤的情况能够通过影像学的方式得到充分地展现。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检查方法的准确率无显著差异存在,MR准确率为96.25%,CT准确率为92.50%,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MR与CT的检查方法,均可以保证腹膜后原发肿瘤的诊断效果。本次研究的结果同过往报道一致,说明两种检查方法在筛查腹膜后原发肿瘤的过程中,实际上并无优劣之分。其中,CT检查有较好的空间分辨率,这有助于医生考量肿瘤同其周边结构的关系,并且还能迅速完成对肿瘤的定位。而MR检查的方法则可以清楚显示肿瘤的形态、位置等情况,这便有助于医生对肿瘤组织的考量。所以,医生对患者进行临床筛查的过程中,可结合实际情况采用联合检查的方法进行诊断,以提高检查的准确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撑。
   综上所述,临床在对腹膜后原发肿瘤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采用CT与MR均可获得较高的准确率,所以可应用联合诊断的方法进行腹膜后原发肿瘤的临床筛查,以此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率。
【参考文献】
[1]王传彬, 董江宁, 韦超,等. 腹盆腔及腹膜后富血供肿瘤的CT诊断及误诊分析[J]. 肿瘤学杂志, 2019, 25(2):169-173.
[2]黄燕鹏, 郑练, 黎小爱,等. 超薄层CT数字化研究在腹膜后肿瘤的临床应用[J]. 中国数字医学, 2018, 13(4): 45-47.
[3]陈前程, 李莉. 腹膜后肿瘤及肿瘤样病变CT与MRI影像特征分析[J]. 实用癌症杂志, 2019, 34(10):1673-167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